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扬两优6号经在豫南稻区多年的区域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已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品种之一。对扬两优6号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总结,以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示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优质中稻品种扬两优6号等15个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验定研究.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绵5优838等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较强等优点.在湖北省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兵  陈波  杨单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52-53,57
2008年在湖北省襄樊市进行了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香优8015、广占63-4S/R96、准两优725、扬两优6号、巨风A/R40、扬两优419、德隆一号、准两优305在襄樊综合表现好,适合较大面积示范种植;博两优202熟期早,适合在襄樊前茬偏晚田块或地区种植;新二S/WZH100、广两优558、华香优910表现一般,不适合在襄樊种植。  相似文献   

4.
扬两优6号是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继两优培九之后再推的巾籼超级稻换代组合。已分别通过江苏、湖北、河南、贵州等省份及国家审定。2006年被湖北省农业厅列为主推品种。扬两优6号优异表现使其在全国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尤其在湖北省已基本成为中稻主导品种。2年来,鄂东地区推广扬两优6号“一种两收”轻型栽培模式达1万多亩。  相似文献   

5.
扬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超级中稻组合。2007年以来,在湖北省中稻区试中作为对照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对扬两优6号的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强的特点,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16,(4):37
正两优622是由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1.品质产量2013~201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0%,整精米率60.8%,垩白粒率46%,垩白度11.6%,直链淀粉含量21.3%,胶稠度40毫米,长宽比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652.27千克,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6.32%。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6于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两年的湖北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1.45%,米质综合评价达国家2级优质稻谷标准,全生育期140.1 d,稻瘟病综合指数为5.9,优于对照扬两优6号的7.2,适合湖北省除鄂西山区等高海拔外的所有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水稻大面积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14个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的抗稻瘟病性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对叶稻瘟,除Ⅱ优725、扬两优6号、金优725表现为中抗外,其余11个品种均表现为抗到高抗;对穗颈瘟,除丰两优1号及扬两优6号表现为感病外,其余12个品种均表现为抗到高抗:品种对叶稻瘟与穗颈瘟之间的抗病性没有明显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12个品种参试,比较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以及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平均亩产650.70 kg,居第5位;比扬两优6号增产的有甬优4149、春优11、甬优4949、JY12,甬优4949比扬两优6号(对照)增产4.45%;其余参试品种均比扬两优6号减产,其中粳两优5057、武运1152、扬粳306(常)、盐稻12号(常)、南粳9108(常)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极显著,常优12-11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显著,甬优4351比扬两优6号减产不显著。参试品种甬优4949表现为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扬两优6号近两年在建宁县溪口镇多点试种、示范表现,总结该品种作中稻实施机械化种植取得大面积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扬两优6号在沿江地区试验示范表现,总结了扬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扬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高产优质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为了加速扬两优6号在生产上的推广进程,本文以包括扬两优6号在内的多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对扬两优6号的栽培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闽清县省璜镇扬两优6号示范区基本情况及示范产量表现,通过阐述扬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表现,总结了扬两优6号的关键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及时开沟晒田、综合防治病虫害、成熟收割并适留高桩、加强再生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闽清县省璜镇扬两优6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8~2011年南安市引进中籼两系杂交稻组合扬两优6号进行试种、示范和推广,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该文总结扬两优6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家顾问》2012,(7):35-37
1.广两优35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种植。该品种属迟熟籼型中稻。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成熟时转色好。米质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641.15千克,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4.78%。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等地  相似文献   

16.
宋昉 《现代农业科技》2006,(18):102-103
扬两优6号是由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高产优质中籼两系新组合.2005年开始在潜山示范种植,表现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在湖北省襄阳市进行了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武两优5号、尤群6号、弘两优326、华两优0131、丰两优四号、E两优476、深08S/R45在襄阳综合表现好,适合较大面积示范种植;惠两优72熟期早,适合在襄阳前茬偏晚田块或地区种植;两优311、广占63-4S/R958、孝糯优6号、益两优16表现一般,不适合在襄阳种植。  相似文献   

18.
华大麦7号为特早熟优质啤用大麦新品种,熟期比湖北对照大麦品种早4~5d,且所测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啤用大麦标准,2008年8月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在湖北省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中均表现特早熟、高产、多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品种鄂大麦9号增8.70%。报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讨论了该品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扬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扬两优6号在长丰县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旱育壮秧、定量控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防灾避灾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扬两优6号在长丰县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再次对引进黄山市境内的11个超级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国稻6号、中浙优1号、扬两优6号、Ⅱ优明86、Q优6号、丰源优299等6个适宜黄山市生态条件的超级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