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台上那棵高大挺拔的雪松树,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4米多高。然而,就是这棵在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雪松树却深深地吸引了我。18年来,我与它形影难离,每当外出,与我最后道别的是它;归来时,首先映入眼帘、迎接我的依然是它。  相似文献   

2.
我……     
我在林中的小路上,静听着一群无名的小鸟,在树枝上啼叫,声音是那样的悦耳、和谐,使你感到在这树林的世界里,是如此美妙、幸福。猛然间,我发现身边的一棵松树,有几处十分显眼的,新的斧痕。这是谁伤害了这棵松树呢?这不是正常的砍伐,这是不能宽恕的摧残……于是,我感到一种宁静、幸福被破坏了,粗累和残害引起了我的愤怒。过了几天,我又来到这树林里,特意来看望那棵被伤害的松树。我发现那早先被砍伤的地方,涌出了一层透明的油脂,象给伤痕敷上了一层药膏,开裂的树皮在慢慢吻合。又过了几天,我几乎是用快步跑进树林,一口气冲…  相似文献   

3.
它顶着冰雪的时候,其他的松树同样在顶着冰雪;它迎接狂风暴雨的时候,其他的松树同样在迎接狂风暴雨。 不同的是,其他的松树只是把根扎进松软的泥土里,它却要把根扎进坚硬的岩缝中。可它的心里很清楚,如果其他的松树站在它的这个位置上,同样会把根扎进坚硬的岩缝中。 既然都是松树,大家的身上就会有相同的骨头;大家的心里,就会流淌着相同的热血。何必一天到晚为自己比其他的松树少得到一点泥土而大喊大叫呢。 站在它的面前,我想起了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的一段话:“安祥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安祥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  相似文献   

4.
生命之根     
我在故乡生活了整整20个春秋,幼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流传于民间的那两句话:“问我祖先是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以及当年发生在那棵大槐树下与那棵大槐树有关的悲凉、凄惨的故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几位沿海省份的同学一听说我是从洪洞来的,他们欢呼雀跃拍着我的肩...  相似文献   

5.
松树知多少     
松树知多少◇太原林枝工学校吴秀丽“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陈毅元帅赞美松树不畏严寒、傲雪挺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诗词准确地勾勒出松树的英姿。的确,松树,四季常青,不畏风寒,具有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品格。她在诗人笔下是“...  相似文献   

6.
正撑着伞,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满眼是鹅毛般的雪片,每走一步,脚下厚厚的雪毯就"吱呀"一声叹息,似乎是我惊扰了它们的好梦。我缩着脖子,顶着寒风,身子向前微微倾斜着。这时,在清冷的空气中,我嗅到了一缕清香……我记得,这条巷子的尽头,确有一棵梅树。那里水泥地上留出井盖大小的一块黑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棵梅树就静候在那里。春夏秋三季,它就在那墙角孤独地站立着,没有行人注意,没有蜂蝶造访,  相似文献   

7.
南山不老松     
人们在祝寿时常用的“寿比南山不老松”是指我区贵港市南山寿殿后洞口峭壁上长的一棵古松树,它高只有几十厘米,但经历了千百年而长寿不老。清代同治七年陈芝诰在《游南山记》中第一次称此松树为“不知几许年物",到了清末民初又有人在洞  相似文献   

8.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个人那么高了。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越积越厚。天快黑时,柏树渐渐地有些支撑不住了,树冠不断往下弯垂,看上去随时都可能被积雪压断。而那棵樟树就不一样了,无论雪有多厚,它依旧笔直地挺立在那里,毫不动摇,很有一点"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气势,与柏树相比起来,樟树坚强的毅力真是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9.
松树(散文)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国旗四周的四棵松树了。它们像四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守卫在旗杆四周。 当第一缕春风吹向大地的时候,松树上结出一个个小米般嫩黄色的小豆豆,它们像刚出生的婴儿躲在松针丛里,只露出个小脑袋。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豆豆渐渐长大,变大,顶端排开了,软软的。啊,原来是新的松针。 新松针长的很快,渐渐地,它长大了,又尖又硬。晨扫时,我发现地上落一些老松针。一连几天都  相似文献   

10.
我爱雪,我爱雪的洁白,雪的晶莹,更爱雪熔化自己、滋润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 雨要来的时候电闪雷鸣。风要来的时候呼啸驰骋。只有雪来的时候是悄悄地降临。雨天人们打着伞,怕 雨点打湿了衣衫,风天人们挽着轻纱,怕吹乱了头发。而雪来临的时候,人们什么都不怕,因为她温柔的像 少女,慈祥地像母亲。不管落在那里,都是那样的轻盈。不管是高山还是平地,不管是江河还是海域,不管  相似文献   

11.
柯云 《湖南林业》2007,(8):34-34
我爱松树,除了它的名字高尚、美好,而属吉祥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家的屋后有108棵参天的大古松,大的6人牵手联抱,小的也需两人合围,它们整齐排列在一面坡上,既像一队威风凛凛的将军,把守在我家屋院;又像一道天然的城墙,抵御北风的侵袭。我的童年就是在树下度过的,我亲眼见证了松树的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12.
一片叶子     
秋深,不知什么时候办公桌上静静躺着一片叶子。我扭头看看窗外那棵茂盛的白杨,微风中一摆一摆,多有生命办。我把叶子放在掌心细洋,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形状稍似一颗心脏。叶子上面有大大小小不等的孔洞。我默默地想:它在春天里绽出,阳光中长大;它从朔风凛禀一直到寒冷的深秋,整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生命过程中,它不但承受了风吹雨打,而且经受虫咬鸟爬,以致千疮百孔,然而没有把生命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对阳光、雨露、泥土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绿的生命充满光彩。就这么平淡地把绿的躯体奉献给人类,在它生命尽…  相似文献   

