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大豆荚和玉米秸秆混合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设置4个处理组,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大豆荚和玉米秸秆混合粉的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结果发现:大豆荚和玉米秸秆粉配比为7:3的组总产气量最多、干物质降解最快。大豆荚和玉米秸秆粉配比为8:2的组别总产气量次之。其中配比为7:3的组别产生CO2量最高,配比为8:2的组别产生CH4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置4个处理组,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大豆荚和玉米秸秆混合粉的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结果发现:大豆荚和玉米秸秆粉配比为7:3的组总产气量最多、干物质降解最快.大豆荚和玉米秸秆粉配比为8:2的组别总产气量次之.其中配比为7:3的组别产生CO<,2>量最高,配比为8:2的组别产生CH4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置7个试验处理组,研究绵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大豆荚和麦秸混合粉的产气量以及干物质降解率。结果发现:大豆荚和麦秸粉配比为7∶3的组别总产气量最多、干物质降解最快。大豆荚和麦秸粉配比为8∶2的组别总产气量次之。其中配比为7∶3的组别产生CO2量最高,配比为8∶2的组别产生CH4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内蒙古地区由于温差大导致的沼气产量不足、产气不稳定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太阳能加热可移动式沼气罐,测定了牛粪和不同农作物秸秆配比(分别为1∶1、2∶1、3∶1)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35℃温度范围内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2∶1时发酵60 d总产气量、日产气量均最高,发酵60 d的总产气量为33 m3,日产气量最高可达8.4 m3;p H值呈动态变化,发酵初期、中期、后期p H值分别为7.15,6.50,6.60。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玉米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粉的最佳比例,本试验设置7个不同比例处理组合(2∶8、3∶7、4∶6、5∶5、6∶4、7∶3、8∶2),通过测定总产气量和干物质变化两个指标来反映瘤胃微生物对玉米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粉的体外降解效果。选择刚刚屠宰的肉牛瘤胃微生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粉配比为3∶7的组合瘤胃微生物体外代谢活动最旺盛,生长繁殖最活跃;配比为4∶6的组合次之。  相似文献   

6.
为农村广泛开展稻草、玉米秸、麦秸、豆秸、谷草、荚壳等低粗饲料的有效利用,尤其是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稻草,利用瘤胃微生物体外生物合成蛋白质饲料。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3重复,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大豆荚和稻草混合粉的产气量和气体种类。结果发现:大豆荚和稻草粉配比为7:3组合和6:4组合都能够促进羊瘤胃微生物体外繁殖与生长而提高饲料粗纤维的降解率。大豆荚和稻草混合粉配比7:3组合作为羊的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底物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体外模拟瘤胃环境,充分发挥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提高秸秆有效利用率和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筛选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大豆荚和小麦秸秆混合粉的最佳比例。调控温度、厌氧、pH值以及渗透压等瘤胃微生物体外繁殖条件,对瘤胃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测定干物质变化和产气量两个指标来反映瘤胃微生物对大豆荚粉和小麦秸秆粉的降解效果。结论:大豆荚粉和小麦秸秆粉的最佳配比为8:2,7:3次之。建立人工瘤胃发酵秸秆,将产物作为鸡、猪等非草食动物蛋白质饲料,生产绿色动物产品,同时又减少了由于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瘤胃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为秸秆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试验利用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比例组合(8∶2、7∶3、6∶4、5∶5、4∶6、3∶7、2∶8)的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混合粉,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段气体产量与干物质降解率,初步探索瘤胃微生物对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混合粉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和苜蓿干草粉配比为3∶7的组合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生长繁殖,其次是4∶6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玉米秸秆和花生秧在肉鹅生产上的适宜用量,试验选择2周龄肉鹅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1~3和4~6组分别饲喂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粉和花生秧粉日粮。结果表明:2~4周龄,玉米秸秆粉用量为4%时,日增重最高(P0.05),采食量最大(P0.01),料重比(FCR)各组差异不显著;花生秧粉用量为3.5%时,日增重(P0.05)和采食量(P0.01)最高,料重比最低(P0.05)。