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陆水产》1990,(6):43-43
湖南湘鲫1989年3月在宁波市的东钱湖渔场放养(试养)后,到今年4月鉴定,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四川安县石安渔场进行了稻草粉生化处理后养鱼试验。在该场一口面积为4亩的池塘内,共放养鱼种6,500尾,重93公斤(其中一组草鱼种500尾,重1公斤;另一组草鱼种500尾,计50公斤;鲤鱼种1,200尾,约6.5公斤;白鲫、银鲫4,000 尾,重20.5公斤;鲢鳙鱼300尾,15公斤)。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我们在琼湖渔场36.4亩鱼种池套养湘鲫夏花1384尾,当年起水湘鲫855.4斤,亩平23.5斤。一九八三年选定县琼湖渔场、县水科所及16个商品鱼基地渔场又进行试验示范,投放0.8~1.2寸湘鲫花23.4万尾,放养面积扩大到11021.8亩,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淡水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淡水养殖的品种,台山市科委最近从湖南省生物研究所引进了湘鲫的繁殖制种技术,100多尾亲鱼和亲鱼原种已在3月底空运回台山。4—5月份已孵出幼苗30多万尾,目前已向养殖户供应湘鲫鱼苗20多万尾。  相似文献   

5.
邓炳云 《水产科技》1994,(3):18-18,21
高体型导育银鲫(简称高鲫)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部“八五”重点推广项目。我市自1989年6月引进中试,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近年每年生产出700多万尾鱼苗仍供不应求。实践证明,高鲫体型好、肉质鲜嫩、生长迅速,比本地鲫快长4—6倍,常规鱼塘每亩混养200—300尾,  相似文献   

6.
渤海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32  
1982年4月到1983年5月拖网调查共获鱼1251452尾,21035公斤,包括洄游性种类,近距离移动种类和渤海地方性种类,隶属46科100种,平均网获量33.1公斤,2055尾,5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标,占主要地位的是黄鲫、梅童、鯷鱼、孔鳐、小黄鱼(幼鱼)、鲈鱼、绵(?)、蓝点马鲛(幼鱼)、焦氏舌(鱼肙)、黄盖鲽。与黄海的种类组成相似指数为50.2%,与东海的相似指数为19.9%。中、上层鱼类,莱州湾、黄河口以黄鲫为主,秦皇岛外海和渤海中部以鳀鱼为主。小型底层鱼类和幼鱼均以梅童和小黄鱼幼鱼为主,大、中型底层鱼类,莱州湾以洄游性鱼类为主,秦皇岛外海、渤海中部以孔鳐、黄盖鲽等大型底栖种类为主,秦皇岛外海种间数量分布最均衡。与1959年相比,春季,1959年以小黄鱼为主,占60.8%,1982年以黄鲫、鳀鱼为主,占61.3%;夏季,1959年以小黄鱼为主,占39.9%,1982年以黄鲫为主,占27.5%;秋季,1959年以带鱼为主,占44.3%,1982年以鳐类、鲈鱼为主,占39.5%。  相似文献   

7.
1995年,在1口面积5802.9m^2成鱼塘设置1口25m^2的网箱养湘鲫,经136天饲养,由平均150g/尾长到670g/尾,增重3.47倍,日尾均增重3.82g箱产湘鲫334.33kg,净产259.33kg;每m^2产量13.37kg,净产10.37kg。箱鱼总产值4849.02元,盈利1.949.49元,投产比1:1.67。  相似文献   

