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霜霉病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组织中SOD同功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抗霜霉病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位真叶和感病叶及未感病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功酶进行电泳分离,结果表明:在萌动种子中,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SOD同功酶带差异不大;子叶中两类品种SOD同功酶带数无差异,但酶带深浅有差异;不同叶位真叶的酶带变化较大的是幼龄叶;感病叶和未感病叶相比,感病叶的SOD同功酶带多于未感病叶;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的SOD同功酶中差异显著的d带(Rf=0.68)  相似文献   

2.
沙头区迟熟荔枝品种新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分析苍梧县沙头区5个迟熟荔枝品种(单株)的过氧物酶同工酶酶带迁移率(Rf)在0.18-0.73范围内的13个位置上表现,各品种出现酶带数为7-10条,其中,淮枝类品种相似遗传基础的特征酶带5条。根据酶谱相似度系数与亲缘关系,沙头迟荔(单株)和江口荔应是淮枝类品种优良芽变类型。  相似文献   

3.
水稻酯酶同工酶谱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5种杂交稻及其亲本和10种常规稻之间的酯酶同工酶谱研究表明,5种杂交种子均具9A(Rf=0.618)特征带,10种常规稻绝大多数不具此带。杂交稻亲本表现较强的2A(Rf=0.643)和3A(Rf=0.543)酶带,萌发生长8~18天的汕优63稻苗具有活性较强而稳定的12A(Rf=0.543)酶带,萌发生长8~18天的汕优63稻苗具有活性较强而稳定的12A(Rf=0.312)  相似文献   

4.
唐菖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唐菖蒲同一品种的花药、花瓣、叶片、籽球及不同品种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菖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不同器官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花药的酶谱丰富,供试7个品种的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共显现11条酶带,品种间的酶带变异在4 ̄8条之间,依据酶带的泳动速率(Rf值),可明显分为快慢两个带区,快带区Rf0.64 ̄0.78,有5条酶带,慢带区R  相似文献   

5.
萝卜几个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四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萝卜3个不育系A1、A5、A6与2个自交系54、55号配组的6个F1代及亲本为材料,分别在营养生长期取根、叶,生殖生长期取茎生叶、花蕾,对酯酶(EST)、α-淀粉酶(α-Amylase)、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进行比较研究。将各时期、各部位的同工酶酶带按Rf值大小排列,酯酶共有21条带,分为快、中、慢3个区;随着植株生长,α-淀粉酶的3条酶带Rf值有增加趋势;COD共有11条带,其中有Rf0.13和0.17两条保守酶带;POD共有8条带,有Rf0.17一条保守酶带。F1代与双亲各种酶谱相比大多表现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发现杂种酶带。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接种植物内生性季防菌后,其诱导棉花抗黄萎病过程中棉花茎叶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和的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变化,。(1)诱导接种植物内生性生防菌73a,接种点附近棉茎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表现为酶带宽,颜色深,活性 明显强于单用针刺的对照,而针刺对照又明显于空白对照;接种后4天,接种73a等内生性防菌的酶谱比针刺对照及空白对照多1条Rf为0.28的酶带。挑战接种后10天测  相似文献   

7.
1992年,以生命表技术比较了晒黄烟8个栽培品种对烟蚜的感虫性.结果表明,以净生殖率(R0)而言,小花青显著小于渔涝烟、湘潭香叶、湘潭漂叶、寸三皮、大宁旱烟等品种;而平均世代历期(T)、内禀增殖力(rm)及周限增长率(λ),则各晒黄烟品种间均无明显差异.以烤烟主要栽培品种中的感蚜住弱的NC-89及中感品种NC-60作对照品种,则小花青感蚜性与NC-60近似,其余晒黄烟品种则均较感蚜.  相似文献   

8.
棉花诱导抗蚜性与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棉蚜与棉花的种间互作关系,本文从次生代谢角度,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棉苗在棉蚜为害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抗蚜性表现和后期棉蚜种群数量消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蚜害诱导后,PAL和PPO活性及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感蚜品种相比,抗蚜品种上升快,峰值高,防御反应及时有效。这种诱导抗蚜性强弱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与蚜害指数高低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棉花温室内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来源不同的13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系)抗蚜性都较差,公开发放的抗蚜品系抗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简便、快速、高效的原则,对抗蚜性鉴定方法的四要素实行优化配置,接虫方式为叶片正面接蚜,接虫途径为搭叶接混合蚜,接虫期为棉苗二叶期,单株接虫量40头。提出以棉苗真叶畸形和新生叶卷曲为棉花蚜害的特征性症状。  相似文献   

