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索取财物的事情叫做“敲竹杠”。“敲竹杠”一词的产生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清朝末年,市上小额交易,以铜钱为单位,店家接钱后便丢在用竹杠做的钱筒里,晚上结帐时才倒出来点数,谓之“盘钱”。当时上海城里有家店铺,老板鬼点子很多,陌生顾客来买东西,他便随意提价。每当伙计在接待顾客时,特别是陌生顾客时,他便敲响竹杠一下,示意伙计对顾客所需商品提价一成,从中获  相似文献   

2.
律师信箱     
自选市场有权搜查顾客吗律师:我是一个农村妇女,一次去县城自选市场买商品。在我买完东西走出来时,保安人员要搜查我,怀疑我拿商品没付款,我很生气。请问,他们有权搜查顾客吗?李晓红李晓红读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享有  相似文献   

3.
正每人限买两件攻击目标:不吃亏的心理中招原因:限量购买会让顾客觉得,这东西实在是划算极了,要不是每人限买两件的话,其他顾客早就把手推车装得满满当当。数量限制会提高顾客购买的概率,如果顾客本来就打算买一件的话,这种招数还会更加有效。清仓甩卖将于后天结束攻击目标:抓住眼前东西的本能中招原因:这种招数抓住了人的一种原始本能,那就是尽量抓住眼前的东  相似文献   

4.
产品销售的核心与关键就一个字"值"——也是顾客购买消费的唯一判断标准,顾客买与不买就在于此!很多顾客没有购买某商品,会找多个借口,但那些只是借口的托辞,真正导致不买的驱动力是:不值。顾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托辞就是:你们的商品价格太贵了。顾客为什么觉得贵,还是两个字:不值。买了不值得买的商品就叫贵。比如,小王买了一部手机,回去后看到自己的朋友也在网上买了一部,一问价格比他买的还便宜,而且比他的手机还要好,这时,小王就会说:我买贵了,不值,早知道就不买了!人们在做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常常会说:你这样做,不值  相似文献   

5.
正开店做生意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顾客,但不是每个顾客都会掏钱买你的商品。在与他们进行交谈的时候,若是能很好地把握住他们的心理,掌握应对方式,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智型买家他们买东西有原则、有规律,购买速度快。而且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商品本身的优缺点和自己是否需要,一旦商品的特点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会购买。贪婪型买家贪婪型的买家一般都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招:"歇"即在店里面专门腾出一块空的地方,摆上几张桌子和凳子,免费供应开水,这样,无形中就增进了与顾客的沟通,使顾客觉得这里服务周到、真诚可信,便会随手买走几件商品。第二招:"尝"俗话说:先尝后买,知道好歹。如今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让顾客尝尝,让其心中有数。因此,店里所经营的烟酒食品等,特别是新、特产品,都应准备好拆开的样品,以备顾客随时品尝。  相似文献   

7.
一、有一块醒目的招牌 挂上招牌,商店显得比较正规,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从而接到过路客. 二、店铺要保持干净卫生 谁都希望买到干净卫生的商品,如果店主讲卫生,将店铺清扫干净,就能给顾客一种干净卫生的感觉,顾客也就更愿意在店里买东西.  相似文献   

8.
王扬 《农家致富》2005,(22):16-16
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价格一样,质量也差不多,可只有A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里买同样的东西。原来A店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少收一角钱。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9.
开店初期,商品定价是一项重要工作。对顾客来讲,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们更敏感了,因为价格代表他兜里的金钱。要想让顾客感受到你只从他兜里"掏"出了很少一部分,而非一大把钱,就要掌握一些定价的小技巧,不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商家旺销,而自家却门前冷落。  相似文献   

10.
<正>"剁手党"如此热爱"买买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背后的原因。作为电商卖家,分析透了这背后的原因,就不愁网店上的东西卖不出去了。通过销量了解顾客喜好。一个美妆网店店主曾根据店铺销量总结出来,在东部沿海城市生活、上学的女孩子更喜欢买实惠的东西,而中西部的买家们,更看重商品货源是不是网站官方认定的来源。了解买家的购物习惯。比如,根据顾客最近买服装的类型,卖家要大概知道哪类  相似文献   

