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牧强度对南方人工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关系密切。我国对放牧强度的研究集中于北方,南方草地建设比较晚,尤其是南方人工草地相关研究比较少。本试验旨在探讨南方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载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就本世纪60年代以来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家畜放牧行为,采食植物组成和生产性能影响进行综述,阐明了不同草地状况,不同植被条件,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下各种家畜采食行为,植物组成及生产性能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就本世纪60年代以来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家畜放牧行为、采食植物组成和生产性能影响进行了综述。阐明了不同草地状况、不同植被条件、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下各种家畜采食行为、植物组成及生产性能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对南方人工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关系密切[1]。我国对放牧强度的研究集中于北方[2],南方草地建设比较晚,尤其是南方人工草地相关研究比较少。本试验旨在探讨南方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载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长季末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除以家畜牧草需求量,是草地载畜量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在草地产量及其测定时间跨度、草地利用率和家畜折算系数等参数的确定上存在争议。基于放牧压力或家畜采食量需求的家畜单位用于不同畜种的折算,牛单位和羊单位是常采用的家畜单位,但家畜单位主要依据家畜活体重量确定,对家畜代谢体重,以及混群放牧中因家畜食性差异造成的采食重叠考虑不足;草地利用率是放牧管理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放牧经验和试验方法确定,实际应用中通常遵循“采食一半、保留一半”的经验法则,但在不同草地类型、地形差异、水源距离等因素影响下,草地利用率并不确定,其估计和测定方法也存在争议。此外,不同草地利用率下的草地载畜量差异很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草地载畜量估算中草地产量、草地利用率、家畜单位等参数的概念、确定方法和应用上的争议,总结草地载畜量的计算方法及校正因子,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云  贺金生 《草业学报》2014,23(3):313-324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放牧强度对土-草-畜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我国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问题,重点阐述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家畜影响的研究。研究者认为,适度的放牧,有利于植物物种的延续,植物群落生产力的提高及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土壤C、N的积累;有利于家畜生产性能的提高。因此,寻求当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最适放牧强度是持续利用草地,保护草地生态、提高草地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南牧区草地载畜量对放牧家畜繁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南牧区草地载畜量对放牧家畜繁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载畜量年动态可归属徘徊、下降、上升、升降和降升降型。载畜量属徘徊和上升型草地,放牧家畜繁活率变异系数在15%以下;载畜量属下降、升降和降升降型的草地,放牧家畜繁活率变异系数在15.01%~32%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南方高海拔山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7.5、15、30和45羊/hm2)和放牧季节对人工改良草地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季节人工改良草地适宜载畜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地上现存量和家畜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地上现存量(Yh,g/m2)与放牧率(S,羊/hm2)之间呈线性负相关;日增重(Ya...  相似文献   

10.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研究—载畜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监测划区轮物条件下的放牧系统中两种载畜量的牧草生长速度,草地现存量,绵羊采食量以及绵羊生产性能等有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了高低两种载畜量对系统中牧草生长,草地利用和家畜生长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载畜量仅在羊毛产量,羔羊断奶及半岁体重等三项指标上显示出一定,它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采用的两种载畜量下,系统中牧草全年供给量均大于家畜需求量,说明系统还有潜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放牧绵羊的生物学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钦 《草业科学》1996,13(1):32-37
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方法,研究了放牧绵羊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牧草的营养何价值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每公斤牧草干物质中的可消化蛋白7、8、9、10月分别为108.74、71.71、53.17和33.44g牧草蛋白的生物学效率相应是16.67%,14.29%,14.45%和5.77%,依据系统功能,研究了提出了通过放牧管理-转移牧草或家畜,调节土壤,牧草和绵羊三者的关系,使其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2.
13.
实验结果表明:1.在同一放救时期内,绵羊粪中CP和EE的含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放牧率下,以8月份的含量最高,6月份的与9月份的相差不大;但在重牧条件下,6月份EE的含量明显大于9月份的含量。粪中Ash和CF的含量,随不同放牧率和放牧时期的变化趋势正好与CP和EE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粪中NFE的含量变化不规律。2.绵羊粪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1)DM、Ash和CF;(2)CP和EE;(3)NFE。各类型内各成分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前两个类型的各成分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三个类型(NFE)与前两个类型各成分间均相关不显著(P>0.05)。3.绵羊粪便中化学成分与日粮中各营养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见下图。  相似文献   

