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韭蛆,学名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虫害。在即墨市1a发生3~4代,保护地韭菜可发生5~6代。露地韭菜一至四代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成虫产卵于韭株周围土缝或土块下,幼虫孵化后聚集在韭菜地下部鳞茎和幼嫩茎部为害,为害后引起幼茎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严重者韭菜整墩死亡。为防治该虫,多数群众采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久效磷、甲拌磷,还有采用呋喃丹等剧毒农药灌根,药土撒根等方法处理土壤。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对韭菜产品造成了严重污染,长期食用会给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2.
韭蛆是韭菜栽培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聚集于韭菜根部危害,蛀食假茎和鳞茎,引起腐烂,使被害株叶片瘦弱、萎蔫下垂、枯黄而死亡。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生特点韭蛆属双翅目眼蕈科迟眼蕈蚊幼虫,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cm~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上中  相似文献   

3.
1 韭蛆发生规律 韭蛆义叫迟眼蕈蚊.在黄河流域陆地1年发生4~5代(大棚常年为害).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下旬后.  相似文献   

4.
1995~1997年,通过对韭菜蛾室内外观察研究,发现韭菜蛾在沈阳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无滞育虫态,以成虫和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第1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旬。以幼虫在田间危害,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19~23℃,种群消长周年出现两个高峰。防治该虫应以初夏、秋季防治为主,重点防治秋季第4、5代;每代防治关键时期为幼虫孵化盛期,在幼虫未蛀入茎内危害之前,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5.
韭菜是人们喜食的粗纤维叶菜之一。近年来,设施栽培韭菜发展迅速,设施内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应于韭蛆的生存和繁殖,因而为害加重,应做好防治工作。1发生规律韭蛆属双翅目眼蕈科迟眼蕈蚊幼虫,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cm米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过冬。翌年3月中下旬当韭...  相似文献   

6.
苹果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在鲁中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苹果落叶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是开始再现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达盛期。成虫羽化后于次日清晨5:00~6:00开始交配,持续交配1.5~3h,交配后不久在叶片背面产卵,单个散产,平均单雌产卵40余粒。幼虫孵化后直接景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并非苞内化蛹。在15~30℃,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罗秀枝 《植物医生》2002,15(4):20-21
韭蛆,学名迟眼蕈蚊(Bradysid odoriphdga Yang et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1 为害特点 韭蛆在河北省蔚县一年发生两代,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危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墩韭菜死亡。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韭菜根蛆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辽宁地区韭菜田根蛆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的消长动态,于2014-2017年分别采用黄色水盆诱集和挖根的方法对根蛆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韭菜田根蛆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和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二者常常混合发生。北镇地区优势种为韭菜迟眼蕈蚊,年发生7~8代,其中冬季温室期发生3~4代。初冬扣棚后根蛆为害期与冬韭生产期高度重合。沈阳东陵地区优势种为食用菌异迟眼蕈蚊,其在露地韭菜上年发生5代。根蛆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根蛆的为害程度。根蛆以3龄幼虫在大葱上越冬。辽宁地区根蛆的发生规律呈现冬季发生重,春、秋季略轻发生,夏季基本不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试图从其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原因。选取4种寄主植物(韭菜、生菜、大葱和马铃薯)饲养韭蛆,统计不同寄主条件下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分别测定不同寄主饲养后韭蛆的三大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取食生菜后下一代的卵期(3.23d)最长,幼虫期(23.83d)最短;与取食韭菜的下一代的卵期(3.05d)和幼虫期(24.16d)差异显著。取食大葱的发育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合计最长(31.91d),与取食生菜的差异显著(30.96d),但与取食马铃薯和韭菜的差异不显著,后两者分别为31.87d和31.64d。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的韭蛆相比,取食韭菜的成虫(雌和雄)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取食马铃薯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SOD活力最低,取食其他寄主的SOD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大葱的幼虫POD活力最高,其次是取食韭菜的。取食韭菜的幼虫CAT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因此,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发育与寄主植物有一定的关联,寄主植物不同,韭蛆体内保护酶系的活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李兴敏 《植物医生》2001,14(5):32-32
柑桔大实蝇 ,俗称“蝇蛆” ,属双翅目 ,实蝇科。危害柑、桔、柚、甜橙等多种柑桔类果实 ,其中以甜橙受害最重 ,而且近年来逐渐加重。被害果实 ,往往早期脱落或未熟先黄 ,瓤中有蛆 ,不堪食用。一、发生规律柑桔大实蝇1年发生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据观察 ,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 ,7月下旬卵先后孵化为幼虫 ,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 ,10月中旬为化蛹盛期。成虫用尾部产卵器刺穿果实皮层进行产卵 ,每果产卵1次 ,每次2~8粒 ,多的可达20多粒 ,卵孵化为幼虫后即蛀害果瓤 ,老熟幼虫直接由…  相似文献   