5~8周龄,玉米秸秆粉用量为8%时,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P0.05);花生秧用量为23.5%时,料重比最低(P0.05)。花生秧粉各组的料重比低于玉米秸秆粉组(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相同的条件下,2~4周龄、5~8周龄,玉米秸秆粉和花生秧粉的适宜用量分别为4%和3.5%、8%和23.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瘤胃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尿素添加剂量对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瘤胃发酵和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即2种玉米秸秆底物(未处理玉米秸秆与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和3个尿素添加剂量(0、20、100 mg/dL),体外发酵72 h后测定总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功能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1)蒸汽爆破处理使玉米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增加。2)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总产气量显著升高(P0.01);随着尿素添加剂量的增加,总产气量线性降低(P0.01)。3)玉米秸秆类型和尿素添加剂量对干物质消失率(DMD)(P0.01)和氨态氮(NH3-N)浓度(P=0.02)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DMD显著高于未处理玉米秸秆(P0.05);相同尿素添加剂量下,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未处理玉米秸秆(P0.05)。4)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随着尿素添加剂量的增加,玉米秸秆的总VFA(P0.05)和乙酸浓度(P=0.04)存在二次剂量效应。5)玉米秸秆类型与尿素添加剂量对于总菌(P0.01)、甲烷菌(P=0.04)和原虫数量(P0.01)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果提示,蒸汽爆破处理改变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增加功能微生物的数量来改善瘤胃发酵;在本底氨浓度(10.82 mg/dL)的基础上,添加适量(20 mg/dL)尿素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的总VFA产量,而过量添加尿素则会抑制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但蒸汽爆破处理可缓解高氨浓度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环境,筛选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混合粉的最佳比例,寻找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途径。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每组3重复,通过测定干物质的降解率及各时间段的产气量两个指标来观察瘤胃微生物对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通过记录的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的数据可得出:玉米秸秆粉和苜蓿的最佳配比是3:7,其次是4:6。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玉米(Zea mays)秸秆黄贮与甜菜(Beta vulgaris)块根的体外发酵组合效应,本研究将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以100?0 (T_1)、80?20 (T_2)、60?40 (T_3)、50?50 (T_4)、40?60 (T_5)、20?80 (T_6)、0?100 (T_7)的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其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总产气量,以评价组合效应的功效。结果表明:1)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egradability,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egradability,NDFD)、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cid detergent fiberdegradability,ADFD)先升高后降低,且组合后的养分降解率均高于单一原料养分降解率。2)随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发酵液pH逐渐降低,T_1组pH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T_3、T_6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3)。当甜菜块根比例为40%时,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s)和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当甜菜块根比例大于40%时,其浓度又呈现降低趋势,T_3、T_4、T_5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3)发酵时间对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01),且时间和处理具有显著互作效应(P=0.006),总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4、8、12 h,T_3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T_1、T_6、T_7组(P0.004),发酵24、48 h,T_4组总产气量均显著高于T_6、T_7组(P0.008)。4)不同比例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各有差异,但是从综合组合效应值来看,结果为T_3T_5T_4T_2T_6。因此,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的最优组合为60?40。  相似文献   

13.
