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陷阱法对小麦/玉米-棉花、苜蓿-棉花、棉花-棉花3种交错带的棉田及其邻作田共6种类型田块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地表天敌物种组成、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与不同作物邻作的棉田中,每个陷阱全年收集到的物种数差异显著,以与小麦/玉米邻作的棉田物种最丰富,为13.3种,与苜蓿邻作和棉棉邻作棉田的物种数分别为10.4和11.7种;每个陷阱全年收集的天敌个体数差异亦显著,以棉棉邻作棉田的最少,平均50.1头,与小麦/玉米和苜蓿邻作棉田分别为75.1和77.6头.3种邻作方式下,棉田地表天敌数量在4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8月底至9月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棉田及其邻作苜蓿田或小麦/玉米田天敌数量的季节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棉田与其邻作田之间地表节肢动物天敌存在迁移.综合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功能团的数量动态,蜘蛛类在各类型田块中长期是优势天敌功能团,尤以6、7、8月数量更大;隐翅甲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对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的群落特征分析表明,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与物种多样性指数H'显著相关,可用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代替物种多样性指数H'研究天敌群落特征;节肢动物天敌功能团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与物种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不完全显著相关.对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特征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小麦/玉米邻作、棉棉邻作的两块棉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较为相似;与苜蓿邻作的棉田较为特殊,其多样性指数H'最低(1.425),优势度指数D最高(0.473),均匀度指数J最低(0.731).  相似文献   

2.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不仅能传播病毒病,而且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黄淮海麦区非常重要的与小麦间作的作物。本文主要研究了小麦与油菜间作对麦田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优势天敌的生态效应。通过运用天敌总量、物种丰富度(S)、申农指数(Shannon's index,H′)、均匀度指数(E)作为多样性分析的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蚜虫天敌群落的影响。麦油间作处理对天敌总量、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水蕹菜试验地进行为期5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蕹菜实验地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为34种,其中害虫6种,天敌20种,中性虫8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17.65%、58.82%、23.53%。物种丰富度15~22,生态优势度0.0981~0.2843,多样性指数1.7714~2.5654,均匀度指数0.6129~0.8634。群落动态分析,群落特征指数都有明显的时间变化。8月期间,生态优势度低,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高,群落结构较合理。从害虫与天敌的时间动态变化对比看出,拟水狼蛛、中华狼蛛等天敌对主要优势害虫柑橘全爪螨、桃蚜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南茄子田昆虫群落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测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海口茄子田整个生育期内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优势度指数、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共发现昆虫9目24科66种。种类数以鞘翅目最多,个体数以同翅目最多。在捕食性天敌中,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害虫以烟粉虱、棕榈蓟马和萝卜蚜为优势种。相对于害虫,天敌昆虫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但自然状态下不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合茄子生育期,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将茄子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也不相同,为茄子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C)等指标对麦蚜寄生蜂的群落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前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在6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6.
南岳茶场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南岳茶场害虫一天敌群落的系统调查,应用群落指数进行多样性、主分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南岳茶场害虫一天敌群落的季节动态明显受到气候条件、茶树生长习性及农事活动的影响。全年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10月至翌年3月为群落的越冬期,4~6月为群落的活跃期,7~9月为群落的波动期。由于采取了生态控制措施,全年中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大,害虫优势度指数较小,害虫与天敌之间处于较好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4种不同类型生态茶园中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共发现茶树害虫50种,天敌45种;生态茶园与纯茶园相比,其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昆虫群落多样性为梨茶间作>林窗式茶园>杉茶间作>纯茶园。茶园物种的多样性与它的稳定性紧密相关,多样性越强,其稳定性越好,害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8.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系统调查了广西北流市九代村龙眼园中主要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亚群落结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龙眼园中昆虫群落结构有10目68科162种。种类数以鳞翅目最多,个体数以直翅目最多。龙眼园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以草地最高,而均匀度的时间格局最高值在夏季出现;园中天敌、害虫和中性昆虫3个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以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9.
