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我国椰心叶甲的风险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外分布情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椰心叶甲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椰心叶甲风险性R值为2.132,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海南省防治椰心叶甲的经验,针对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防范和控制椰心叶甲及其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将椰心叶甲列为禁止入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1999年9月,广东省番禺区发现椰心叶甲。目前,椰心叶甲在广东省危害严重并有扩散漫延的趋势。文章介绍了椰心叶甲在广东的发生情况、传播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为将来防范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椰心叶甲危害现状及生物防治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湘粤  钱军 《热带林业》2010,38(2):48-49,10
文章对椰心叶甲在海南省的危害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该虫的生物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椰甲截脉姬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及绿僵菌的使用,同时对这些生物天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84-189
椰心叶甲是广泛分布于华南沿海地区的一种入侵有害生物,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已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及生态造成巨大危害。椰心叶甲入侵华南沿海地区的历史可分为入侵与种群建立期,蔓延生长与灾害显现期,大规模爆发与防控期3个阶段。回顾3个历史阶段的防控措施,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其主要防治手段。使用化学药剂是控制椰心叶甲的主要措施,而生物防治是阻止其蔓延扩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几种农药防治椰心叶甲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近传入海南的危险性害虫——椰心叶甲,威胁着椰树及其它棕榈科植物的安全。选用5种农药对高杆椰树进行茎干注射和根部埋药防治椰心叶甲试验,结果表明,3%呋南丹颗粒剂,30%乙酰甲胺磷乳液比其它3种农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阿维灭幼脲大面积防治椰心叶甲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椰心叶甲是世界性棕榈科植物危险性检疫害虫,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棕榈科植物苗木的引种而传入的.据报道,海南省海口市2002年6月发现该虫危害以来,至2006年4月全省有17个市县(除白沙县外)发生疫情,染虫区面积44.33万hm2,累计染虫302万株,受害183万株.椰心叶甲以椰子为主要寄主,以成虫、幼虫危害,一般鼓在4~5年生的幼树上危害.该虫世代重叠,繁殖力强,在没有天敌的实验条件下,椰心叶甲的下一代种群数量在椰子树上可增长36.5倍.由于椰心叶甲深藏在心叶内,给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省红河州森防站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的棕榈科植物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日前结束,在被调查的19种4.2万株棕榈科植物中发现国家检疫性害虫椰心叶甲、红棕象甲和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褐纹甘蔗象以及水椰八角铁甲。  相似文献   

9.
椰心叶甲传入途径与入侵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棕裥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是近年侵入我国的重要外来生物之一。文章分析了椰心叶甲传入途径,并从我国南方气候条件、寄主植物、资源生态位、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活的微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椰心叶甲的入侵成因。  相似文献   

10.
海南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海南省利用寄生蜂(姬小蜂和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效果,于2007年3~4月对海南省17个市县开展寄生蜂防治效果调查,共抽取297个调查点,占全省放蜂点的5%.结果表明:放蜂前,海南省绝大多数市县调查点均属于重度危害点,占全省调查点81%,中度危害点和轻度危害点分别为调查点总数的17%和2%;放蜂后,椰心叶甲危害程度已显著下降,重度危害点已经下降到41%,中度危害点和轻度危害点则上升,目前分别为39%和20%;说明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的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对两种寄生蜂在海南省的分布情况看,目前海南省95%的调查点已经存在寄生蜂定殖,这为将来全省利用寄生蜂可持续控制椰心叶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根据目前椰心叶甲的危害情况,仍有必要继续大量释放两种寄生蜂,以达到对椰心叶甲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椰心叶甲在我国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椰心叶甲已在我国30个县(市)造成了严重危害,为防止其扩散加剧、有效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较广大的地区适宜椰心叶甲的生存,潜在分布区涉及广东、福建等12省区大部地区和云南等7省区的局部地区;原有受害省区内的潜在分布区远远超过当前的分布区。为明确椰心叶甲向北扩散的可能性,建议尽快开展耐寒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椰心叶甲蔓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椰心叶甲蔓延的主要原因为:地处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种类丰富、椰心叶甲繁殖速度快、成活期长、天敌昆虫较少、微环境适宜、防治难;加强检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能有效防止和控制椰心叶甲的为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过程中,首次在海南发现了1种感染椰心叶甲幼虫的病原细菌,并在室内条件下对其培养条件和感染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分离得到病原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呈朱红色,圆形或放射状,表面光滑有光泽,革兰氏阴性,有荚膜,无芽孢,有鞭毛的好氧短杆菌;在pH 5.0、6.0、7.0、8.0、9.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适宜温度范围18.0~37.0℃,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在室内条件下含菌量为7.23×1010 cfu·mL-1的工程菌悬浮液,采用叶片浸渍法饲喂椰心叶甲幼虫,在11 d后致死率为27.65%。被感染椰心叶甲幼虫全身变红,体态完好,内部器官腐烂为脓水,表皮易破,有腐臭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茂名市利用寄生蜂(姬小蜂和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效果,于2009年7~12月对茂名市5个放蜂点开展寄生蜂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放蜂前,茂名市绝大多数调查点均属于重度危害点,而目前危害程度已经大幅度减轻。说明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警惕椰心叶甲对香蕉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椰心叶甲除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外,还危害香蕉。通过对香蕉叶的取食能够完成世代的繁殖,卵的孵化率为79.6%,幼虫的成活率为61.3%。既然椰心叶甲能通过取食香蕉叶完成世代繁殖,就证明其已对香蕉树生长产生威胁,应高度关注其对香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机理的17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类不同作用机理共17种化学药剂对椰心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通过筛选,敌百虫、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具有优良的毒杀效果,处理24h后,每种药剂3种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而高效氯氟氰菊酯、氧乐果、丙溴磷.辛硫磷、丁硫.啶虫脒、氯氰菊酯.三唑磷、吡虫啉.三唑磷6种农药药效较差,难以有效防治椰心叶甲。噻嗪酮.异丙威、哒螨灵、杀虫双、三氯杀螨醇、异丙威、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对椰心叶甲没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树干注药防治椰心叶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2%阿维菌素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等对危害椰树的椰心叶甲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对椰心叶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注药量0.7 mL/cm,30 d防效达95.10%。2%阿维菌素注干液剂防效差,30 d防效仅为32.84%。  相似文献   

18.
杨东平 《广东园林》2007,29(2):62-64
调查茂名市区棕榈科植物椰心叶甲的发生及为害,结果显示:受害率为64%,最严重的是椰子,受害率达80%。通过6种施药方式在其不同寄主上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灌心和挂药效果最佳,平均杀虫效果高于90%,防治效果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