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块茎作种,多年种植易感染、积累病毒,导致种性退化、抗病力减弱、产量和商品性下降。为了解决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根据病毒在马铃薯体内分布不均匀、在生长点的尖端0.1-0.3mm内的组织中不带病毒、或病毒含量很低的特点,采用生物技术,取下这种茎尖组织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脱毒试管苗,再将脱毒苗繁殖为各级脱毒种薯,最后生产出商品薯,这些不带毒的种薯和商品薯统称为脱毒薯。栽种脱毒薯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研究表明,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病毒侵染,由于病毒在马铃薯体内不断积累,造成产量递减。采用植物组培脱毒技术,能够通过采取茎尖组织脱毒培养,从而获得无毒苗,并快繁生产出脱毒种薯。脱毒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快,整齐度高,生长健壮,分枝较多且节位低,地下部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薯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是当今当高科技农业生物新技术,国外研究表明: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病毒侵染,由于病毒在马铃薯体内不断积累,造成产量递减。解决马铃薯体内病毒的关键是根据病毒在体内分布不均的情况,采取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经严格病毒鉴定获得无毒苗,尔后切段繁殖,生产出推广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使其从根本上不含有马铃薯主要病毒,对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应用国际通用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对10个品种的137份脱毒苗进行了6种病毒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108份材料不含有6种主要病毒,能够应用于马铃薯的脱毒种薯的生产。检测结果还表明在脱毒苗中PVS的含有率最高,应提高脱除马铃薯S病毒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病毒型种性退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用脱毒马铃薯作种薯可增产30%以上。将脱毒苗在网棚定植,严格控制病毒再侵染的栽培管理,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原原种的过程,是由繁苗阶段转入繁薯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一个关键性技术环节。原原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生产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本文将多年指导生产实践当中总结出的一套马铃薯网棚原原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退化是由于无性繁殖导致病毒连年积累而形成,而马铃薯幼苗的生长点的生长速度大于病毒繁殖速度,利用这个生长时间差切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由脱毒苗快速繁殖可获得脱毒种薯。制取马铃薯脱毒苗的关键技术是茎尖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大田中易受病毒侵染,病毒在体内经过几代的积累可使品种品质下降、种性退化。目前,马铃薯脱毒薯繁育采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利用茎尖脱毒培育出的试管苗生产脱毒种薯。此项技术在解决种薯退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此,我们对影响马铃薯试管苗及微型种薯诱导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建立马铃薯繁育体系及转化抗病、品质改良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上,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侵入马铃薯植株后,利用马铃薯的营养复制增殖病毒,并通过马铃薯块茎逐代积累,使薯块变小或畸形而减产30%~50%。目前尚没有药剂能不伤害马铃薯只杀死其植株体内的病毒,唯一的方法是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获得脱毒植株和种薯。  相似文献   

9.
黄金山 《现代农业》2008,(11):25-26
马铃薯长期自留种薯种植,受到病毒的侵染积累,破坏了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各种病态。从而造成大幅度的减产。当今世界上解决马铃薯由病毒侵染而退化的最有效途径是用马铃薯茎尖脱毒培育无病毒的脱毒试管苗.通过一系列的繁育生产无病毒的种薯,从而恢复了马铃薯的优良种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为了解决马铃薯退化的问题。1997年与泉州市农科所、省农业厅粮油处、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在德化县建立全省第一个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水平的生长素,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脱除马铃薯绝大多数的病毒,获得脱毒苗,同时将脱毒试管苗进行大规模种薯生产,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是当今的高科技农业生物新技术。解决马铃薯体内病毒的关键是根据病毒在体内分布不均的情况,采取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经严格病毒鉴定获得无毒苗,然后切段繁殖,生产出推广脱毒种薯。脱毒马铃薯种薯休眠期短,播种后出苗早,生长势旺,分枝较多且节位低,但需肥较多,其种性退化慢,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表皮光滑,芽眼浅,品质、食味好,耐贮藏;生产上应选用脱毒良种结合选地与整地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实现脱毒马铃薯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为了提  相似文献   

13.
对适宜生产种植的马铃薯种薯通过种苗脱毒,组织培养无毒种苗,无土栽培繁殖微型种薯,隔离种植微型种薯等一系列种植措施,去除和切断病毒对马铃薯的侵染为害,所获得的未受病毒侵染的无毒马铃薯,即是脱毒马铃薯。  相似文献   

14.
田恒林 《农家顾问》2010,(10):31-34
1.什么叫脱毒种薯?种植脱毒种薯有哪些优势? 答:脱毒种薯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清除薯块内的病毒和类病毒后,获得的无病毒或有极少病毒侵染的种薯,可以解决马铃薯退化和由病毒引起发病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原产南美洲,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易感染病毒.并逐年积累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种性退化。我国于70年代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得到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开始了脱毒种薯的生产和推广。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一般增产30%以上.甚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是解决由病毒性退化引起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皱缩或纵卷成圆桶形、结薯少而小、产量明显降低等问题,是实现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自1987年实施以来,已建成了脱毒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室、网棚和自然隔离生产原原种、原种,良种、大田用种的留种制度和保种技术措施及规范化栽培等一整套生产体系,1988年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后,平均亩产达1554.2kg,亩增产954.2kg,增产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为1:13.7,投入与增收比为1:8.45。1 脱毒种薯繁殖体系脱毒马铃薯是根据病毒在植株体内浓度分布不均匀,茎尖生长点的分生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无毒试管苗,工厂化生产马铃薯微型薯及小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生产脱毒种薯供给马铃薯生产,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技术.黑龙江省火炬计划项目<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及小薯开发利用>是高科技生物技术工程.项目技术开发目标是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及小薯(原原种).克山县种子公司在本项目中已完成培育脱毒微型薯及小薯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了脱毒微型薯及小薯,并已按计划生产,效果明显.落实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是:  相似文献   

18.
西吉县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与应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吉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从1998年起,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病毒及类病毒检测技术、试管苗切断扩繁技术、扦插快繁生产原原种技术和脱毒薯4年4级繁殖生产等5大技术体系,园区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300万株,生产原原种1000万粒,年生产原种3000 t、一级种30000 t,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宁夏农林科技》2014,(12):97-97
<正>2014年10月25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起草的地方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苗)生育期病毒(类病毒)检测技术规程》送审稿进行了审定。该标准是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创新先导资金项目"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质量检测与评价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的。该标准是针对宁夏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生产过程中病毒检测技术单一,检测周期长,并由此造成的病毒检测准确率和灵敏度降低等问题,在制定过程中对脱毒种薯(苗)生产质量现状、不同生育期病毒(类病毒)的发病情况和病毒积累规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和品种退化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持马铃薯品种的优良性状,可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经过检测获得无毒的脱毒苗植株,脱毒苗可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微型薯,再经梯级扩繁后,可获得大量优质种薯.脱毒种薯与普通种薯相比,应用于生产后,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其增产效果依品种、栽培条件、栽培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