11.
茶黑毒蛾(DasychirabaibaranaMatsumura)属夜蛾科,又称茶茸毒蛾。该虫近几年来在旌德县部分茶区发生为害严重,,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茶黑毒蛾在本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治意见。1发生规律1.1生活史茶黑毒蛾在本县1a发生4代,各代发生较整齐。第一代(又称越冬代)历期230d(包括越冬期),第二、三、四代历期均为45d左右。越冬代卵,于翌年4月初孵化,为害春季茶园。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出第一代成虫,羽化后1~2d成虫开始产卵;第二代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果树新害虫——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福建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严重蛀害李果,是福建果树害虫新记录。1990-1993年的研究表明,该虫在福建永泰李产区1年主要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卵期7.7天;幼虫期长达10个月左右;蛹期13.4天;雌蛾产卵前期4.6天,产卵量81.2粒;雌蛾奉命11.4天,雄蛾9.7天。4月中旬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蛀果盛期。第一代少  相似文献   

13.
蚕豆象在浙江省宁海县1a发生1代,以成虫在仓库角落及包装品等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下旬末为卵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严重危害豆粒,一般危害率40%左右,重的达80%以上。在蚕豆收获后30d内采用磷化铝熏杀成虫或在成虫产卵盛期,即蚕豆结夹后7~10d,采用有机磷杀虫剂等可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韭菜根蛆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阶段叫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其幼虫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夏、秋季在露地发生,有3个为害盛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韭蛆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  亚平 《植物医生》1998,11(5):9-10
危害韭菜的虫害最重的是韭蛆。据调查,该害虫对韭菜生产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为此,介绍该虫的发生与防治,供种植者参考。一、危害症状韭蛆又名地蛆、根蛆,危害韭菜的蛆主要是双翅目迟眼蕈蚊的幼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韭菜外,也危害葱、蒜等。幼虫群集在...  相似文献   

16.
葡萄羽蛾在贵州施秉县1a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化蛹,5月中旬底开始羽化,5月底出现第1代卵和幼虫,以第2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最重,1~3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至7月初、8月初。8月中旬末以第3代老熟幼虫钻入残桩、枯枝洞内越冬。在幼虫刚孵化时,用有机磷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常规喷雾,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灰地种蝇又称地蛆、种蛆、菜蛆、根蛆。其幼虫体形呈蛆状,乳白色,头退化,仅有一个黑色口钩。蝇蛆蛀食白菜、甘蓝、葱、瓜类蔬菜根茎部或为害萌芽种子。据笔者3月25日调查:应城市周城大棚甜瓜苗被害率达20%。1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2~6代,以第1代为害最为严重,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3月上、中旬飞入大棚,在黄瓜、甜瓜根部产卵,孵化出蛆即钻入黄瓜、甜瓜幼苗根茎部,蛀食心部组织,使幼苗萎蔫、死苗,造成缺苗、断垄。幼虫活动性很强,能在土中转株危害。成虫以晴天中午前后最活跃,对未腐熟的粪肥及发酵饼肥有很强的趋…  相似文献   

18.
草地螟越冬代虫源量与一代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1979~2002年24a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草地螟冬前当地的越冬基数与越冬代成虫量、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虽然在全国范围这种相关是显著的。而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则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乡县杨树杨扇舟蛾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1996~1998年连续在河南省新乡县大面积杨树上发生,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1998年全县350万株杨树遭受为害,其中树叶被吃光的近250万株,呈现“夏树冬景”的景象,造成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杨扇舟蛾在新乡县1a发生4代,以蛹在落叶中、树皮裂缝或村边墙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始见成虫,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00~400粒,卵多产于叶面,呈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性,吐丝连叶,聚集在叶苞内取食,幼虫稍大分散为害。第一代幼虫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出现,以后各代虫态叠置。…  相似文献   

20.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1):29-30
柑桔花蕾蛆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 ,凡柑桔产区都广泛发生。为害特点是以幼虫于花蕾内蛀食 ,被害的花蕾膨大呈灯笼状 ,花瓣多为绿点 ,花蕾受害不能开花而脱落 ,造成减产。1 生活习性1年发生 1代 ,少数发生 2代 ,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 ,在树冠周围 30cm内外 ,6cm土层内虫口密度最大 ,3月越冬幼虫脱茧上移至表层 ,重新做茧化蛹 ,3~ 4月羽化出土 ,雨后最盛。花蕾露白时成虫大量出现并产卵于花蕾内。卵期 3~ 4d ,幼虫在花蕾内为害 10余天老熟脱蕾入土结茧。阴雨天入土最多。成虫多于早、晚活动 ,以傍晚最盛。一般阴湿低洼柑桔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