冉生斌  刘建华 《草业科学》2022,38(6):1171-1180
为探讨玉米(Zea mays)秸秆黄贮与甜菜(Beta vulgaris)块根的体外发酵组合效应,本研究将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以100:0(T1)、80:20(T2)、60:40(T3)、50:50(T4)、40:60(T5)、20:80(T6)、0:100(T7)的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其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总产气量,以评价组合效应的功效.结果表明:1)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egradability,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egradability,NDFD)、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cid detergent fiberdegradability,ADFD)先升高后降低,且组合后的养分降解率均高于单一原料养分降解率.2)随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发酵液pH逐渐降低,T1组pH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T3、T6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3).当甜菜块根比例为40%时,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s)和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当甜菜块根比例大于40%时,其浓度又呈现降低趋势,T3、T4、T5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3)发酵时间对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01),且时间和处理具有显著互作效应(P=0.006),总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4、8、12 h,T3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T1、T6、T7组(P<0.004),发酵24、48 h,T4组总产气量均显著高于T6、T7组(P<0.008).4)不同比例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各有差异,但是从综合组合效应值来看,结果为T3>T5>T4>T2>T6.因此,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的最优组合为60:40.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根据育肥羊营养配方,在机械性能良好,饲料配方准确的情况下,研究了麦秸、玉米秸、苜蓿之间不同比例的粗饲料组合与精料之间不同配比的组合效应,通过Menke的体外瘤胃发酵体系,测定不同底物的0、1、2、4、8、12、24体外产气量(GP),从瘤胃消化降解层面上探讨饲草型全混日粮对绵羊体外产气量的影响,以产气量为指标评定了混合日粮的发酵特性,进而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全混日粮。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同时,玉米秸十苜蓿+精料的配比产气量最高,小麦秸+苜蓿+精料的配比产气量较低;通过综合比较,玉米秸:苜蓿:精料=3:1:6产气量最高,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燕麦孢囊线虫生防真菌长枝木霉菌株 TL16 固体发酵最佳产孢条件,采用正交设计对其发酵基质、碳源、氮源及无机盐最优配比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 TL16 最佳培养基质为麦麸∶玉米粉∶玉米秸秆粉=3∶1∶2(重量比),添加 2% 乳糖、4% 蛋白胨和 4% 硫酸锰作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初始固料∶水为 1∶1(重量比),发酵温度 28 ℃,接种量为 15%,黑暗条件下发酵 8 d 时,产孢量最大,为 2. 48×1010 cfu/g。  相似文献   

16.
不同纤维源日粮对肉鹅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纤维源对肉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合理利用粗饲料资源,试验选择120只2周龄肉鹅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花生秧、发酵玉米秸秆和苜蓿草粉为纤维源的日粮,饲养6周,测定鹅的体重、耗料量和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及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2~4周龄时玉米秸秆组日增重最高(P<0.05),料重比最低(P>0.05),5~8周龄和2~8周龄各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玉米秸秆组和苜蓿草粉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花生秧组(P<0.01);在屠宰性能方面除发酵玉米秸秆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以苜蓿草粉或发酵玉米秸秆为纤维源饲喂肉鹅的效果要好于花生秧和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碱处理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的影响,对玉米秸秆采用2%、4%、6%、8%4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OH处理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影响显著。其中,4%-6%NaOH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前后纤维素变化差异显著,最终产气量和混合气体中甲烷比例最高。因此,4%-6%NaOH预处理是玉米秸秆干发酵较优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由平菇PL-01、黑曲霉M6.300和里氏木霉多菌株联合发酵玉米秸秆的固态发酵培养基,通过研究玉米秸秆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尿素[(NH_2)_2CO]、硫酸铵[(NH_4)_2SO_4]、硝酸铵(HN_4NO_3)、膨化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及苜蓿粉等氮源物质和无机盐添加量对联合发酵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得到联合发酵菌株固态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优化培养基配方:玉米秸秆粉100.00、(NH_2)_2CO 0.80、(NH_4)_2SO_41.80、七水硫酸镁(Mg SO_4·7H_2O)0.02、无水磷酸氢二钾(K_2HPO_4)0.06、苜蓿粉5.50及膨化羽毛粉2.50 g。在料水比1∶3及p H自然条件下,联合发酵菌株滤纸酶活力(FPA)值达13.69 IU/g,比优化前联合发酵菌株FPA酶活力的最高值提高26.18%。为利用益生菌生产固态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寻找最优培养基配方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 (T1组)、7∶3 (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1)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2)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  相似文献   

20.
《水禽世界》2013,(5):42-42
玉米秸秆发酵养鹅按发酵100kg秸秆饲料计算:(1)30kg玉米糠麸中加入0.2kg秸秆生物制剂,并搅拌均匀;(2)将搅拌均匀并加入生物制剂的玉米糠麸再加入到69.8kg秸秆粉中,并继续搅拌均匀;(3)拌匀后加入适量的水(加水量以用手攥滴水为宜),冬季加温水30~50℃,装入缸窖及池等,也可用塑料袋直接封严发酵;(4)发酵时间:5月中旬~10月中旬为2~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