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常州前后北岸街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前后北岸街区业态、空间环境及建筑形态现状,探讨了实现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有效涂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许多时代的街巷空间风貌和建筑空间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使街区在不改变自身风貌特点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不仅可提升街区的商业价值、加强街区活力,还可延续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使街区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城市设计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来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再利用进行探究。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以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探究目标,总结了保护和再利用的有效策略,进而探索了台町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缩影,记录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备忘录”。作为城市独特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保护和发展与追求效益提升的冲突亟待解决。选取淮安驸马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为目的,在微更新理念的视角下,解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承街区文脉、保护街区生态肌理、提升街区活力提出了多元、精细化的更新策略以解决驸马巷现存问题,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定位、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到旧城区城市肌理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的控制、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再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深入探讨滨水型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基于传统街道的商业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环境,不仅成为了城市商业的精华和缩影,更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和繁荣的象征,简要介绍了成都宽窄巷子的概况,对成都市宽窄巷子商业街区开放空间从空间组织、空间布局以及空间活力塑造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现代商业历史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常出现的缺少生态观、整体观和地域观的"千城一面"保护倾向,使得历史街区失去自身文化、生态价值,如何将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更新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结合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为例,利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经世致用"的传统生态智慧思想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提出通过对历史街区空间的优化与再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提升和潮汕文化的保存与延续的措施,阐释生态智慧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案例中的现代转译方式,以期为未来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孙小涛  徐惋秦 《绿色科技》2019,(17):251-255
指出了研究地域历史街区建筑有助于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内涵。为了挖掘传统建筑文化、探讨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特点,以及目前老街存在的问题。以四川省大竹县城老街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大竹老街建筑空间布局及特征、历史文脉、旧城老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了老城改造的规划思路:保护街道肌理,增加公共空间;延续传统建筑格局--新旧融合;以绿化景观彰显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传承城市记忆。研究结果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许大为 《绿色科技》2020,(5):31-32,3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迹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景观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提取、归纳与总结,得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由底界面、侧界面以及顶界面三大核心要素组成,并将其应用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景观内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旨在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琪 《广东园林》2018,(6):12-17
鼓浪屿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但在旅游经济发展热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击。以鼓浪屿龙头路为例,通过路段现状空间环境调研及古今对比,辅以腾讯宜出行热力图分析作参考,从空间及人文两方面出发,研究其发展状态,以期为龙头路下一阶段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发现,龙头路作为鼓浪屿最聚人气的历史街区,历史空间大体保留完好,但历史文化氛围缺失,原有的侨民文化气息弱;同时作为商业街区,商业业态辨识度低,缺乏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打造的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园是绵阳市两处具有代表性的后工业景观。对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园的建筑、植物、景观设施等景观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处景观在满足市政服务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创意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三线建设文化的融合,得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的后工业景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传承城市文化精神: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的滨水区建设成为近年来全球水资源开发重点项目。该研究结合生态经济运行规律和水资源转化机制作用原理,从发展链的点段式管理角度、线型管理角度和环型管理角度构建"水资源转化机制及生态经济耦合运行模型",进而创新资源开发规划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2.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3.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是重塑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以昆明市的母亲河盘龙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构建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体系;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采集供需数据,结合雷达图将各河段的供需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盘龙江所有河段在调节服务方面的供给均大于需求;支持服务中的维持生物多样性维度有提升空间;文化服务需要提升,尤其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基于供需匹配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滨水空间服务功能、开展滨水生态科普工作、重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Historical processes may have longer lasting effects in arid forest and woodlands because of slow rates of succession.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tree harvesting upon contemporary spatial dynamics of pinyon-juniper woodland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Despite intensive and widespread harvesting of woodland by the charcoal industry during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role of afforestation has seldom been addressed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the dramatic expansion of pinyon-juniper woodlands over the past century. Spatial models of disturbance processes are one way to ascertain effects of such historical influences. We developed a process-based spati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historical tree harvest pressure according to a parsimonious set of rules and constraints. The model used a convection-diffusion approach that incorporated the influences of topography, transportation, and mining production. 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field-surveyed, archaeological, historical, and GIS data sets to calibrate, validate, and compare the alternative mathematical models. Mode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historical harvest evidence (AUC > 0.66), with high harvest intensity closer to the mining districts, quickly decreasing at the maximum distance of influence.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by including the local terrain. Harvesting initially showed radial patterns emanating from the significant mining districts, and then gradually expanded northward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system. Our spatial modeling approach provides a means to assess the pattern and magnitude of historical tree harvesting in semi-arid woodlands. The general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other historical disturbance and cultural processes, whose effects may no longer be evident, in forests and woodland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5.
苦楝表型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苦楝24个群体729个个体18个表型性状指标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苦楝中国分布区区划为5大表型区10个亚区.对表型区划结果进行典型判别分析发现,苦楝各表型区间家系性状分化比较明显,而各表型区内家系分化不明显.对苦楝5大表型区区划的合理性进行了回判预测,有93.8%回判正确.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计量评价与福建森林景观的开发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兰思仁 《华东森林经理》2001,15(4):53-57,42
归纳总结出对现实森林景观进行计量化评价的实用方法,该方法由森林景观的三个评价内容加权求和而成,即森林景观美景度(SB)、视觉吸收力(VAC)和风景敏感水平(SL)三部分。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实例,运用该方法对公园的各种森林景观类型(专类园)进行计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在此方法基础上,探讨了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方法,阐述了福建省森林景观的地理概述和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分布格局,进行福建省森林旅游区划和游览路线的组织和开发,为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的深化发展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调研结合史料文献,对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立意选址、空间布局、造园意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嗣汉天师府以修道功能为主,兼具起居、办公、游憩等诸多功能;2)“尊者居中”“壶天胜地”“负阴抱阳”等道家思想贯穿于道观的相地选址与空间布局;3)采取均衡对称式构图、“三区五院”式格局,营造出主次分明、起承转合、疏密相间的院落空间;4)巧借地形山水、钟鼓殿宇、松竹天籁,结合照壁、匾额、楹联等点景手法,为道观增添诗情画意,升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国营林场、采育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益评价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思想以及程序实现的方法,介绍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及其森林经营方案概况,把各种量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对该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益进行了评价,并讨论分析了计算机输出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9.
烟台的城市景观特色塑造首先应充分考虑其自然环境的特色,尊重和保护城市地理环境的自然形态。组合海岸带特色景观资源,利用河流的特点构建滨水廊道活动空间和景观系统,并分别对三类山体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带状城市形态的基础上强化“五区融合”的总体格局。烟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应保护并表现历史文化内容,对历史遗迹进行挖掘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卢应斌 《广东园林》2012,34(2):20-23
园林历史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园主思想境界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清晖园的建园历史、园林布局、庭园空间、建筑特征和装饰风格等进行研究探讨以了解其园林艺术文化,希望为新时期的园林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并使优秀的广东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