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抗锈高产品种汕油523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汕油523是采用复交法导入秘鲁多粒型材料NCAc170970抗锈基因选育而成的,抗锈,高产,适应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水旱田种植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1988年经广东省区试和全国南方片区试鉴定,分别比对照种汕油27和粤油116增产12.30%和15.85%,均达极显著标准,综合产量均居首位,综合性状优良,抗锈性较突出生产示范一般亩产250kg左右,比当家种汕油27,粤油116等增产8%-20%,199  相似文献   

2.
郑旱1号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及其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旱1号(郑州8915),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1994年以来,经多点产量试验、示范,其表现耐旱、抗干热风,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稳定,抗寒、抗病,适应范围广,属冬性、多穗型旱地小麦品种;中熟、白粒、半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4.73%,湿面筋33.4%,千粒重43g左右,容重791.8g/l,适播期长  相似文献   

3.
外源瓠瓜DNA导入西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DNA浸胚法和子房注射法,将供体瓠瓜的总DNA导入西瓜,后代D1代分别获得了1株(株系1)和7株变异株,变异率为0.32%~1.77%.D1代的性状变异较小,但株系1的D2代性状变异特别大,有22.7%的果实皮色由深绿色变成白色或白皮绿网纹,接近供体皮色;其果实形状有11.9%由圆形变成长椭圆形,10.8%变成椭圆形,8.3%变成高圆形;其果实种子的形状和色泽有33.3%发生变异.而其它株系的D2代性状变异较小.株系1D2代变异植株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受体不同,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初步认为西瓜的性状变异是供体瓠瓜DNA导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H6756: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选育。冬性,幼苗半直立,株高73.9cm,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8.9g;容IB03.3g/L:株型较紧凑.长芒、白壳、白粒.硬质。抗条锈、叶锈病,在盐碱度0.3%~0.5%的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5.
豌豆花DNA导入小麦对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生育期导入豌豆花DNA的效果不同。返青期导入DNA使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22.61%,新增加47KD和71KD两种组分,而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F_2代;拔节、抽穗、开花期导入DNA仅使小麦种子千粒重增加10%~12%,而对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豌豆花DNA导入小麦对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不同生育期导入豌豆花DNA的效果不同。返青期导入DNA使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22.61%,新增加47KD和71KD两种组分,而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F2代;拔节、抽穗、开花期导入DNA仅使小麦种子千粒重增加10% ̄12%,而对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2007,(6):5-10
一、主导品种(40个) (一)冬小麦品种(10个) 1、石麦15号 品种简介: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生育期244天左右,属半冬性品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一般,熟相较好。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1—2级。籽粒蛋白质13.52%,籽粒粗蛋白含量13.52%。生产试验亩产504公斤。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3 ̄1995年试验结果,赤霉素在蚕事初花期喷施,平均单株荚数和粒数比喷清水分别增加1.6荚和3.3粒,增产19.8%;研制出三元保荚剂A2B3N2在蚕豆三荚期喷施,平均单株荚数和粒数比喷清水分别增加2.2荚和3.8粒,增产31.9%。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增施基肥可增产15.2%,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使蛋白质产量增加44.8%,实现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提高,但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不同。不同基肥水平结合生育后期叶面喷氮,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虽可增加蛋白质含量,却不能使蛋白质产量大幅度提高;对蛋白质品的影响因品种关系蛋白质高低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5种外源DNA作供体,首次用浸穗法直接导入水稻,设置3种处理时间,研究了处理后第1代和第2代.结果表明:浸穗法向水稻导入外源DNA能引起广泛的性状变异,变异率达1.81%;外源DNA供体与受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影响变异率的高低;所试验的3种处理时间对变异率的影响不太明显.文中设计了水稻浸穗法导入DNA的操作技术,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88375是以远缘杂交八倍体中间材料中4为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亚远缘和复合杂交育成。该品系株高80 ̄110cm,穗粒数32粒,千粒重40g,容重775g/L,全生育期266d左右。经多的试验和抗逆性鉴定结果,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对条锈免疫,中抗黄矮病。在1994 ̄1996年生产示范中,折合产量3060.0 ̄4365.0kg/hm^2,比对照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产、白粒、优势高粱杂交种天杂9855是天水市农科所于1997年用引进高粱雄性不育系天引4A作母本,自育高粱雄性不育恢复系天恢11作父枰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杂交种春播平均产量9613.75kg/hm^2,比对照品种抗四增产15.2%,麦后覆膜播种平均产量8850.00kg/hm^2,比对照品种抗四增产18.4%,春播生育期124d,夏播生育期100d,属中熟品种,天杂9855高抗高粱黑穗病,其籽粒含淀粉73.35%,蛋白质11.32%,赖氨酸0.29%,单宁0.10%。  相似文献   

14.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庆阳地区农业学校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庆农6号,株高88cm,穗长6cm左右,千粒重37.0g,平均容重744.3g/L。1997-1999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3a23点(次)试验平均产量3495.45kg/hm^2,居参试10个品种(系)第3位,其中14点(次)增产,平均产量4024.95kg/hm^2,较对照品种陇鉴196增产9.33%;1996-1999年进行生产示范,平均产量3955.05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3.32%。品质优异,籽粒含蛋白质17.24%(干基)、赖氨酸0.60%(干基)。除成株期对条中29号及混合菌种高抗外,对其它致病生理小种均免疫。丰产性好,抗旱,抗寒,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16.
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94-1996年,在毕节地区6种作物上,采用目标产量法,开展了平衡施肥用量,种类,品种,方式和深度的多点试验研究。结果;优化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平均目标产量达标率为110.8%,比不施肥对照新增粮食204.9kg/667^2,增产71.7%,投入1kg养分增产粮食7.8kg;新增油菜58.kg/667m^2增产59.2%,投入1kg养分增产  相似文献   

17.
在平凉川水区进行的带田地膜小麦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带田地膜小麦增产效果显,品种以85(84)、鲁麦15号比较适合带田地膜种植,较兰天6号(当地主栽品种)分别增产23.2%、21.2%,85(84)在每垄播6行(825.0万粒/hm^2)、鲁麦15号在每垄插5行(687.5万粒/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组合“8优161”及其三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8优161即“8204A/R161”是一个高产、优质兼备的杂交晚粳优良新组合。1991 ̄1993年参加上海市杂交晚粳区试和生产试验,三年均比对照寒优1027增产,平均增产8.56%,1993年生产试验比寒优湘晴平均增产11.1%,南方稻区杂交粳稻联合鉴定,比对照秀水04增产12.88%,大面积试种产量在9000kg/hm^2以上,1996年最高产量达到11497.35kg/hm^2。米质优良,主要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晚稻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8年湖南省晚稻区试结果表明,产量水平杂交稻为6.90t/hm^2,常规稻为6.40~6.55t/hm^2,杂匀稻比常规稻平均均增产7.1%,增产主要表现在每重总粒数和千粒重的综合有利因素超过结实率稍低的不足因素。生育期常规稻比杂交稻长2.2d,而杂交稻的生育期范围更广。常规的碾米和外观品质优于杂交稻,其中垩白粒率的差异最突出。在抗性方面,两者表现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高固氮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的研制及其增氮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的基因文库和三亲本杂交,将增效因子DNA片段导入优良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携带来自快生菌增效因子DNA片段的工程菌株HN32,经盆栽和小区试验,证明基因工程菌株HN32比出发菌株22-10平均增产6%,比对照平均增产13.2% ̄16.9%,相当于每公顷施75 ̄150kg尿素。1992 ̄1995年,在广西推广应用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HN322.16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