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200头/百叶为52d,100头/百叶为71d.该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TCr=355头/百叶,即当1~2龄幼虫虫口密度超过355头/百叶、扩散速率为0时,种群将自然、迅速地崩溃,这时的防治措施对大袋蛾种群消亡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在陕西对泡桐危害极大,对其生物学进行特性了观察;测定出大袋蛾蛹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52℃、19.89℃,有效积温分别为173.27日度、110.55日度。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5000倍液防治2龄幼虫效果分别为96.08%和94.16%。  相似文献   

3.
<正>大袋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大袋蛾又名大蓑蛾、蓑衣蛾,主要危害法桐、泡桐、榆、垂柳、刺槐等,刺槐大袋蛾在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发生比较严重。大灰象虫又叫大灰象虫甲,可危害多种粮食作物、苗木、果树,食性极杂,对刺槐危害也比较严重。1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袋蛾又称布袋虫,是近年来循化县人工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杨、柳、榆、苹果和泡桐等.主要啃食叶片,大发生时可以将全株叶片吃光,甚至啃食小枝皮层,致使不少幼龄树木枯死.  相似文献   

5.
<正> 大袋蛾(Crytothelea Variegata Shelllen)属鳞翅目、袋蛾科(又名布袋虫、避债蛾),主要为害泡桐、法桐、杨、柳、榆、槐、苹果等多种林木及果树的叶片及树嫩芽,是我省城、乡绿化,四旁植树和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全省普遍发生,特别是1984年对全省泡桐幼树的为害甚为严重。据预  相似文献   

6.
森林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以马尾松毛虫为例,我省常年发生面积200万亩,大发生年份达300万亩以上,损失木材约50万立方米,超过我省每年木材采伐量。又如大袋蛾、栎掌舟蛾等为害泡桐、法梧、栎树等树种也十分严得,常将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的正常小长。在这些害虫不发生的年份和地区,我们经常发现家蚕追寄蝇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河南省泡桐资源现状,预测了2000年泡桐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泡桐叶绿体基因组以白花泡桐组织培养苗为材料,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差速离心法和高盐低pH 值法3种叶绿体游离方法提取叶绿体DNA ,其质量浓度分别为92.1、968.9、175.9 ng/μL。经显微镜观察、凝胶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先差速离心提取粗叶绿体,再用蔗糖密度梯度法对其进行纯化,然后使用SDS法提取所得的叶绿体DN A纯度较高,此方法可用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控制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的条件下,以白花泡桐、毛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的无性系为材料,运用物候学观察、杂交试验、树木逆境生理学试验、引种试验和反证法证明的方法研究了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结果表明:冬季的低温胁迫和水分胁迫单独或共同的作用导致泡桐顶芽死亡.初步提出"低温-水分胁迫假说"(The hypothesis of low-temperature stress and water stress)作为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泡桐属植物自然分布及栽培范围广阔,是园林绿化、农桐间作等的优良树种之一。同时,泡桐木材材质优良,常应用于制造业,是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之一。目前,泡桐的繁殖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泡桐雄性不育,有性繁殖需要经过天然杂交才能结实,但这样的种子往往不能保持优良的性状。插根法繁殖,则受到种根不足的限制。为了打破泡桐繁殖中的局限性,加快泡桐的优良品种的应用和推广,我们对泡桐进行了劈根嫁接育苗方法的尝试,研究发现劈根嫁接泡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易出苗。同时,对泡桐的生态习性、园林绿化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泡桐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及园林绿化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泡桐繁殖速率,还可保持泡桐树种的优良性状,对泡桐属种质资源的推广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和虫蛹分级预报法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应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荔枝蒂蛀虫在田间实际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所预测的发生期与实际的发生期结果相一致,2种测报方法均能准确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的探讨和长春水稻,玉米产量试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以及模拟趋势产量的几种方法,并对长春的水稻,玉米产量进行了试报。  相似文献   

13.
李枷霖  毛安元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21-1523,1525
对日本壶链蚧[Asterococcus muratae(Kuwana)]的发生分布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园林管理和其他相关部门有效防治及深入研究该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药用菌不仅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还具有很好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食药用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及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最后对食药用菌遗传转化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组成、碳链长短和双键数目是影响油脂物理化学性质及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位置分布影响结构脂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随着脂质功能的开发,结构脂质的研究备受关注。综述了酶法合成结构脂质反应中的脂肪酸酰化位置选择性的影响因素,重点评价了酶促酯交换反应中脂肪酶的催化特异性、反应的环境介质及不同的物理辅助条件等因素对脂肪酸酰化位置选择性的影响,并介绍了甘油三酯中脂肪酸酰化位置的分析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酶法合成结构脂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青花菜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孢子培养或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DH系)是青花菜育种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回顾了青花菜单倍体育种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阐述了青花菜花药培养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影响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培养途径再生植株倍性表现差异和几种主要的倍性鉴定方法,探讨了单倍体和DH系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价值,提出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单倍体育种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马齿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概括了马齿苋的特征特性、营养成分、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凤龙  姚利晓  马园园  陈善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17-8421,8446
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在高等植物转基因育种中对外源基因的调控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几年来,关于植物根特异性表达表达启动子的研究逐渐增多,该研究综述了根特异性启动子的种类、特点及研究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农田杂草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种植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配合施用相应的除草剂,可高效地控制杂草,是一种增加产量、降低种植成本的有效措施。本文在简述植物耐除草剂原理的基础上,对全球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应用范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环境安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对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吴德慧  江洪  徐建辉  周国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61-12962,13054
阐述了森林可燃物的分类类型,指出遥感图像是通过亮度值或像素值的高低差异及空间变化表示不同地物差异的,提出了遥感分类常用方法有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法,基于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法,BP神经网络分类法。文章同时对国内外森林可燃物遥感分类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展望了森林可燃物遥感分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