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线虫的分泌蛋白质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寄生的植物线虫必须寄生于宿主体内并获取充足的营养才能完成完整的生活史。植物线虫的寄生过程主要是依靠线虫分泌蛋白质的作用来完成。近年来,对植物线虫分泌蛋白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分离出一系列由线虫表皮、侧器、食道腺等分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在线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破坏宿主细胞壁,影响宿主细胞周期,改变宿主细胞代谢过程和传导信号,选择性蛋白质降解、抵抗宿主细胞对线虫的防御等。  相似文献   

2.
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秀娟  何玉仙 《世界农业》1998,(4):37-37,50
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杨秀娟何玉仙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印度、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埃塞俄比亚等国已开始使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杀线植物的种类现已研究发现,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有:瓜叶...  相似文献   

3.
沈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70-171
本文论述了植物病原线虫的危害,介绍了全球严重危害植物的几种线虫及其危害特点,并分析了防治植物病原线虫各种措施及其优缺点,为植物病原线虫的鉴别与防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4.
对佳木斯4个公园主要园林树木根周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进行调查发现,植物寄生线虫有14个属,其中优势属线虫6个,8种树木共有优势属均为Dolichorhynchus(长吻属)。同时,分析了植物寄生线虫优势属的分布。本研究提出了植物寄生线虫防治措施,为当地农林业植物寄生线虫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介体线虫传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植物寄生线虫中传毒介线虫的研究历史,介绍了传毒介体线虫与有关病毒的组合、传毒效率、传毒专化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进展,期望对我国开展该方面的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线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线虫侵染及致病相关目标基因、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分子水平上植物抗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年内分子植物线虫学将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源于生物技术的抗线虫作物品种商业化将使种植业者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也将为环境带来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物,其种类繁多,环境适应性强,每年给世界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植物寄生线虫具有特定的寄生策略,能够诱导根细胞分化形成专门的取食结构来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因此防治困难。随着植物与寄生线虫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遗传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防治线虫病害也有了许多新策略。重点论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笔者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发育基因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目前,关于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及其调控机理研究不多,主要集中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RNAi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线虫发育基因分析中得到成功应用.利用模式动物秀丽小杆线虫发育基因的信息和方法研究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将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于1993~1995年先后用直接剥离法和贝尔曼法对雅安市的39种农作物、果蔬、花卉及杂草的根和根际土壤,少数植物的茎叶及果实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24种植物线虫,其中有10种线虫鉴定到种,其余只鉴定到属;隶属于3目10科21属。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线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虫侵染及致病相关目标基因、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分子水平上植物抗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年内分子植物线虫学将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源于生物技术的抗线虫作物品种商业化将使种植业者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也将为环境带来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见中草药(大黄、丁香、黄连、连翘、生地、桔梗)、几种植物叶片(柳树叶、茴香、杨树叶、银杏叶)和葱属植物(大蒜、韭菜、葱、洋葱),以不同配比混合后制成的4种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胶胞炭疽菌、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进行了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4种植物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ZY和FH对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100%,优于SY和CS;但4种复方制剂对立枯丝核菌和胶胞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抑菌率均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12.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链格孢菌、芭蕉炭疽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地区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0.0lg·mL-1下,有8种植物对至少1种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60%以上,大飞扬、杨梅、桃金娘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这3种植物用极性从小至大的溶剂依次提取,提取物抑菌活性表明,活性物质多只分布在其中1至3种极性溶剂层中,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与抑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飞扬的丙酮提取物对芭蕉炭疽菌孢子可能具有毒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使芭蕉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的孢子芽管生长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和分子作用机理,需要对植物激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植物激素在大多数植物组织中的含量很低,性质不稳定,与其共存的次生代谢产物背景干扰严重,此外有些植物材料非常珍稀,材料量少的问题,以毛白杨叶片为材料,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植物组织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的新方法,为植物激素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用异丙醇、水和盐酸(2∶1∶0.002,v∶v∶v)混合液4 ℃提取激素时,定量加入IAA、ABA、GA3、JA和SA内标(2H5-IAA、2H6-ABA、2H-JA和2H5-SA各10 ng,2H2-GA3 20 ng),激素提取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后,UPLC-MS/MS定量测定。