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取引进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和播期双因子裂区试验,对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同一播期的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定该区域应推广的最优品种和最佳播期,提高生产效益。结果表明,该区域应推广的最优品种为洛椒8号,最佳播期为5月20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糜子(粳)3个品种5个播期种植,筛选出适宜的糜子品种及播期。结果表明今年气候条件下第2播期后产量随播期推后呈降低趋势;不同播期对糜子产量影响极显著,不同品种产量及播期和品种互作之间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主茎叶片伸展期、主茎叶片露尖所需要的时间和积温。明确了不同品种播期与冻害、品种播期与基本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取引进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和播期双因子裂区试验,对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同一播期的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定该区域应推广的最优品种和最佳播期,提高生产效益.结果表明,该区域应推广的最优品种为洛椒8号,最佳播期为5月20日.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取引进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和播期双因子裂区试验,对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同一播期的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定该区域应推广的最优品种和最佳播期,提高生产效益。结果表明,该区域应推广的最优品种为洛椒8号,最佳播期为5月20日。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马铃薯脱毒种薯一级良种扩繁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远  张荣达  唐义  郭华  安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02-102,105
不同品种马铃薯脱毒种薯一级良种扩繁播期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后产量下降;同一播期,不同品种产量存在明显差异;马铃薯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在适期范围内提早播种对提高繁育种薯的产量及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分蘖成穗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分蘖成穗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升高,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有降低的趋势;分蘖所经历的总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分蘖能力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弱,且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明显;所以,冬性及半冬性品种应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8.
对10个粳稻品种分3期播种研究其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生育期有明显的差异,播期延迟生育期延长;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播期稻曲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稻曲病发生程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品种早播稻曲病发生程度重,晚播稻曲病发生程度轻。初步筛选出赣粳80、宁粳3号、鄂粳403等3个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筋品种藁城8901的灌浆高峰出现在最晚播期,而弱筋品种SN1391出现在最早播期。藁城8901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后籽粒干重又有所下降,而SN1391从开花后7天始,直到花后35天籽粒干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两个品种所有播期处理的籽粒灌浆速度变化均呈单峰曲线。(3)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强筋品种藁城8901以晚播处理最高,弱筋品种SN1391以早播处理最高。(4)随着播期的推迟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两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均出现在第二播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播期和品种类型对沿黄稻茬小麦次生根数量的影响,以3个播期、8个不同筋力型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沿黄稻茬麦区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单株次生根条数的影响为早播中播晚播,播期和品种类型对沿黄稻茬小麦次生根数有显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适当早播,越冬期发根时间长,次生根多。同一品种在同一播期的同一生育时期,旱地小麦的单株次生根数明显高于稻茬小麦。不同品种类型单株次生根数的总体表现为中筋强筋弱筋。沿黄稻茬麦区适宜栽培中筋小麦品种,且中筋品种应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的适宜晚播期限,本文以冀中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2012~2015年开展了4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对播期不敏感的品种,它在冀中南地区适宜的播期是10月9日至20日;对播期敏感的小麦品种,它的适宜的播期是10月5日至10日;中间型的小麦品种适宜的播期是10月8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通过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三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受播期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随播期推迟,结实率明显下降,每穗实粒数减少。从产量上看,早熟品种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时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在6月18日至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播期越早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大棚栽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鲜食春大豆品种,研究春播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鲜荚和鲜籽产量均下降,不同播期间,各品种的鲜荚和鲜籽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单株荚数显著下降,而单荚重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百粒重和出仁率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山花9号和山花8号花生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两品种的最佳播期为5月5日,此时播种荚果与籽仁产量均最高。各地种植花生品种不同,最佳播期各异,应对其进行播期试验,找出相应的最佳播期和种植方式,这对提高花生产量及农民收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不同播期之间的籽粒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但播期对偃展4110的千粒重影响不大。在不同播期下,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较大。播期对不同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早播期>晚播期>中播期.但较早播种时,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偃展4110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播期对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均以中播最高,在河南旱区生态条件下,似偃展4110的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洛旱6号、洛麦21号等似豫麦49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杂交中籼稻在休宁县的适宜播栽期,笔者在该县渭桥乡资村进行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比试验,选择了3个品种,设计5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和丰两优4号适宜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两优1128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不同品种在高寒山区的适宜播期,达到优化品种,提高产量的目的。根据贵州省农技推广总站安排。2006年我们在六枝特区堕却乡进行了多个品种不同播期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