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品种来源中育 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 1 995年用豫麦 2 1号与南京农业大学抗病的簇毛麦后代 92 R1 39进行杂交 ,经 6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 ,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缺点。 2 0 0 4年 8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审定号为豫审麦 2 0 0 4 0 2 0。2 特征特性中育 9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 ,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2 .1 综合农艺性状优长相清秀 ,株型较紧凑 ,幼苗茁壮 ,抗寒性较好 ;分蘖力强 ,分蘖成穗率适中 ,单位面积成穗数相对较多 ;春季起身快 ,拔节早 ;长芒 ,白壳…  相似文献   

2.
1 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3.
中麦3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品质课题组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4.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5.
两系早熟杂交水稻孟两优838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两系杂交水稻孟两优838(孟S/辐恢838)于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双亲的特征特性及安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安麦1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市、省两级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对产量、品质、抗逆性、抗病性等12个性状的同异分析也表明,该品种综合评估排名第一。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涌现出来的不可多得的品种新秀。该品种2001年8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应用双亲优势互补的杂交育种原理,以西峰20号为母本、庆农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系代号9446—6—2—1—1—3。2002年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03—2005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2006—2008年小面积推广示范,2009年、2010年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麦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2012)。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长武521是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2001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名长武521-7,审定正式定名长武521),审定证书编号:陕审麦2008010.  相似文献   

9.
襄麦25是湖北省襄樊市农科院作物所以矮败Tai1062为杂交平台,与鄂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为鄂审麦2008004.  相似文献   

10.
徐州26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小麦研究室对1983年秋从原陕西省农科院粮作所小麦室引进的F1代穿梭育种材料经过连续15年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WS8268(陕农7859/小偃6号),原代号为徐州87633。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优良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徐州26号。  相似文献   

11.
Y两优17是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良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与强优势抗倒恢复系R1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Y两优17双亲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籼稻351优1号具有高产、稳产、农艺性状较优、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了351优1号及双亲的特征特性,从制种基地选择、肥水管理、九二0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351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梁26号是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于1991年以兰天1号、8619-52、山农8057、Ci-emenp等6个亲本材料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抗条锈、丰产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兰天1号×8619-52)×[(山农8057×临汾82-5015)×((Ciemenp×82w5015)].2007年1月该品种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中梁26号.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宁麦1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秋播射阳县引进试种,2005年秋播较大面积示范试种,因其表现突出,2006年作为射阳县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品种,推广面积为0.8万hm2.  相似文献   

15.
荆楚优148系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自选优质恢复系R148与荆楚814A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及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杂交中籼协优9019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协优901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9019双亲的特征特性,从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适时播种、培育父本多蘖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巧用激素、适时赶粉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鲁棉研20号(GKz12、鲁7H1)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最新选育的抗虫杂交棉,该杂交种集双亲丰产、优质、抗虫于一体,表现杂种优势强,抗虫性好,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优良.1999年参加山东省“三○”工程抗虫棉联试,2000~2001年通过了山东省抗虫棉区试,2001~2002年通过了国家黄河流域抗虫棉区试,同时提前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抗虫棉生产试验,并已推荐国家审定.由于表现突出,2001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4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宁春47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以东北优质麦"建三江"为母本,自育优异品系1658为父本(建三江6918/1658),采用常规杂交、混合选择与系统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南繁北育和品质筛选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2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180保纯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优180系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为母本与恢复系南恢180配组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特优180双亲的特征特性及其保纯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陇春3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强抗逆作物米高梁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人感病受体小麦89122-16后,结合D1代幼胚培养挽救加代稳定技术,经早代表型变异筛选、常规优良性状选拔、分子标记及HMW-GS检测、抗锈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手段,历经10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强分蘖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甘审麦2014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