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从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ex Benth)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研发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山橙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结合菌种形态学和18S rDNA序列比对对其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对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香蕉炭疽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等13株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山橙的根、枝和叶中分别分离得到4、5和11株共20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测定结果显示其中的菌株M4对白腐盾壳霉菌、向日葵霜霉病菌、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等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30.0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与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菌株M4为Phanerochaete sp.,其菌株发酵液在20 mg/mL浓度下对马铃薯黄萎病大丽轮枝菌、马铃薯黑白轮枝菌、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等7株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40.92%,显著高于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P<0.05).[结论]山橙内生真菌富含抑菌活性菌株,蕴藏着潜在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肿节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拮抗真菌,为肿节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主产区广西靖西市和都安县健康肿节风根系土壤中筛选出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及14种其他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真菌,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拮抗真菌无菌发酵液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含量,综合平板对峙培养、抑菌谱及产酶能力选取综合表现最优的拮抗菌株;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T-8、JT-3和DT-5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菌株是JT-8,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达91.57%.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T-8、JT-3和DT-5对供试14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JT-8,平均抑制率达89.88%,该菌株可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可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表现为扭曲、断裂、分支缠绕和颜色加深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测序鉴定,确定菌株JT-8为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结论]淡紫紫孢菌对肿节风炭疽病病原菌具有强拮抗作用,能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且广谱抑菌,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3.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番茄枯萎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筛选拮抗菌,为生物防治番茄枯萎病原菌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平板对峙培养实验、发酵液拮抗实验等方法.[结果]从新疆多年种植番茄的土壤中分离出64株细菌,初筛有7株细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2株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1)f.sp lycopersici)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B-5、LYT -5,初步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Bacillus velezensis的近似种;对峙实验结果表明:B -5、LYT -5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带较宽;发酵液拮抗实验表明:B -5、LYT -5对于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一周内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前5d内的抑制率达到100;,后5d仍然能够保持在98;以上.[结论]所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SK1的对峙培养和菌株代谢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SK1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扩展,抑菌带宽度0.8cm,菌株的浓度1%无菌发酵液对靶标菌的生长抑制率在60%以上。菌株BSK1对多种植物病源菌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六堡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鉴定六堡茶中的金花菌,为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及三点接种法从梧州中茶茶厂2015年11月生产的六堡茶中分离纯化金花菌,以传统的形态学观察法观察菌落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丝、分生孢子等结构特征,再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DNA序列分析,并通过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分离获得一株金花菌,命名为LB-1.LB-1菌株的形态特征与散囊菌属很相似,主要表现为:菌落呈金黄色、 有同心环、 有放射性脊等,其ITS序列与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的同源性达99%,进一步确定LB-1菌株为阿姆斯特丹散囊菌.[结论]从六堡茶中分离获得的金花菌LB-1为散囊菌属中的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在六堡茶加工中,可为LB-1菌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其大量繁殖,以增强六堡茶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可应用于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为猕猴桃软腐病生防制剂研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有猕猴桃软腐病发生的猕猴桃种植园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利用解磷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解磷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直径法、继代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等从中筛选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解磷真菌菌株,通过对峙培养从中筛选出5株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率超过50.00%的菌株,其中MHT0308菌株的抑菌效果最佳,对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抑菌率达87.71%,复筛抑菌圈也明显,抑菌直径达33.50 mm;MHT0308菌株的含菌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靶标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88.13%和80.87%;猕猴桃果实经MHT0308菌株发酵液处理后对猕猴桃软腐病的离体防效达87.00%;根据MHT0308菌株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MHT0308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MHT0308菌株对猕猴桃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资源用于猕猴桃软腐病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寻找对水稻稻瘟病的有防治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放线菌BOS-013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水稻稻瘟病菌作为目标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和滤纸片法测定BOS-013菌株发酵液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含菌量为4×108 cfu/ml的BOS-013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92.0%±0.5%;该发酵液经高温、高压灭活后对水稻稻瘟病菌仍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0.0%±0.5%。发酵液经非极性CAD-45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60%乙醇溶液洗脱后,其抑菌活性很高,抑菌圈直径达33.0 mm。[结论]BOS-013菌株发酵液水稻稻瘟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BOS-013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及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采自全国各地的4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03株。以水稻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30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WM2-4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2.2mm。结合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菌株WM2-4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89.3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M2-4为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内生真菌N-1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类地位,探索其防治植物病害的潜能,采用平板五点对峙培养法、生长速率法和防效盆栽试验测定N-1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 序列分析对N-1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N-1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5 d菌株N-1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5.93%,发酵液原液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4%和82.87%,室内盆栽相对防效为76.41%。通过形态学和rDNA ITS 序列分析,将菌株N-1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该菌株最佳生长培养基为SDAY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 ℃,最适生长pH为7,可利用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酪氨酸。研究表明,内生真菌N-1菌株具有潜在的生防价值,可为美洲南瓜枯萎病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践,论述了菌种场的合理布局及制种所需设备,强调了食用菌制备过程中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于德涵  黎莉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510-4513
筛选野生黑木耳废渣中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菌株,对存在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并对3种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 H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中,得到2株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菌株,废渣中3种酶的平均酶活力分别为54.3、37 200、6.7 U/L;3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8~32℃,最适p H为6.2~7.0。废渣中3种酶活力差别较大,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最强,在降解木质素上起主要作用,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最小,作用差。  相似文献   

13.
VA菌根与植物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VA菌根对真菌、细菌、线虫等引起的病害影响,VA菌根菌诱导寄主产生与抗病有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酶类,VA菌根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少数VA菌根促进病害发生的原因等几方面,就近年来VA菌根对植物病害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外生菌根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和Calvatia lilacina分别接种相思树(AcaciaCon fusa)幼苗后的主要生长指标、生理特性均优于对照植株.以外生菌根菌C.lilacina加VA菌根菌Glomus epigamus一起接种相思树,一些主要指标优于该VA菌根菌单接种.幼根切片观察,接种的外生菌根菌进入根皮层细胞间隙,并改变原有菌根的发育和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首次从国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1)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器官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 CIMHI 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strain:CIMHI).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这样就要求提高生产水平,而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用固体栽培技术,目前液体栽培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与固体栽培技术相比有较多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防除杂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防除杂草研究的历史成就、成功事例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食用茵主要病害包括制种和发茵期主要病害、代料栽培病害及子实体病害等的基础上,阐述了食用茵病虫害为害特点,分析了食用茵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并从树立预防意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培育优良菌种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茵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全国统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出的稻瘟病攻生理小种中,典型的籼型优势小种,如:ZA13、ZB13、ZC13和ZC15,同一小种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不同,当加入辅助品种参测,均可再划分为不同的致病类型(亚小种)。这一结果表明:传统的选用优势小种的代表性菌株来进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方法是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刚果红平板透明圈法,从常年堆积腐烂落叶下的腐殖土壤中分离获得11株有一定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真菌菌株.采用滤纸失重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进一步测定了11株真菌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编号为LY4-2,LY4-4,LY4-5和LY5-1的4株菌株对纤维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解活性,其中LY4-5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降解活性,滤纸失重率为44.96%,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为41.25IU,滤纸酶活为27.63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