13.
肖兵 《湖南林业》2014,(10):40-42
5月11日,我站在办公楼三楼的窗边外望,偶一低头,就看见一只小鸟,头黑,腹白,背羽褐色,翅膀与尾部的长羽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黄绿色泽,眼睛上部至后枕是半环纯白。它"嗖"的一下飞进楼下花坛中的小松树里去,三五分钟过去,居然还没出来。那是白头翁,我认识它们,每年家里樱桃成熟的时候,就来啄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东省清市城东郊临东镇的陈坟村有一棵高16米、胸围达1.91米的百年老松树。这棵松树树冠如巨伞,甚为壮观。而最有情趣的还是它那树“叶”,除有针、刺状外,还有独特的米粒、竹蔑、喇叭形状。当  相似文献   

15.
平安树     
家乡屯子西头有两棵同根生的大柞树,爷爷奶奶叫它“平安树”。爷爷说他记事时,屯子西头就有这两棵树。那时,树上挂口大铜钟。爷爷是儿童团长,负责村里站岗放哨工作。有一天,爷爷发现远处的公路上尘烟四起,有一股煞气向村中扑来,爷爷灵机一动敲响了树上的铜钟。钟声吓退了鬼子,保了乡亲们的平安。爸爸和我都是在这两棵“平安树”下长大的。我在外地工作,但我仍念念不忘保佑家乡父老平安的这两棵树。去年我回了趟家乡,乡亲们都健在,唯独没有了屯子西头那两棵“平安树”。爷爷说是被人偷走了。还说自打这两棵树被偷走以后,乡亲们就没过过安生的日子,不是刮黄风、闹春旱,就是下涝雨、发洪水,冲得山上、田地里一条沟一条沟的,就跟鸡爪子似的。乡亲们从此走上了贫困的道路。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想,人们应该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树木的道理。一时的贪图私欲毁了树木,也就等于毁了自已的家园,断送了平安。如今,人们又在两棵“平安树”的位置上栽上了两棵松树。两棵松树长势很好,全屯人都备加呵护。希望这两棵树长大后继续保佑乡亲们平安、幸福。平安树@张明喆  相似文献   

16.
老家的酸枣树文/薛海春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洒到天明。天如水洗过一般,湛清湛蓝的,空气湿漉漉的,马路平展展的,田野绿油油的。当我风风火火地踏上故乡小镇的时候,迎接我的仍然是门前地埂那棵歪歪扭扭枝叶繁茂的酸枣树。我家的这棵酸枣树,碗口粗,丈余高,奶奶说她来...  相似文献   

17.
老树深情     
初春,每当大地无处不在透出春意的时候,我总是挂念着山上的那棵老树。 那棵孤零的老树常年四季总是默默地矗立山巅。面对春风绿意,它毫不动色,那怕只是一点点,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坦露着,挺拔干枯的树枝直指天穹。微风吹来,它高举双臂在胸前比划着“十”字,祈求上帝为脚下的人类释罪。它的血液将要凝滞,生命的火花开始消失。刚刚过去的严冬使风烛残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传说。从前,在黄泥助那个地方,同时长着两棵树,一课是杉树,一棵是松树。有一天,一个卖油翁挑着一担责油,刚爬上拗口,肚子忽然咕嘻嘻地叫了起来。他忙撂下担子,双手捂着肚子,到附近的草丛里找地方解手去了。在一旁的松树看到那担青油,馋得直往肚里吞口水。这时候,它见四处无人,弯下树”/权,捧起油桶就要喝,但转念一想:不行,倘若卖油翁回来发现了怎么办?松树正愁得没有主意时,一眼瞥见在拗边酣睡的杉树,不由;心中大喜:“有办法了!”于是,松树放开喉咙,稀哩呼嘻地很快把这担油喝光了。剩下的油脚…  相似文献   

19.
座落在梁王山上的嵩明县建设公社竹箐口大队竹箐口村的汪家坟塘,保存着一棵华山松大树,被人们称为梁王山上的松树王。这棵大松树相传已有二百多年,树高28米,直径1.25米,材积17.18立方米。近些年来,这棵松树仍年年结实。七五年从此树上曾收华山松种子480斤。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在《孤独的树》中,对树的孤独与冷寂有着传神的描述,他写到:田野中两株形影相吊、彼此远离的树,它们“会心地摇动着树枝,相互默默地打着手势,当一只小鸟像一种心念从这棵飞到那棵树的时候,它们就高兴得战栗了起来。”正是树的孤独与冷寂,孕育了它宁静的神秘感。台湾作家呼啸的散文《榕树》,就有这种感触:“我屋前有棵大榕树。从小就爱它。那株大榕树,它像一个长者,默默地启示着我们。问它现在多大年纪,它总是摇摇头,笑笑脸,默默地不答。继而,它又默默地说:“孩子,这是我的秘密,你们不要问我这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