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气降水是新疆一切水资源的根本来源,空中水资源是大气降水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在当地形成地表水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本文分析新疆空中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对新疆水资源系统规划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结果显示:1961—2022年新疆年降水资源量为2717.12×108m3,水汽输入量为21115×108m3,水汽净收支量为347.5×108m3,水汽降水效率为12.5%;2001—2021年新疆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12.3×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64.1×108m3,产水系数为0.32。从变化趋势来看,1961—2022年新疆年降水量明显增加,新疆上空水汽总输入量和总输出量微弱减少,水汽净收支量微弱增加,水汽降水效率明显增加;2001—2021年新疆地表水资源处于丰水阶段,但产水系数有微弱的波动减小趋势。新疆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在不同水资源精细化特征、不同相态水体转化关系等方面研究不足,未来需要加强研究以...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不仅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环境的命脉,如何协调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获得互利共赢的结果,对流域内两国经济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照当前典型国际河流特点及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伊犁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国际河流开发的总量配置模式、项目合作开发模式和整体开发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多个国际河流的开发案例,总结出适合伊犁河流域开发与管理的模式和机制:①加强流域规划研究,循序渐进地推进流域整体开发;②合理制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持适度开发;③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合理调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④建立国际河流生态保护体系,积极寻求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3.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天然植被、河流湖泊等生态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地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定量化模型,以期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年天然植被、河流基本生态、河流输沙、河流渗漏补给、水面蒸发和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90×108m3、1.00×108m3、1.11×108m3、0.83×108m3、0.68×108m3、2.70×108m3。根据目前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协调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以及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间水资源配置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制定中游绿洲近期和远期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目标,确定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区,准确计算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量及阈值。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密石城子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特征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在不断改变着与自身有关的自然环境。我国暖温带干旱区除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有较多的研究外,其余中小河流的研究甚少。哈密石城子河的水文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暖温带干旱区众多中小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利用石城子河流域水文气象站1956-2001年资料,对该流域径流形成、洪水、泥沙、水质等进行分析,以揭示我国暖温带干旱区中小河流域的基本特征,为科学利用该地带中小河流域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纠纷已成为当前威胁中亚地区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上对流层水汽作为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过程对中亚地区水资源分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利用最新的AIRS水汽质量混合比数据,分析了中亚地区2003-2011年上对流层水汽的时空变化及其异常特征,揭示了其与青藏高原、热带季风区等受亚洲夏季风影响区域的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就整个亚洲中低纬地区而言,中亚地区全年上对流层水汽偏少,且年内变化相对稳定,逐月波动不大。与夏季青藏高原南部及热带季风区北部的水汽大值区相比,在黑海-里海以东至我国新疆西部之间的中亚地区上对流层为显著的水汽含量低值区。近9 a中亚地区上对流层水汽整体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水汽最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09年、2010年,这一显著振荡对近9 a水汽的线性变化趋势影响较大。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夏季分别呈微弱的下降、上升趋势,秋季上升趋势显著,冬季在2~3 a波动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河流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径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聚宝盆”,其中源于东昆仑山北坡的河流不但是盐湖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也是工农业发展不可替代的水资源。通过对东昆仑山北坡汇入柴达木盆地各大河流的取样,分析其同位素特征和20多年来的径流量变化。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域降水增加、源区雪冰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同时灌溉、水库蓄水等人为作用对河流径流造成了一定影响。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变暖的总体影响,伴随着降水、雪冰融水的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大的同时引起湖泊水位上升。仅从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分析,未来补给柴达木盆地的水量会增加,这对于保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的供给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西北地区内陆盆地水资源系统特征,系统分析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山区地表径流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文环境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分配、流域水资源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气候环境变化对出山地表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了不同补给类型河流受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人们过度采伐山地森林,使流域上游涵养调蓄地表径流的功能降低,人们修建水利设施改变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使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造成中游水土资源功能退化,下游生态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控制性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水量、水热、水沙和水盐平衡理论和河流生态功能性划分理念,构建考虑了河流基本生态、自净、输沙和生态景观等功能的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体系。以境内河流监测站水文数据为基础,研究海河流域控制性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尚不能满足河流自净水量,河流生态修复年需水量86.65×108m3/a,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年需水9.0×108m3/a,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雨水、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调配有望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据水磨河流域四个断面多年(89-92年0多种(24种)成份的水质观测资料和水量观测资料,运用多种方法,详细进行了研究和评价。“评价”为国家水利部内陆河流水资源保护试点“水磨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现摘要发表,以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东南部清水河、苦水河流域苦咸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宁夏东南部地区清水河、苦水河流域的地表苦咸水水质状况,对解决苦咸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基于野外调查取样,获得相关的水质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矿化度、硬度、Na+等9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主要结论有:矿化度、硬度是影响苦咸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但F-、NO3-毒理学指标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自清水河流域上游至下游,水质逐渐变差。苦水河流域与清水河流域的水质变化规律相反,自上游至下游水质呈转好趋势;据此,提出了分流、分类利用苦咸水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部区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邰生霞  何桥  毕佳 《干旱区研究》2007,24(3):364-368