五种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群落物种的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研究了临沂市5种出口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的数量特征,并分析了它们的相似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5种群落分为4类,脱水蔬菜和中药材仓储昆虫群落同属于一类,其它3种农产品仓储昆虫群落各属一类。除大蒜群落结构合理外,其它群落结构都不合理,粮谷群落结构尤其不合理。结合仓储昆虫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分析了4大类群落的特点,并提出了对应的仓储管理意见。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对粮谷昆虫群落时间格局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时间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害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特有天敌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和利用前景。本文于2019年5—9月采用扫网法,对北疆地区麦田、玉米田、苜蓿田、棉花田、农田防护林以及果园等6种典型生境的瓢虫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瓢虫标本5501号,隶属3个亚科6族13属23种,其中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28.52%)、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mpunctata(20.21%)以及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Stethoruspunctillum(16.51%)三种为优势种群;不同生境瓢虫群落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动态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苜蓿田个体数量分布最多(262号/样地/次)、种类也最为丰富(20种),棉花田个体数量(48号/样地/次)及物种数(4种)最为稀少;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为8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5月下半月>8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6月上半月。各生境中,防护林多样性指数(0.62)、丰富度指数(2.06)、均匀度指数(0.72)在整个生长期中维持着最高的水平,其次是苜蓿田生境的多样性水平较高(0.55、2.35、0.49),而棉花田生境多样性指数(0.21)、丰富度指数(0.46)和均匀度指数(0.57)平均水平最低,但优势度指数(0.70)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群落相似性系数在不同生境之间属于中等相似(0.5≤q≤0.75)。不同月份间相似性程度较高,28个不同月份组中,8月下半月与9月上半月间的瓢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94),共同种有深点食螨瓢虫、多异瓢虫等15种,其他月份间属于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个体数和类群数较为丰富,不同月份间分布相对均匀,自然控制能力较强,尤其是防护林和苜蓿田生境,应加强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资源,为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旨在为玉米田天敌保护利用及玉米害虫的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探明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调查共获节肢动物7632头,隶属3纲12目45科66属70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本地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和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aeus)。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NH'、J'、D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累计贡献率可达61.47%,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系统分析则表明,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其关联度分别为0.7719和0.8778、0.7898和0.8309、0.9637和0.8312。天敌的发生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跟随效应,这为合理保护利用天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的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食性昆虫可以在取食后通过消化分解和吸收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同植物中营养物质成分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用藜(灰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叶片分别饲喂草地螟,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不仅显著影响草地螟幼虫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P0.05),而且中肠消化酶活性也不相同。幼虫取食最喜食的藜时,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幼虫,其中肠消化酶活性也最高;而饲喂草地螟幼虫不喜食的马铃薯和玉米时,幼虫无论取食量、生长率还是食物利用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肠消化酶活性较低,但是某些酶活性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这可能是昆虫对不适寄主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地昆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宁市郊玉米地害虫、捕食性昆虫、蜘蛛及中性昆虫由90科315种组成,害虫、蜘蛛及捕食性昆虫是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功能作用的主要群落。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类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oides)和脉娲蛛(Wadicosa fidelis)等是群落的主体。分析了4个亚群落的时空格局及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南宁地区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多样性变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7目35科167种组成,其中捕食性昆虫亚群落占16科86种,以瓢虫科和隐翅虫科为主体;蜘蛛亚群落19科81种,皿蛛科、肖蛸科、球蛛科及狼蛛科为优势类群。各优势类群表现一定的季节变动规律。捕食性天敌种类组成多且结构复杂,对玉米害虫有很好的跟随控制作用,生产上应该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秋葵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主要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调控机制,为黄秋葵田害虫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目测法和5点取样法调查记录黄秋葵田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并对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田内共发现6目13科21种昆虫,害虫优势种分别为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两者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天敌优势种分别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其中蚜虫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在6月。棉大卷叶螟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长,主要在7—9月。蚜虫与瓢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8593,瓢虫对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是蚜虫的优势性天敌。棉大卷叶螟与蜘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7220、0.7175、0.6797,这三类天敌对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对其种群具有协同控制效果,是控制棉大卷叶螟的三种优势天敌。以上结果表明,天敌对害虫在时间生态位上有一定的同步性,在田间管理时应加强对这些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以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肥料减施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玉米、大豆单作及二者间作下施以标准肥料750 kg/hm~2和减半肥料375 kg/hm~2,于作物生长期调查田间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在收获期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测产。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在施用标准肥料下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78.33%、85.35%和38.71%,而在施用减半肥料下则分别显著增加90.91%、135.73%和33.33%;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单作玉米百株籽粒重显著降低22.45%。与单作大豆相比,在施用标准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49.47%和11.54%,在施用减半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94%、50.51%和17.39%;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大豆在单作和间作下的百株籽粒重分别显著降低65.02%和65.73%,使间作下大豆的百株生物量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14%和17.39%。与单作相比,间作均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和大豆害虫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还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大豆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虫害发生,但对大豆生产不利,而间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小。建议在田间生产中可将夏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更有利于通过生态学方法控制田间害虫发生和增加作物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特有天敌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和利用前景。本文通过开展新疆这一特殊生态区内玉米田主要瓢虫资源的系统调查,旨在为该地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采用网捕法结合目测法探明新疆11个地州41个县/市/区玉米种植区瓢虫群落组成。共获得1503号瓢虫标本,隶属3亚科,13属,20种,其中多异瓢虫、深点食螨瓢虫等种类为新疆玉米种植区优势种瓢虫,团聚丽瓢虫为新疆新纪录种。各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种类及个体数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伊犁州伊宁县最为丰富,达11种,而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瓢虫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伊犁州的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但优势度指数较低;巴音郭楞蒙古州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且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地州间相似性程度较高,32个地州组相似性程度相对较高,相似性系数≥ 0.5,占58.2%,其中巴音郭楞蒙古州与和田地区,所采集瓢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3)。新疆玉米田间瓢虫种类和数量整体较为丰富,自然控制能力较强,这为充分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资源,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