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0.8 mL/min,柱温30 ℃,C18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内标曲线法定量。结果5种植物激素在5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检出限为0.01 ~ 0.05 pg/g,定量限为0.05 ~ 0.15 pg/g。在实验所采用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9 4 ~ 0.999 9之间,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 ~ 3.9%。经检测毛白杨叶片中IAA、ABA、GA3、JA、SA的含量分别为(74.38 ± 4.62)ng/g、(193.80 ± 6.04)ng/g、(674.67 ± 18.08)ng/g、(286.62 ± 7.48)ng/g、(746.02 ± 13.93)ng/g。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多种植物激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几种植物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大蒜和木贼提取物以及生物洁净剂和香茅油被用来测定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对叶片侵染的抑制作用,百菌清和清水用作对照.生物洁净剂和大蒜提取物对晚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最好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制效果也相应提高直到抑制率100%.生物洁净剂和大蒜提取物的所有浓度处理均完全抑制了游动孢子的萌发.木贼提取物也显示了抑菌特性,但程度较低.香茅油对孢子囊的萌发未显示抑制作用但对游动孢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新鲜大蒜提取物比半干燥大蒜提取物有更强的抑菌作用.新制备的提取物与在4℃条件下放置1周的提取物相比在抑菌作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然而,来自新鲜木贼茎叶的提取物比干燥茎叶的提取物对游动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更强.无论经过灭菌与否,0.125%的生物洁净剂能完全抑制晚疫菌菌落的形成,说明它对高温不敏感.大蒜提取物在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显著下降.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生物洁净剂,大蒜,木贼和香茅油.所有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对马铃薯叶片上的病菌不表现治疗作用.0.125%的生物洁净剂在接种前3d和接种同时都显著地抑制了病原菌的侵染,其效果等同于百菌清.2%的大蒜提取物在接种前1d和接种同时对病菌侵染的抑制率分别达89%和100%.与不经处理的对照相比,4%的木贼提取物和400mg*kg-1的香茅油在接种前1~2d对病菌侵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程度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生物洁净剂和大蒜提取物有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株型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的狭义株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定性分类,提出了量化指标。根据茎秆分布形态,小麦的株型可分为W型、V型、桶型、长条型、线状型等基本类型。一般常把小麦株型分为扩张型、松散型和紧凑型三类。通过试验比较植株茎秆的收敛程度认为:用形态特点描述株型更为准确合理,且易于量化描述和品种辨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植源性杀线虫活性材料,利用Bursaphelenchus xyluplilusMeloidogyne incognita 作为室内离体生测目标,测定了油茶籽饼等植物材料的杀线活性,以及茶皂素制剂和油茶籽饼对作物根结线虫的盆栽和大田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籽饼、茶果皮和茶籽粗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10 mg·mL-1,作用72 h,B. xyluplilus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作用48 h,油茶籽饼和茶籽粗提物对M. incognita达到中强杀线活性,其毒力有明显浓度效应;茶皂素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良好盆栽防效,用茶皂素 (有效含量) 1.5和0.75 g·kg-1处理盆土30 d后,番茄的根结和M. incognita 2龄幼虫(Juvenile 2, J2)均下降,对番茄苗期生物量有明显的增加。在瓜蒌出苗前1周,沟施油茶籽饼,用量2.5 t·hm-2时对大田瓜蒌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效,显著抑制土壤中J2的增殖,对瓜蒌的挂果数和果径有一定的增加。该文首次报道油茶副产物对作物线虫病害的盆栽和田间防效,为直接利用油茶籽饼或茶籽等防治作物的根结线虫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不仅对植物的品质、色泽、风味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植物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分布类型、组成及其在植物和人体中的不同功能,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酚类物质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和在人类中的营养功能及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8.
植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可与金属子结合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可以被众多非生物因素诱导产生,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清除自由基和结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使其成为植物研究的热点。对植物金属硫蛋白的分类、基因结构与调控、结构、性质与应用、分离纯化与检测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同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化感作用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化感与可持续农林生产、生态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珍稀植物香果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定芽直接再生和经愈伤组织诱导器官发生两种途径,建立了香果树快速、高频率发生的植株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外植体(幼叶切块、茎段、叶柄和根)、叶片放置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培养条件对不定芽直接再生和愈伤组织诱导器官发生的影响.香果树愈伤组织诱导器官发生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在MS附加1.0 mg/L 6-BA和1.0 mg/L 2,4-D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其中叶片外植体叶面向下放置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在MS添加0.5 mg/L 6-BA和0.5 mg/L NAA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分化率为94.35%.香果树不定芽直接再生结果显示:叶片外植体在MS添加6-BA或ZT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直接再生率均高达100%,其中在MS附加2.0 mg/L 6-BA培养基上,产生的不定芽数目多,生长旺盛;附加1.0 mg/L ZT 培养基上,不定芽数目多达56.67个/cm[[sup]]2[[/sup]],但生长较弱.黑暗预培养有利于香果树叶片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两种途径得到的不定芽转到1/2 MS培养基上均可生根,生根率达100%,附加1.0 mg/L 的IBA和0.5%的活性炭有利于再生植株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