以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及阿拉善盟为研究区,针对这些地区自然生态的复杂性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及城市空气污染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在西北草原牧区普遍存在,具有代表性.据此,提出了若干改善西北草原牧区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宁夏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灌区的土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自流灌溉和扬水灌溉的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Lak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ustaining the eco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so far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even lakes (Juyanhai Lake, Ulansuhai Lake, Hongjiannao Lake, Daihai Lake, Chagannaoer Lake, Hulun Lake, and Wulannuoer Lake) across the longitudinal axi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Inner Mongolia. Large-scal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TLI (Σ)),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weakly alkaline. 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salinity of lake water showed obvious zonation characteristic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ollutants in lakes, with high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being of 4.05 and 0.21 mg/L,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TLI (Σ) ranged from 49.14 to 71.77, indicating varying degre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phosphorus was the main driver of lake eutrophication. The lakes of Inner Mongolia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and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 in terms of salinity and TLI (Σ). The salinity levels of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exceeded those of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 whereas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lake trophic level. The intensity and mod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e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ke water qual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rol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to improve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of Inner Mongolia, 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lake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关系及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和多种统计资料,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87个县(旗)植被覆盖和土地退化指数的测定,采用全样本统计和典型剖面分析方法,揭示了内蒙古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的关系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植被覆盖与土地退化呈负指数关系,随着植被覆盖指数的降低,土地退化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格局是:从东向西的经向变化,植被覆盖指数下降,土地退化指数升高;东部地区从南向北的纬度变化,植被覆盖指数升高,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地区霍林河流域径流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林河流经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西部 ,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上 ,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具有典型意义的内流河 ,其径流特征及演变规律对区域环境演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霍林河近半个世纪以来径流资料的分析 ,采用 Kendall趋势分析及关联度分析定量研究了径流演变的规律 ,分析了径流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干旱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 ,霍林河径流演化具有阶段性、突变性和非线性的特点 ,流域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导致水文情势变化、水域功能消退的主要驱动力。探讨内流河径流演变的规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为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强风蚀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强风蚀区是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区域,本文依据各风蚀区风速的大小、走向,自然地理条件,沙化土地现状及分布特点,将我国北方沙区分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天山东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柴达木盆地西段、河西走廊—阿拉善、鄂尔多斯—乌拉特、浑善达克沙地东北部、内蒙古东部七个强风蚀区。同时从沙化土地、降水量、风速及大风日数、沙尘天气的发生等方面对强风蚀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多指标物元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环境指标的P-S-R模型,选取了21个反映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权重系数,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以陕西和云南2省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相符,表明物元评判模型在区域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通过分析评判结果,得出陕西省属于资源型、水质型兼工程型缺水地区,而云南省则是工程型缺水地区.提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指导原则,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水和谐相处,保障西部地区水安全,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内蒙古地区空中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2个探空站1980-2000年的每日两个时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每个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这12个站的实际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它们每个月的降水效率、年平均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从1-7月逐渐增加,7月后逐渐减少,且从东到西依次减少。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水效率在7、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效率最少的是额济纳,最大的是索伦。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即使是降水效率最大的索伦站7月份的降水效率也只有21.02%,因此,可以说内蒙古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方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部大开发 ,重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供需情况 ,针对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 2 1世纪初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降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降水量,深入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越冬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春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秋作物生育期降水量,1987~2003年与1961~1986年相比,西部增多,东部减少,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西部呈增多变化趋势,洪水事件频数增多,可利用水资源略有增加,对农业的正面影响增大。东部呈减少变化趋势,干旱频繁发生,尤其是极端干旱事件频数增多,可利用降水资源更加紧缺,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增大。西北地区冬季降水普遍增多,对土壤保墒、作物安全越冬和春播有利;但是,牧区雪灾增多,影响牲畜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