10.
1983-1985年在河北邯郸,广平对216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416品种(次)的抗蚜性筛选鉴定,并对筛选鉴定技术作了研究。根据蚜情指数,将抗蚜性程度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级,选出多毛早3号等13个抗蚜品种材料;提出了新的蚜害程度分级标准和蚜情指数计算公式,可提高筛选鉴定的效率;室内接虫鉴定技术研究表明,其结果与田问鉴定相一致(r=0.8028,r_(0.01)=0.641);根据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受蚜害后恢复能力(耐害性)的差异,认为棉花品种抗蚜性筛选在苗蚜发生后期进行最为适当,这有利于对品种抗性作出全面评定。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到快捷有效的生理生化抗药性检测方法,对供试的6株对速克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核盘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间蛋白质及酯酶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中抗菌株与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的主带基本一致,但中抗菌株的带数略多于敏感菌株,Rf=0.14,Rf=0.53两条带为中抗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不具有,高抗菌株的谱带数又显著少于敏感菌株,Rf=0.53的谱带为抗性菌株所特有。酯酶电泳图谱中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均存在特异性酶带,敏感菌株在Rf=0.20处有一条主酶带是抗性菌株所没有的,Rf=0.22的主酶带则为抗性菌株中所特有而敏感菌株没有的。因此,认为Rf=0.20的酯酶带与核盘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对抗条锈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和毒力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互相作用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锈菌在入侵期(接菌48h)感病品种酶带一致,免疫品种酶带发生明显的变化,慢锈品种在Rf值0.60处增加1条酶带。酶活免疫品种高于感病品种(p<0.05);在发病期(接种20天)感病品种酶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免疫品种酶带稳定,慢锈品种在Rf值0.85处增加2条酶带。免疫品种酶活性比感病品种显著增强(p<0.01)。  相似文献   

13.
在棉蚜刺吸取食胁迫条件下 ,棉花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并产生诱导抗性 ,其中抗氧化酶系统在这一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POD和CAT对蚜虫刺吸为害反应最早 ,酶活性变化大 ,SOD反应次之。蚜虫为害后 ,这三种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抗蚜品种比感蚜品种上升得更早更多。这种反应速度和强弱与品种抗蚜性高低呈正相关 ,且对后期蚜虫种群总量的消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及其与瓢虫的联合控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6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昭通地区的玉米蚜及其捕食型天敌瓢虫的发生情况,采用蚜量比值法比较了玉米品种在田间对玉米蚜的抗性,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瓢虫/玉米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感蚜条件下,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为路单15号、胜玉6号、云瑞62、靖单11号、云瑞339、云瑞407、云瑞668、云瑞89、云瑞7号;抗性品种6个,分别为云瑞392、云瑞222、临玉9号、云瑞999、云瑞10号、云瑞505;中抗品种1个,为珍禾99;感蚜品种4个,分别为云瑞666、足单808、宣黄单5号、临玉8号;高感品种6个,分别为临玉10号(白粒)、大天一号、海玉92、宣黄单2号、云瑞108、师单4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说明玉米的抗蚜性与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联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oybean varieties were inoculated with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The seeds were taken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peroxidase (POD) and polyphenoloxidase (PPO) activities in seed coat of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uninoculated susceptible varietie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seed coat of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was a little stronger than that of susceptible varieties. There were two more bands of PPO and three more bands of POD in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than those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P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a little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Both POD and PPO activities were rapidly decreased in seed coat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 and one band was vanished. S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 while it remained stable in resistant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6.
大豆花叶病毒(SMV)是世界性病害,使种粒产生斑驳。廖林~[1]、庄炳昌~[2]等研究了感染SMV后大豆叶片POD、SOD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抗、感斑驳大豆品种感染SMV后种皮POD、PPO、SOD的变化及其与种粒抗性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感斑驳大豆品种:合丰25、丰收12,抗斑驳大豆品种:东农81-43、铁6915。1.2毒源与接种方法SMV-92-17为1号株系(弱毒株系,当地优势株系),SMV-87-44为3号株系(强毒株系)。将供试大豆品种脱毒种子在隔离网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在对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棉花抗枯萎病分子育种的基因来源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和抗病表达数据,从棉花EST数据库中筛选出抗枯萎病有关的基因(登录号为CD486053)序列,在NCBI搜索与该基因同源性为94%的海岛棉抗病相关PR10基因(登录号为AY588276)并设计引物,从枯萎病接菌的抗病海岛棉材料“06-146”克隆一个海岛棉同源基因,命名为GbPR10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在枯萎病菌、乙烯、水杨酸处理下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GbPR10基因有480 bp的ORF序列,编码159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中具有PR10蛋白特有的Bet-v1结构域和改变的甘氨酸环P-Loop(GXGGXG)。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表明该蛋白与其他生物PR10蛋白有较高的一致性。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GbPR10分布于细胞质。qRT-PCR表达分析表明,GbPR10基因在不同抗病海岛棉品种的不同组织上表达量不均匀而较高于感病海岛棉品种;在乙烯和水杨酸处理的1对抗/感海岛棉根系中,抗病品种出现先上调后下调趋势,感病材料后期诱导表达,抗病品种的表达量几乎高于感病品种。【结论】GbPR10基因在海岛棉抗枯萎病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