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工程学报》1984,(3):26-26
ZNT-Ⅲ型太阳灶ZNT-Ⅲ型太阳灶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能源研究室研制而成。截光面形状按“三圆作图法”确定,壳体采用水泥玻璃纤维。厚度1厘米。反光材料为镀铝薄膜,灶体用立轴机构实现重心支承,并能手动进行方位调节。用齿条控杆机构作高度角调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等特点。并且材料易得、可就地生产,也可工厂化成批生产。可满足四至六口之家的炊事需要,能进行蒸、煮、炒、炸、炖、(?)项炊事作业。在一九八三年全国太阳灶评议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组合型孔排种器双充种室结构对充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研究组合型孔排种器的双充种室结构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该文对组合型孔排种器的充种起始角和限种机构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理论计算和以充种起始角为单因素变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型孔排种器在-40°左右的位置开始充种。以型孔大小、充种起始角度和排种器工作转速为变量的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充种起始角为-20°;与-10°和0相比,充种起始角为-20°的平均穴粒数受排种器工作转速影响的变化更小,变异系数也更小。限种机构距离排种轮中心40 mm时最佳,解决了毛刷甩种的情况;以型孔大小、水稻品种、限种板调节位置和排种器工作转速为变量的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限种调节板与型孔轮的距离在0~22 mm范围内可调,对大、小型孔以及不同类型的稻种都能实现对播种量的微调节。  相似文献   

3.
《农业工程学报》1984,(2):28-28
XET-1型铸铁太阳灶由无锡市能源研究所和无锡锅厂联合研制成功。截光面形状按“三园作图法”确定,以地理纬度36°为参数,适用于全年使用。该灶采用偏轴轴上聚光,壳体材料为铸铁,反光材料采用镀铝薄膜。结构简单、选材独特、经济耐用、煮水热效率高,能进行蒸、煮、炒等多种炊事作业。在一九八三年全国太阳灶评议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求解X型非线性悬架系统的微分方程,给出线性化等价系统,然后,把此系统和一般弹簧、阻尼器构成的线性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分析此系统的隔振效果,同时求出当系统固有频率一定时,质量M和初始角θ_0的调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农业工程学报》1984,(2):28-28
XEP-1型玻璃钢太阳灶由无锡市能源研究所和无锡市建工局马圩农工商联合公司玻璃钢厂联合研制而成。截光形状按“三园作图法”确定,以地理纬度40°为参数,适用于全年使用。该灶采用偏轴轴上聚光,壳体材料为玻璃钢,反光材料采用胶沾式真空镀铝薄膜。结构简单、取材容易、操作方便、煮水热效率高,能进行蒸、煮、炒等多种炊事作业。在一九八三年全国太阳灶评议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太阳总辐射的分光测量及其能量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至1988年,在北京利用MS-800型精密分波长日射计和带有不同波长范围滤光片的七种传感器测定了太阳分光辐射。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光谱区的能量分配及其季节变化,讨论了太阳高度角、云量等因子对它的影响,建立了分光辐射与总辐射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种层厚度对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研究种层厚度对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影响,该文运用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软件和高速摄像技术,对不同种层调节板倾角和种层厚度的种群运动与供种性能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EDEM仿真分析了种层厚度与转速对种群压力、种群与供种机构切向力和充种数量的影响;台架试验研究了种层厚度对充填角和供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角为60°种层调节板的种群压力较大,充填角和充种性能均较优;种群压力和切向力随纵向距离增加而增加,随横向距离增加而降低;随转速增加,种群压力趋于稳定,切向力随之增加,单个型孔充种数量降低5%。转速为10~50 r/min时,初始充填角、充填角和供种速率均随纵向距离增加和横向距离降低而增加,但充种数量变异系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种群压力、切向力、初始充填角、充填角与供种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群压力和切向力与初始充填角和充填角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层厚度和转速影响充填角分别源于种群压力和切向力。在纵向距离分别为15和20 mm,横向距离为46 mm条件下,油菜、小麦供种速率变异系数和破损率分别均低于1.0%和0.1%。田间试验表明该优化种层厚度条件下的集排器油菜种植密度满足农艺种植要求。该研究明确了种层厚度影响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原因,为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种层厚度调节和结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几种日光温室复合保温被保温性能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通过试验测定,分析了目前市场上最新推广的6种日光温室前屋面保温被的保温特性。试验采用单拱棚。测试结果表明被测6种保温被中的5种其保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单层稻草草苫的保温水平,文中还对保温被的结构和防水性能进行了讨论,对其中反光铝箔层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保温被结构及其保温性能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9.
