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伟丽  管红良  张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42-21244,21293
在分析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负荷削减工程的实施,使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降低太湖污染负荷。以武进港流域的建华河、跃进河、红旗河等8条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脉河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对8个负荷削减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出适用于流域河网地区的负荷削减技术,包括垂向移动式生态床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负荷削减效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去除静脉河道低中度污染水中的N、P等污染物质,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太湖流域的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开展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苕溪流域水环境和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拓宽疏深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堤、堤岸生态加固、生态修复、监管体系建设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实施该工程,有利于加强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入太湖的污染负荷、减轻河道内源污染、提高流域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太湖和苕溪流域的水环境状况;是实现苕溪流域通畅水流,改善地区河网水环境以及入太湖水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经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以宁武县恢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恢河流域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分析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宁武县恢河流域的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判断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为改善宁武县恢河流域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凡胜豪  韩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06-2407,2411
为加强南方圩区水环境的修复,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对水体的污染,结合南方圩区河道特点,并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作为农田排水主要承泄通道的圩区河道进行生态整治,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植被重建、景观构建、生态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将圩区河道建设为生态、高效、功能健全的排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庆市水资源相对匮乏,属于严重缺水城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水增长明显快于供水能力增长,资源性缺水严重,尤其是生态环境用水量缺乏.应从重点防洪工程、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民生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水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大庆市水体目前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针对不同的水体功能提出水环境容量利用的方案;指出可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改善污水处理工艺、植被控制技术、稳定塘与湿地控制技术等方法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庆地区泡沼众多,以清淤、稀释混合、水生植物净化等多种手段加强泡沼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平  姬晓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110-9111
市郊河道水体是市区河道或河流水源补充的重要来源,由于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等原因,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对保护和维持市区河道或河流具有重要意义;从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现状入手,并分析了市郊河道水环境受损的原因,最后基于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地的治理11条举措。  相似文献   

7.
集成了一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实用高效技术,形成一套可供示范与推广的模式、方案,构筑以生态工程为核心的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平台。建立水生态环境创新管理体系,从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市水环境生态综合规划、管理制度研究、政策法规研究及总体技术集成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与工程示范,形成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长效的运营机制,奠定水环境治理工程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已经在汉阳、镇江等地建成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流域水环境污染进行解析、评估和预测,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合肥市庐江县盛桥河流域为例,搭建流域水文、水动力与水质多耦合水环境模型,通过陆域-水体全过程模拟,解析污染负荷分布与河道水质响应规律,预测城镇截污纳管、农村污水处理、畜禽水产养殖整治、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及其组合情景下水环境治理效果。【结果】模拟可知,盛桥河流域典型丰、平、枯水年非点源NH_3-N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88.23,42.81与35.45 t/年,TP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7.53,3.65与3.24 t/年。最不利水文年(枯水年)汛期和非汛期河道水质均有超标现象,NH_3-N和TP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2和0.90。河道流量与水质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低流量区间内,随着流量的增大水质有所好转;当流量大于0.52 m~3/s时,TP的质量浓度趋于稳定,NH_3-N的质量浓度有所升高。多措施综合治理后,盛桥河水质可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流域出口NH_3-N的月平均质量浓度低于0.91 mg/L,TP低于0.18 mg/L。【结论】所构建的流域水文、水动力与水质多耦合水环境模型在流域水环境污染解析、评估与预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盛桥河流域汛期与非汛期河道水质的主导因素分别是非点源和点源污染,流域水-陆统筹、点-面兼治是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作为广东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东江水环境呈现出典型的"高经济密度、高发展速度、高功能水质要求及高强度控污"特征。针对东江源头区三县(定南、寻乌和安远)的水污染特征,选择源头区主要河道水体中N、P、重金属和主要农用化学品等控制指标,评估区域产排污特征,遵循"控源—减污—修复"的原则,集成山地农林畜区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矿区尾矿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沿江村镇生活污染控制工程和农业区排(退)水污染物控制与修复工程,并提出源头区水污染控制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沈阳市垃圾渗滤液对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方法]以大辛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其周边布设采样点,检测水环境污染状况并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评价.[结果]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属于超Ⅳ类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挥发酚;垃圾填埋场附近地表水体九龙河属于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磷、氨氮及粪大肠菌群.[结论]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水环境存在污染,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徐州的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小沿河为例,采用生态悬床技术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对河道水体进行原位生态净化,研究生态悬床技术对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工程区域进出水CODMn、TP、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15.25%、26.94%、25.23%,取水口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可见,生态悬床对于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显著,对于总磷、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派河支流五老堰河为例,分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水质空间变化,有效解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污染源;针对不同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沿河流域生活及养殖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河湖滨岸生态空间保护、下游河道原位水质保障工程、增加河道下游自动监测断面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派河其他支流水体污染的控制治理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思路与研究,也为减轻巢湖西半湖水体污染提供有效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4.
范莉 《北京农业》2013,(12):222
橡胶堰坝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利设施,它在城市河道形成梯级水面,有调节水量、控制水位等作用,其环境和生态效益更显突出。规划在台勒维丘克河修建两座橡胶坝,以改善拜城县城区河道水环境,美化城市,在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周围的中小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湖南省城镇水环境尤其是河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县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和水质改善系统,并对堤岸进行生态修复等河道治理技术措施的研究,为类似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难点问题对策是满足农业发展需要,促进农产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 实施河道治理既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生态的迫切需求,也是实践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方法】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河道呈现水质退化、功能弱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河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农民生活的主要难点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结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有河道原始问题、河道管理不当以及河道污染。【结论】应从加强对河道建筑物的管理、加强河道治理政策资金投入、选择合适的生态护岸技术、加强对水文变化的监测力度以及多举措着力解决河道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小河道黑臭问题是目前上海市水环境治理的短板。该文介绍了国内外黑臭水体的评价方法,将上海市评价方法与住建部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梳理回顾了上海市自苏州河综合整治以来的黑臭水体治理历程,提出了黑臭水体长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调查龙王港流域水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黑臭水体成因,通过采取截污体系提质增效、溢流污染控制、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和枯水期生态流量补给等多方面措施开展治理,标本兼治,龙王港黑臭现象得以消除。总结分析治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下阶段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治污工程对浏阳河下游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成效,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污染物分担率、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及健康风险法分别对2005—2018年浏阳河下游■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pH值、DO、COD等21个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治污工程对■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Cd、As、Zn的含量影响最显著,均比治污工程前下降了53%以上,治污工程后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3个主要污染指标COD、NH_3-N与TP含量均下降10%以上;■梨断面水体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在治污工程后均无明显变化,而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中NH_3-N、TP、BOD、C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均明显下降;治污工程前后浏阳河3个断面水环境污染物分担率均以氧平衡与无机污染物为主,分担率均在75%以上;治污工程后3个断面水环境总健康风险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于非致癌物质。治污工程明显改善了浏阳河下游水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质由治污工程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Ⅳ类地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万宾  段亮  田自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9-4631
[目的]研究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为小城镇河网水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砾石、卵石、页岩3种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受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砾石、卵石、页岩填料湿地对受污染水体中TN、TP、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砾石床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最好,平均可分别处理49.4%的TN、34.7%的TP及48.5%的CODMn。[结论]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水质,且投资少、操作简单,适于在小城镇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