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生猪。由于其高传染性、快速传播和极高的病死率,非洲猪瘟对全球猪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时,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及时实施至关重要。诊断非洲猪瘟主要包括评估病史、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而防控措施则涉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     
1非洲猪瘟的定义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该病毒的某些毒株可引起严重的疾病和高死亡率。现在,钝缘蜱属(Omithodoros)昆虫可以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媒介,临床上非洲猪瘟应该与猪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仍然有不少地方存在非洲猪瘟。为了降低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就非洲猪瘟病原学、流行病学、防控现状、实验室诊断、以及西昌市辖区基层一线非洲猪瘟防控存在不足、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相关经验及采取有效措施,为该地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我国的31个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技术成为养殖企业及时发现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手段。本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完整病毒颗粒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方法等3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列举了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的注册批准情况,以期为养猪企业在排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选择诊断试剂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P对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以及国内收集的50份猪的基因组、30份蜱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建立的LAMP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而野外收集的猪和蜱的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病率的急性、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非洲猪瘟病毒自身具有复杂性,对不同毒株的毒力因子及其相关的保护基因了解不足,为治疗以及疫苗开发造成较大的困难,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预防疫苗和针对性的治疗药物。现阶段我国对于非洲猪瘟的控制主要依靠在养殖过程中的严格防疫措施,而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实验室快速、便捷、灵敏、可靠的诊断技术,采取有效的疫情隔离扑杀以及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减少本病对生猪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该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析,对实验室常用的诊断技术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品种及各年龄段的家猪以及野猪,死亡率高达100%。2018年8月1日,辽宁沈阳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非洲猪瘟。本文介绍了此次非洲猪瘟的发生情况及诊断结果,阐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特征,与猪瘟的鉴别诊断及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传染病,能引起所有品种和年龄猪的一系列综合征。论文从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样品采集和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对非洲猪瘟诊断技术进行简述,重点介绍了血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等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22-122
2007年12月12日,赞比亚向OIE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始于2007年11月1日,11月27日得到确诊。属于临床病例,依靠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尸体剖检作出诊断。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设在卢萨卡的中央兽医实验室(国家实验室)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检测呈阳性,南非Ondersteerpor兽医研究所(OIE参考实验室)的病毒分离试验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非洲猪瘟(ASF)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依然严峻,生猪稳产保供仍面临较大压力。文章通过了解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和兽医队伍体系现状以及机构改革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重点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疫情防控工作;2)加强生猪调运监管;3)加强生猪屠宰监管。  相似文献   

11.
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沈阳首次爆发,随后蔓延至全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利用诊断制品对猪群非洲猪瘟感染情况进行检测与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2019年以来,非洲猪瘟诊断制品注册申报数量居高不下,但常因申报资料存在各种问题未通过注册评审。鉴于此,对我国非洲猪瘟诊断制品注册申报情况、评审评价政策以及不符合注册要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供非洲猪瘟诊断制品研发、注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分析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对发病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我国已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开展非洲猪瘟相关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储备工作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并综述了我国研究学者在非洲猪瘟各种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加强我国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储备与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自2018年8月中国首例非洲猪瘟案例以来,短短数月,已席卷了全国31个省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开展非洲猪瘟诊断工作、病毒基础研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并综述了研究学者在非洲猪瘟各种诊断技术、病毒基础研究、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加强我国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储备与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问题,本文以非洲猪瘟诊断工作与综合防控工作为例,简单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并提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的具体措施,为我国生猪养殖工作人员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相关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从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方面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SF)是由属于Asfaviridae家族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本文主要研究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ASFV(非洲猪瘟病毒)P22蛋白原核表达方法建立,并得出了一定的实验成果,本研究中开发的基于重组p22?TM/p30的间接ELISA显示出高重复性,具有可接受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间接ELISA可以检测针对毒性基因Ⅱ型ASFV的抗体,而其他可用的试剂盒则不能。这些特征对于在毒力基因型Ⅱ型ASFV流行的地区应用此类测试很有用。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传染性、出血性疾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其发病率、致死率达100%。自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发生后,据官方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81起,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疫苗研发进展、预防ASF传入和蔓延的措施、生物安全防范等进行分析,为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害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对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实现对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诊断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将防治工作落实到位,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勤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20,37(12):46-49
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也沉重地打击了我国的猪育种工作,虽然目前非洲猪瘟已大大缓解,各核心育种场也逐渐恢复了育种工作,但非洲猪瘟并未消除,未来的育种工作将面临非洲猪瘟常态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猪育种工作应做出针对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1)建立严格的永久性的生物安全体系;(2)调整育种目标;(3)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4)加快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5)建设高质量、高度生物安全的种公猪站;(6)利用冷冻精液技术。  相似文献   

20.
政府要闻     
“中国非洲猪瘟防范项目”在京启动 近日,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处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非洲猪瘟防范项目启动会”,共同研究推动中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