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选择与应用是制约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邢汾高速公路沿线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在综合考量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出的乡土植物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紫穗槐、刺槐、臭椿发芽率高,在边坡上生长较好,固土护坡效果明显,可有效地促进邢汾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恢复。通过对邢汾高速公路的边坡生态恢复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北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乡土植物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边坡生态恢复方案的研究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边坡分类方法和边坡绿化特点的分析,提出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的生态性、景观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对比现有各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种类、原理,总结出不同边坡类型适用的技术,提出了一套较全面的边坡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猛, 但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研究却严重滞后, 极大地制约了高速公路生态型绿色通道的发展。结合工程实践, 文中从边坡生态恢复的植物选择、技术措施及生态功能等3个方面研究和总结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发展现状,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生态环境是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绿化的主要目的.本文针对湖南省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边坡的现状,介绍了主要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一客土喷播,以实现湖南省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与绿化.  相似文献   

5.
石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山体缺口的边坡又可分为土质边坡和石质边坡。土质边坡应先保证边坡的稳定,然后采用植树、种草或者"喷草+乔、灌木"等措施恢复植被。国内在土质边坡绿化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此不再讨论。下面仅对石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作一探对。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对于公路的边坡防护,采取的技术可多种多样。目前公路边坡防护的形式逐渐以植被生态防护为主,灵活地将各种形式结合到一起,以确保公路边坡的可持续性。针对干旱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防冲刷措施,使植被得以恢复。阐述了公路边坡的植被恢复的意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固土护坡,改善土壤环境等,使生态功能回归,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皖南山区原有公路裸露边坡自然恢复后的植被进行沿线调查,调查到边坡自然恢复后生长的65种植物,并且对这些植物本身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目前建设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蝶形花科、菊科、蔷薇科等植物在边坡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进行边坡生态防护时可多采用上述3科在皖南自然分布的常见种;(2)在边坡上生长的灌木最多,其次为草本、藤本,最少为乔木,并且都是在后期边坡稳定后出现,说明在边坡生态防护初期应该尽量考虑多使用灌木、草本、藤本,而不要单纯使用乔木种。(3)通过边坡植物多度分析,建议在皖南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生态防护时可以采用盐肤木、马棘、香花崖豆藤、泽兰、铁芒萁、五节芒等植物,同时为了美观可以适当增加野菊花、多花蔷薇等植物,丰富边坡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弃土、弃石、开挖等工程施工,给和谐的自然留下大量的裸露土坡和岩质边坡,使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以及生态恶化等问题。靠自然演替恢复植被,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目前,对高速公路边坡实施生态防护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边坡生态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条件的调查,发现当地边坡多具有高且陡、缺乏土壤、干旱、微气候条件恶劣等特点。针对边坡特点,提出了适于边坡生态恢复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所对应的坡面立地条件作出了论述。同时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各种配套措施的关键因素,包括补给水、植物配置、种植土配制等。  相似文献   

10.
道路边坡是一种受人为活动持续干扰的人造生境。因受种子可用性和苛刻立地环境的双重限制,道路边坡植被恢复一直是困扰林业管理者的难题。尽管现有边坡恢复工程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恢复的植物群落通常缺乏自然性和可持续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既有恢复技术通常忽略群落的形成规律及植物性状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植物功能性状分析已成为理解植物群落生态学过程和模式的基本工具,但种子功能性状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忽视,尤其是与种子扩散、沉淀、萌发等群落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性状。基于此,为更好理解种子功能性状在边坡植物群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立足于道路边坡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特征及其生态限制,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剖析自然条件下影响植物在道路边坡定植的关键因素,并从种子功能性状角度概述植物种子在扩散、沉淀和萌发等早期群落建立过程中适应边坡环境的生态对策,同时阐述种子功能性状在群落恢复预测以及恢复植物筛选等方面的潜力。总体而言,与种子扩散、沉淀和萌发能力相关的种子性状对植物在道路边坡上成功定植至关重要。演替早期,种源短缺和苛刻非生物环境是影响边坡植物群落建立的主要因素。适应边坡环境的植物,通常在种子扩散、沉淀...  相似文献   

11.
公路边坡恢复植被具有保护生态、保护行车安全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边坡立地环境对植被恢复的负面影响、植被恢复的原则及技术措施,提出了拟选择的若干树种.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公路边坡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易在坡度较大或构造不良的地方造成崩塌、滑坡等,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阐述了公路边坡几种常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及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探讨了通过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丹锡高速(锦州—朝阳段)部分坚岩、次坚岩高陡边坡生态植被恢复项目为例,详细介绍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并对现有绿化技术方法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高速公路两侧坚岩、次坚岩高陡边坡植被恢复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困难立地条件下的赣北地区10条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筛选出边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植物,总结江西省几十年的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模式实践经验,将植被恢复情况较好的边坡整理归纳出生态恢复模式,对植被恢复较差的边坡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对策,为后期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及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以实现江西省高速公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观赏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艾启芳 《贵州林业科技》2010,38(1):15-17,34
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边坡生物治理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喀斯特灌木护坡是一种生物护坡技术,经过研究与实践这项技术可以解决喀斯特地区的公路建设形成的石质边坡护坡难题,既可保护公路,又可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美化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恢复自然、护坡能力强。本文主要介绍喀斯特灌木护坡的技术原理、技术工艺、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闽南地区公路边坡裸露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问题,以福建泉州大坪山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耐干旱贫瘠的相思树种和固土植物爬山虎为绿化材料,运用穴状整地、客土伴磷肥和雨天种植的技术措施在边坡不同坡位栽种,可在2~3 a内恢复裸露边坡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浙江省露采矿山边坡的立地条件,提出了边坡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则、技术、应用及主要工序流程,对目前露采矿山边坡的生态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公路边坡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易在坡度较大或构造不良的地方造成崩塌、滑坡等,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阐述了公路边坡几种常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及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探讨了通过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来衡量人工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发展方向和群落演替过程.对新(街)河(口)高速公路裸露边坡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路域植被恢复过程中,山黄麻、黄金间碧玉、银合欢和构树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最高,但是乔木层优势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相似性程度不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这说明该路域植被在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在恢复期间仍然处于初级演替阶段,资源相对充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矿区生态治理的必要性,阐述了生态修复岩质边坡,填平灰岩坑、推平费渣堆后进行植被恢复的生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