11.
正独一份在杂货店里,不妨把一切商品都布置成独一份,这种稀缺性会让小店变成不少追求时髦的年轻人每天必到的淘宝"圣地"。由于进货人和货源地都不同,每个季度同类型的商品通常也不一样,多数货品的花纹或颜色在店内放一件,顾客前来淘货基本要靠运气和缘分,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了。而且即便是五家连锁店,每家店里的商品也都不一样。这样就迎合了顾客"求新""求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尚德荣 《百姓》2001,(7):54-55
我们的生活被"同质化"商品包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让顾客很难单凭质量去分辨商品之间越来越不明显的差别.服务质量的高低、有无便成为人们选购商品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很多商家注意到了,并努力地完善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结果赢得了顾客的认同.今天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了,但是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欠缺.其实,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需要这种改变.商家因此会赢得市场,而老百姓则能享受更多的生活便利.这其中以"上门服务"为主题的生意项目就有很多.  相似文献   

13.
以作业补贴为核心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该直接抓农机作业,首先考虑实行让农业承包户"用得起"的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农业、农民对农机作业需求的增长,必然激发有资本和能力的农民置办农机财产的冲动,加上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必然促进农机市场的繁荣.有需求,有市场,农机工业企业自然会提高对这种机器的研发和生产热情,快速地向市场提供这种农机商品.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招:"歇"在店里面专门腾出一块空的地方,摆上几张桌子和凳子,免费供应开水,让过往的行人在店中歇歇脚,喝口水,这样,无形中就拉近了与顾客的距离,使顾客觉得这里服务周到、真诚可信,便会随手买走几件商品。第二招:"尝"俗话说:先尝后买,知道好歹。如今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让顾客尝尝,能让顾客放心购买。因此,店里所经营的烟酒食品等,特别是新、特产品,都应准备好拆开的样品,以备顾客随时品尝,借此增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秋季,张良到省城办事,遇见一家商厦正在削价处理一批毛衣.他便凑过去看看,毛衣质量挺不错,花色也好看,只是城里人已不时兴这种款式,这货便压库了,只好以每件25元钱处理.他估摸把毛衣带回农村准有市场,便果断地购买了100件带回家.回村后,他以每件40元出售.冬季来临,正值人们添加冬衣之际,村里人一看买一件毛衣与自己买毛线织毛衣的价钱差不多,便纷纷抢购,不到一周,100件全部销空.捎脚捎回了1500元利润.此后,他就开始巧做旧货生意,从城市运回"旧货",到村里卖,终于闯出一条新财路.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菜市场里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A店的价格比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几个店铺的价格都差不多;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的好很多吗?也不是,大家的进货渠道相似,质量也相近有独特的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利润本来就低,哪能搞什么促销呀。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少收一毛钱。例如顾客买豆腐,电子秤上显示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毛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一毛钱”的成功促销@林红  相似文献   

17.
菜农朱时恒有一次卖青菜时,一位打算做泡菜的大娘希望只买菜帮,碰巧另一位女士只要菜叶,经过协议,两人各取所需。这事蛤朱时恒以很大启发,他决定对蔬菜来个全面细分,完全按顾客的要求出售:菜可以论斤卖,可以论个卖,可以削皮卖,可以剥壳买。他的萝卜顾客可以只买皮或是只买心,青菜可以只买叶或是只买帮。他这样做,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不但销量增加了1倍,同样分量的蔬菜也比过去多收入两成。()蔬菜分割卖 顾客满意销量!贵州@石新荣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业》2013,(9):40-40
买东西讲究"货比三家",除了质量过关,价格合理也是选购的主要标准。其实,每种商品都有价格浮动周期,买对了时间,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MSN网站"给出了如下建议:空调:夏末秋初空调会清仓甩卖,所以在十月份购买最划算。文具:开学前后的一个月是文具用品销售最火的时候,所以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购买文具最划算。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三餐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开始讲究质量营养和卫生.很多人去集贸市场常有这样的感叹:这么多菜,就是不知道该买些什么,在菜场里转来转去,却什么也没买到,其实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搭配菜.有些人对搭配菜很在行,可是当他想到做一样菜要买好几样配料,而且要买的配料都只要一点点就够了,买多了就会浪费,便觉得不耐烦.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一些百货公司的老板在顾客遇到困难时,善于抓住机会予以热情帮助。例如,每逢下雨,百货公司会免费向忘记带雨具的顾客赠送雨伞。这种雨伞的伞面上都印有该百货公司的标志和经营的商品品牌。雨中送伞,解决了顾客眼前的困难,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商店的服务质量。顾客在享受人性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