平面翻堆机转子高度调节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平面翻堆机转子的高度调节、水平平衡及安全保护,该文对翻堆机行走系悬置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器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变结构和PID联合控制,获得转子水平的较高控制精度;通过采用线性随机二次型最优控制推导出转子高度调节的控制规律,仿真得出了不同信号输入下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预设的作业基准,实时完成转子高度控制。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消除因干扰力而引起的振荡现象,达到平滑的控制目标;油气悬置采用LQG控制,对转子高度调节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变容量型孔轮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决针对型孔轮式排种器播量调节困难的问题,在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由型孔轮和调节环(舌)组成的变容量型孔轮式排种器,以排种器的转速、调节舌类型、播量调节档位、行进速度、调节舌宽度为变量对油菜种子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排种均匀性、各行排量一致性和种子破碎率的主要因素为排种器的转速、调节舌类型和型孔大小。变容量型孔轮式排种器的转速以30~50 r/min为宜,调节舌类型凹圆头优于平头,型孔长度增大对提高排种均匀性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及降低破碎率有利。在所设计的结构尺寸条件下,该排种器适应于各类小粒度种子的条播。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数字图像进行小麦氮素营养诊断中图像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便、快速、经济地诊断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是实施氮肥用量调控的关键。利用数码相机对作物冠层进行拍照,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获得作物色彩参数, 根据色彩参数与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的关系可以对其氮素丰缺进行诊断。针对作物数字图像色彩参数的获取方法, 结合小麦多水平氮肥试验, 采用遥感软件PCI Geomatics的非监督分类功能, 将小麦图像分为土壤、反光叶面和不反光叶面, 与Adobe Photoshop 软件普通图像处理方法对照, 比较分析了小麦图像不同类别叶片的8 种色彩参数与SPAD 值及植株全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返青期小麦反光叶面的G/R 与R/(R+G+B)色彩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小麦的氮素营养状况; 拔节期不反光叶面和反光叶面的R/(R+G+B)色彩参数与植株全氮相关性较好。利用普通图像处理软件获得色彩参数的方法有待改进, 图像分类后能够提高其色彩参数对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蔬菜温室反光幕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对比试验证明,应用镀铝聚脂膜反光幕可以改善晚冬,早春蔬菜温室内的小气候条件,调节温室内光分布,提高温室内气温,地温,减少作物病害,降低能源消耗,促进蔬菜早收增产,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油菜小麦兼用气送式集排器搅种装置设计及充种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小麦种子在气送式集排器供种装置中因流动性差导致充种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提高小麦充种性能的搅种装置。该文分析了搅种装置影响充种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搅种齿与搅种轴的主要结构参数,并构建了种子在搅种装置作用下的充种力学模型。应用EDEM仿真分析了搅种装置安装位置对种群压力、种群与供种机构切向力和型孔充种数量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台架试验研究了搅种齿结构及其排布对充种性能和搅种装置与供种机构转速比对供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搅种装置能明显增加种群压力、切向力、型孔充种数量、充填角和充种合格率。搅种齿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充填角和型孔充种数,搅种齿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型孔充种数。研究得出影响充填角和型孔充种数的主次因素为:搅种齿长度>排列方式>搅种齿形状。在搅种齿形状为圆柱形,搅种齿长度为6 mm和双螺旋排列方式条件下,充填角、型孔充种数和充种不合格率分别为78.20°、1.73和0.69%。供种速率随锥孔轮数量、转速比和转速增加而增加,在转速为20~40 r/min条件下,选择锥孔轮数量为6和转速比为1.154优化组合时,供种速率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90~1340 g/min和0.23~0.80%。