14.
围栏放牧目的是在维持草地生产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草地生产潜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利用线性规划原理地围栏放牧管理。结果发现,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6.6公顷人工草地可饲养50个羊单位,线性规划放牧管理比一般放管理的草地栽畜量提高3倍。  相似文献   

15.
新疆放牧绵羊的限制性矿物质元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新疆5个羊场矿物质元素营养的研究,以了解新疆全年草场有关矿物元素的变化情况,缺乏程度及缺乏时间。研究表明:5个羊场中牧草含P量在秋草场至冬草场均表现缺乏。含Na量在塔城种羊场一年四季草场均缺乏,在阿勒泰二牧场冬、春、夏草场Na出现明显缺乏,而在秋草场又明显超出需要量;在巩乃斯种羊场春、夏草场明显缺乏,冬、牧草场又明显超量。5个羊场牧草含Se、Zn量的测定值明显低于需要量。而含Fe量在5个羊场中都不同程度地超过最高限量。牧草中元素Fe与Mn之间存在措抗作用;Mo、Cu比例少于1:4,绵羊体内仍表现缺Cu症。通过全面分析对比,初步确定在新疆5个种羊场天然草场上放牧的羊群,存在着P、Na、Zn、Mn、Se和Cu6种限制性矿物元素季节性营养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句生态系统实验站地区,连续放牧、间隔放牧和未放牧三种放牧类型的草地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测定,初步得出土壤全氮含量不仅受土壤类型、气候等的影响,更受放牧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放牧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为土壤肥力评价及合理放牧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和草地第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6种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及草地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牦牛日增重有明显影响,日增重以0.24牦牛单位/hm^2处理组最高,达707.9g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牦牛日增重明显降低。其中,放牧强度对1岁牦牛影响最大,2岁牦牛次之,3岁牦牛再次。试验全期当放牧强度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强度,草地第二性生产力明显提高,当放牧强度高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多年生栽培牧草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牧草发育期不产生明显影响;对牧草草层高度有一定影响,密植时草层高度普遍较大;对种植当年的牧草覆盖度影响明显,第二年返青牧草覆盖度的密度间差异变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在种植当年也较为显著,豆科牧草三种密度产量比值为0.81:1.00:1.01,禾本科牧草三种密度产量比值为0.84:1.00:1.20。  相似文献   

19.
Lambs from ewes grazed without cattle at 4.9, 7.4 and 9.9 ewes and lambs per hectare and from ewes run with steers at an equivalent median stocking rate at four ratios in which sheep comprised 30%, 40%, 50% and 70% of the animal equivalents were killed and examined for worms. When sheep grazed alon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m species normally found in sheep, namely Ostertagia circumcincta and Nematodirus spathiger, with an increase in stocking rate. When sheep grazed with cattle,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m species normally found in sheep but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ose normally found in cattle, namely Cooperia oncophora and Trichostrongylus axei, as the proportion of cattle in the ratio increased. The total worm burdens were low due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flock and parasites were not shown to have affected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才红梅 《青海草业》2011,20(1):49-52
为了实现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走生态畜牧业之路,对八里河滩村天然草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村草地共有14个草地型,平均鲜草产量为2658.9kg/hm2,可食产量为2503.95kg/hm2.其中以芨芨草、盐爪爪型最高,红砂型最低.理论载畜量为12763羊单位,本年度超载7234羊单位,超载率为45.34%;按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