8.
在辽西地区0.3hm2鱼池中进行湘鲫高密度养殖(夏花10.35万尾/hm2),经147天饲养,总产湘鲫3190kg,平均体重达110g/尾,成活率94.6%,饲料系数1.58,总盈利15630.44元,资金投产出比为1:1.83,试验证明,湘鲫在我国北方地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在辽西地区0.3hm^2鱼池中进行湘鲫高密度养殖(夏花10.35万尾/hm^2)经147天饲养,总产湘鲫3190kg,平均体重达110g/尾,成活率94.6%,饲料系数1.58,总盈利15630.44元,资金投产出比为1:1.83,试验证明,湘鲫在我国北方地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们在国营沅江市榨南湖渔场7亩水面的池塘中进行了“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高产技术的试验”,试验自1988年6月18日开始,经272天的饲养和越冬管理,于1989年3月20日起捕,共起水春片鱼种45411尾,3792.4公斤,亩平6486尾,541.76公斤。其中生产自鲢2143尾,750公斤;鳙鱼种21100尾,1550公斤;鲤鱼668尾,417.4公斤;草鱼种21500尾,1075公斤,亩平153.6公斤,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我们选择紧靠潮白河大堤的三河县燕郊镇城子村渔场的5号鱼塘(水面14亩)进行亩产吨鱼试验。该塘正常水深2.5~3米,淤泥底,淤泥厚度约15厘米,保水性能良好,有进、排水条件,能代表我省大部分鱼塘。从3月29日放养,到10月开始起捕验收,结果总净产成鱼13350公斤(尾重均在0.7公斤以上),亩净产967.9公斤。收获鱼种净重414.7公斤,亩29.6公斤,鱼种成活率平均为77.8%,尾重60克以上。合计亩净产鱼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北碚江段人工鱼巢增殖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人工鱼巢的增殖效果,于2014年2月15日—4月20日,在嘉陵江北碚江段郭家沱和三圣庙产卵场投放人工鱼巢对该区域产黏性卵鱼类进行增殖。结果显示:在两水域人工鱼巢上产卵的为鲤(67.2%)和鲫(32.8%),产卵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产卵均有4次峰值,分别粘附鱼卵814.6万和2 194.6万粒;推算本研究投放的人工鱼巢至少可为200组鲤、520组鲫亲鱼提供繁殖场所,增殖鲤58.0万尾、鲫28.4万尾,增加鲤400.4 t、鲫8.7 t,经济价值达491万元。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塘沽区为适应市场变化,调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三年来,推广池塘养殖方正鲫收到明显的效果,共增产方正鲫鱼436.92吨。该区1991年,在3080亩池塘混养方正鲫,亩放方正鲫鱼种131尾、亩产方正鲫30.61公斤,体重达220~325克,平均规格256.8克。1992年在5535亩成鱼池套养方正鲫夏花,经102天饲养,当年养成疗正鲫,规格最大达245克,平均131克。亩均产方正鲫17.29公斤。  相似文献   

14.
新化县鱼苗鱼种场建于1973年,有鱼池60亩,早土15亩。二个产卵池,四个孵化环道,一个孵化槽;四大家鱼中亲鱼181组。其中草鱼120组,鲢鱼45组,鳙鱼13组,青鱼3组;此外有鲤鱼200组600公斤和部分鳊鱼、刁子、湘鲫亲本等。1985年至1990年共繁殖各种鱼苗60178万尾,鱼茁收入38.2万元,平均每年孵化鱼苗10029.7万尾,收入6.3万元,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25日至12月6日,我们用湖北省安陆市种禽场的20亩精养鱼池,进行用糖、盐作诱饵诱捕罗非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试验情况如下: 一、条件与方法安陆市种禽场在安陆市水产局的指导下,于1990年春新挖精养鱼池20亩,水深3米。3月底,投放鲢、鳙、鲤、鲫、鳊鱼种2356公斤,到4月27日又投放尼罗罗非鱼种5400尾,92公斤,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在一精养成鱼塘设置1口25m^2网箱养湘鲫,经136天饲养,生产湘鲫334.33kg。每平方米鱼13.37kg。1996年,在两口精养成鱼塘各设置1口20m^2网箱培育乌鳢鱼种,经42天饲养,1#箱培育10cm规格鱼种30520尾声84.0kg,每平方米1526尾、14.20kg;2#箱28960尾、268.4kg,每平方米1448尾,13.42kg。通过两年的实验,对池塘网箱养殖名优  相似文献   

17.
滇池高背鲫的生物学及其移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庆义 《齐鲁渔业》1994,11(4):21-23
研究了滇池高背鲫的生物学及移植效果。安徽省花园湖3年共移植鱼种2万尾、夏花209万尾,1989年便形成庞大种群。3年共产高背鲫22.13万公斤,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山东湖泊如能移植,3-5年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18.
方正银鲫与鲤鱼杂交子代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正银鲫(雌)与鲤鱼(雄)配组繁殖培育出的子代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肉质厚、味鲜美、疾病少、起捕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我们三年的养殖情况,亩放养子代银鲫500尾,亩产可达136.5公斤,平均体重315克,比方正银鲫体重增加104.5%,比普通鲫鱼增加147%以上。 1.生产情况 (1) 亲鱼选择与催产每年冬季干塘时,选择体重300克以上、体质健壮、体形  相似文献   

19.
崇明引进丰盛鲫上海市崇明县东海养殖场,1992午引进淡水鱼优良品种──丰盛鲫夏花10万尾,放养于该场60亩成鱼塘中,山塘冬片规格为每公斤26尾,1993年于60亩成鱼塘中每亩放养800尾,年终捕捞每尾重225克,合计总产量10000公斤。通过该场二年...  相似文献   

20.
以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ly(L.)为母本,湘江野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为父本的杂交后代——湘鲫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生产效果。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湘鲫及其亲本的病原寄生虫的研究,来评价湘鲫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