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50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25例,治疗组(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组)25例,针刺穴位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百会、安眠。耳穴选取神门、内分泌、心、脾,每周2次,每4周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的差异性,从而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无论是治疗组患者还是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失眠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SQI评分可以看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在改善PSQI量表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安眠药物的运用、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六个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在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状态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填脐疗法配合针刺,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法,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评价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及AIS上均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药物组在总有效率及PSQI方面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填脐疗法配合针刺是治疗老年性失眠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熊继柏教授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模型。方法 通过对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162人、254例次病案进行整理,运用Weka 3.7.12软件,采用FP-Growth算法,对就诊患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证候特点、方剂间配伍、证候与用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就诊的失眠患者证候特征随年龄变化由单纯虚证或实证逐渐演变为虚实夹杂证,男性与女性的失眠证候特点各异;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4个常用方剂组合中,黄连温胆汤与痰热内扰证相关联,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与痰热兼肝郁化火证相关联,酸枣仁汤合孔圣枕中丹与肝肾阴虚相关联,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孔圣枕中丹3方合用与肝肾阴虚合并痰热证相关联。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为酸枣仁、龙齿、甘草、茯神、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知母等,大致可分为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育阴潜阳3类。结论 熊继柏教授辨治失眠,多责之于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肝肾阴虚,辨证注重辨舌脉,因证选方,经方与时方灵活搭配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血浆Orex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讨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方法 50例失眠患者为针灸组,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针灸组予以壮医药线点灸足三里联合针刺百会、神门治疗,健康对照组予以指压按摩百会、神门、足三里.记录疗效,ELISA法检测血浆Orexin、CRH、ACTH的含量.结果 ①治疗前针灸组和对照组比较,针灸组Orexin(112.02±8.95) pg/ml升高(P<0.05),CRH(0.88±0.13)ng/L、ACTH(15.32±4.56)ng/L均显著升高(P<0.01).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后血浆Orexin含量(62.01±6.22) pg/ml降低(P<0.05),CRH(0.41±0.09) ng/L、ACTH (8.01±4.02) ng/L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的起效环节在于抑制Orexin、CRH、ACTH合成和分泌,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神志病主要责之于心,痰饮是导致神志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化痰法是中医治疗神志病的常用方法,但必须以神志异常,兼痰多、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通过列举癫证、狂证、痫证、失眠、梅核气5个医案,介绍熊教授从痰辨治神志病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黄政德教授运用经方理论,灵活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失眠。黄老师认为甘麦大枣汤所治失眠的重要病症特点是睡眠易惊醒,临床对于中医辨证属于心肝阴血不足、虚阳偏亢、扰动心神的顽固性失眠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阐述了陈新宇教授“阴平阳秘”的诊疗思路在失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陈新宇教授从阴阳角度出发,将失眠病机本质概括为阳虚所致的“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在“谨熟阴阳”的辨证基础上,提出“温扶阳气、潜阳入阴、调和阴阳”的治疗大法以达到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耳穴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疗效的比较,同时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P<0.0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TST(总睡眠时间)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与单纯针刺组比较,针刺结合耳穴组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较单纯针刺组改善更明显(P<0.05),其中单因子中联合治疗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也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张涤教授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药治疗川崎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依据病症,治疗以解毒化瘀、清热凉营、养阴益气为主,临床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其从肝论治眩晕的实践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佐证其从肝治晕遣方用药特色。黄政德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皆肝风作祟,并与痰、瘀、虚、火有关,在治疗上强调以调肝为基础,辅以不同治法,调肝则风息晕定。黄教授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1.
人之寤寐,取决于卫气,卫气昼行于阳,动而为寤,夜行于阴,静而为寐。营卫失和引起失眠,病机分为阳不入阴,邪气阻滞,营卫虚衰。周德生教授临床上基于脏腑辨病辨证施治,注重从营卫盛衰、营卫交会、邪气性质、兼病兼证综合考虑,调和营卫法有益营卫、和营卫、畅营卫之侧重不同,联合使用辛甘、苦平、温润、动静药性兼有或者动静相伍的药物,同时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消渴常伴发不寐,黄保民教授认为情志因素为消渴并不寐之主因,病机以肝心火旺为基础,阴津耗伤作为病理变化贯穿始终,病位在肝心,可损及肺、胃、肾。结合肝心二脏生理病理特点,肝郁化火扰心或血虚心神失养皆可发为此病。故分为两个证型:郁火扰心证和血虚内热证,从肝心论治,治之以清热泻火为主,辨证辅以疏肝解郁或滋阴养血之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当归补血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的复方治疗方可起到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了袁肇凯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心、脾、肾),标实为血瘀、水饮、痰浊。治疗上温通心肾为根本,益气化瘀、温阳利水是关键,并注重西为中用,衷中参西,中西理论汇通。  相似文献   

15.
介绍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崔文成教授认为小儿在生长发育之际,真水未旺,肾精易亏损,治疗小儿长期发热应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治宜填精益髓、引火归元,常用引火地黄汤、滋水清肝酸枣方。临床中采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疾病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若光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从多方面、多环节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受精、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不孕不育。王教授认为其中医主要病机为“虚、瘀、痛”,实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黄体不足,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标实为湿瘀夹杂,胞脉阻滞不通则痛,治疗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三期论治:经期重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利水化湿、软坚散结、抗炎为大法;经后期滋阴助阳、宁心益肾健脾、暖宫促孕、促排卵,排卵后补充孕激素;经前期以补益脾肾兼理气,以“调经助孕,改善卵巢功能”为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小云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肾虚为本、肝脾失调、痰湿阻络、血瘀经枯,同时强调情志因素影响。治疗以补肾扶脾为要,理气化痰、疏肝祛瘀为辅,并强调治未病、心身同治法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