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邯郸农科院近年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和配制的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出籽率>穗行粒数>千粒重>株高>穗行数>生育期>穗粗>穗长>穗位.出籽率和穗行粒数是影响玉米杂交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杂交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玉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行粒数、千粒重、籽粒长、穗长、出籽率、穗行数、穗粗、秃尖长;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千粒重、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粗、籽粒长、秃尖长。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首先要选择行粒数和千粒重均较大的品种,适当重视选择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兼顾其他性状,协调好各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080-1083
选用国内7个玉米自交系,以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的21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9个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在选择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穗粗、秃顶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可适当放宽株高、穗位高、穗长、百粒质量的选择;行粒数、出籽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秃顶长、穗行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秃顶长、百粒质量、穗行数、穗位高、穗长、株高。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不同播期组普通玉米育种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000~2007年江苏省春播、夏播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组玉米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玉米产量与穗长、每行粒数和出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夏播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度、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组玉米的穗长、穗粗、秃顶长度、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夏播组玉米的株高、秃顶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选育自交系和配制杂交组合时要特别注意行粒数的正选择和秃顶长度的负选择.  相似文献   

5.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近年来选育的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轴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行粒、小区产量、千粒重、出籽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的方法,对18个玉米杂交种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熵关联度为:穗长0.9885,穗粗0.9863,穗行数0.9879,行粒数0.9909,虚尖长0.9898,轴粗0.9854,穗粒重0.9992,出籽率0.9926,千粒重0.9903;熵关联序为:穗粒重>出籽率>行粒数>千粒重>虚尖长>穗长>稳行数>穗粗>轴粗.杂交种选育应注重对穗粒较重、出籽率高、行粒数较多组合的选择,而对穗粗、轴粗的选择应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现时期盐城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区试16个玉米杂交种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出籽率、行粒数、轴粗、穗粗、穗位高、穗行数、株高、秃尖长、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是影响玉米杂交种产量的主要因素,穗长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子粒产量与14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生育期>出籽率>行粒数>穗长>穗粗>千粒重>株高>穗行数>轴粗>穗位高>秃尖长>双穗率>倒伏率>空秆率。生育期、出籽率、行粒数、穗长、穗粗、千粒重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对产量的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DPS软件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粒重、出籽率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玉米小区产量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出籽率和千粒重对玉米小区产量有显著效应,它们对小区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株高〉穗粗〉轴粗〉穗位高〉行粒数〉出籽率.玉米小区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简速传统的饲料检测中存在操作复杂而误差大等缺点,结合近几年仪器分析在饲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事件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都是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各有长短,相辅相成,互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和提高可靠性分析质量,本文提出了ETA与FTA结合的依据,方法,步骤与应用范围,并分析了SN10-10型断路器操作过程的可靠性,作为这种结合的示例。  相似文献   

13.
能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空气污染程度的高低.该文基于蚌埠市自1952年以来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能见度长期变化趋势.首先基于Ridit分析将能见度等级数据转化为连续变量,然后基于Ridit值进行了趋势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4个季节还是全年的能见度在1960年之后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并且在绝大多数时间区间内,下降趋势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线性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在饲养试验结果分析中的意义及方法,分析了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饲养试验结果分析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研究生命规律的技术,但是如何从海量的基因芯片数据中获得生物信息依旧是一个难题。基因集合分析技术可以从这些海量的生物数据中揭示出潜在的被影响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18家上市公司2019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企业财务指标评估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4个方面分析食品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根据因子得分计算出企业综合排名,并提出提升食品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相关建议.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做出最优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经营现状.  相似文献   

17.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18.
SAS软件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分析软件之一,它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和较好的人面交互性。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用SAS软件进行农业试验的直线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美国ILS图书情报院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A认证的ILS哲学博士的美国院校为研究对象,将这些院校的ILS师资背景相关数据转换为一个多量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社会网络图进行分析,得出美国图书情报院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影响草莓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利用178份草莓杂交后代材料,对平均单株产量和其他1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果数/株、平均果重/株和最大果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以增加平均果数/株对提高株产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