该研究为搅种装置结构改进和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前置导叶调节混流泵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数值求解不同工况下混流泵的内部流场,了解前置导叶调节工况的基本规律,以改善混流泵在非设计工况运行时的水力性能。在叶轮叶片进口部位读取液流流入叶轮时绝对液流角、相对液流角、和绝对速度圆周分量的值,分析其随前置导叶安放角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叶轮进口绝对液流角小于前置导叶安放角,流量越小相差的幅度越大;大流量工况下进口预旋调节的效果比小流量工况更为明显;在一定流量范围内,通过进口导叶调节使得叶轮进口液流满足无冲击进口或者较小冲角进口条件,可有效地改善混流泵在非设计工况的水力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部传感器(压电式陀螺仪角速度计和雷达式速度计)来检测行走车的角速度和速度,通过对检测量的积分可分别得到方向角和移动距离,并可由位置计算模型获得行走车的方位。考虑到农业环境内车辆的纵摇和横摇的影响,使用3个角速度计构成相互垂直的直角坐标系,依此对角速度进行修正。该位置检测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内部传感器(压电式陀螺仪角速度计和雷达式速度计)来检测行走车的角速度和速度,通过对检测量的积分可分别得到方向角和移动距离,并可由位置计算模型获得行走车的方位。考虑到农业环境内车辆的纵摇和横摇的影响,使用3个角速度计构成相互垂直的直角坐标系,依此对角速度进行修正。该位置检测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科研、生产部门研制了一批适合南方河网地区使用的小型船用挂机、挂浆。7 G-15型船用挂浆是江苏泰县农机修造厂生产的。该机采用可调螺距螺旋浆,从而使浆叶获得不同螺距角,无论在自由航行和拖带行时,均可通过适当调节浆叶角度从而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实现无级变速,提高航行安全可靠性,达到节能目的。主动轴动力传递采用钢球式离合器,船舶通过鱼网、船闸和狭窄拥挤的航道中紧急停靠时不必使发动机熄火,提高了船舶的紧急避让能力。控制航向采用操舵机,浆下部装有防护拖板,航行中遇到浅滩或障碍物时挂浆能自动上翘防止浆叶受损。此挂浆可与5-12吨钢丝水  相似文献   

18.
播量无级调节水稻精量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现有组合型孔式排种器对不同品种的播量适应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播种量要求。该文在此排种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以瓢形形状可变容积型孔的排种轮结构为主体,对型孔的形状、最大截面、深度和体积进行数学模型计算,确定在最小、中间、最大合成型孔位置的长轴尺寸分别为9.2、12.4和15.6 mm,截面积范围为71.31~154.58 mm~2,型孔容积大小调节范围为271.91~485.79 mm~3;在排种轮内部安装步进电机和控制电路,通过蓝牙控制每穴播量在3~10粒之间无级调节。选用常规粳稻秀水134、杂交粳稻花优14、常规籼稻黄华占和杂交籼稻晶两优1212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直播稻品种,对无级调节型孔进行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粳稻每穴粒数调节范围为5~10粒,籼稻每穴粒数调节范围为3~8粒,当型孔容积调节变化时,每穴排种粒数变化趋势明显,从而能达到播量无级调节的效果,满足不同品种每穴播种量3~10粒的设计目标;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型孔容积和排种轮转速3个因素对播量影响主次为型孔容积、水稻品种、排种轮转速。该文设计的播量无级调节水稻精量排种装置实现了不同水稻品种的播量无级调节作业,调节范围大,适应性较好,无级调节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实际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泥位计的研制和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仁文 《山地研究》1998,16(1):77-79
介绍了超声波位计的研制过程,技术指标用及UL-3型超声波泥位计在蒋家沟泥石流观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中下游现有油菜机驱动型开畦沟装置高速(≥10 km/h)作业存在功耗较大、沟形不稳定的现实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刀体低阻触土面近似为螺旋桨叶面的类螺桨式开畦沟装置。基于运动学、动力学设计了由4组刀盘组成的类螺桨式刀组,确定了影响其作业功耗、作业质量的关键参数范围。基于EDEM软件开展了刀片刃型、螺距角及弯折角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后磨刃耕阻最小,螺距角增大使刀片耕阻先减小后增大、抛土性能下降,弯折角增大使整体耕阻减小、抛土性能下降;1~4号刀盘的刃角结构为后磨刃,螺距角分别为7°、5°、4°、3°,折弯角分别为120°、120°、90°、90°时阻力较小,抛土性能较好。以螺距角、作业速度和刀盘转速为因子的Box-Behnken仿真试验,采用遗传算法对功耗和抛土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作业速度、刀盘转速、螺距角增大均使功耗上升,其中作业速度影响最大;作业速度降低、刀盘转速增高均使抛土效率提高;优化后1~4号刀盘对应的的螺距角分别为6.7°、4.7°、3.5°、2.5°;作业速度6、9、12 km/h时刀盘较优转速分别为540、620、810 r/min,优化刀组作业功耗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