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对弱筋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皋地区进行小麦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的影响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该试验条件下,11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0 kg/hm2,施氮肥270 kg/hm2,小麦产量最高,达7 854.75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怀川916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以10月8日(寒露)播种、播量135 kg/hm2的产量9 772.5 kg/hm2为最高,此后播期每推迟1 d,产量下降56.35 kg/hm2,但迟至12月7日(大雪)播种,仍可保持产量6 765.0 kg/hm2。实践证明,该品种不仅是早、中茬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的小麦品种,也是适合晚茬种植的稳产保收的良种,随着播期每推迟1 d,应相应增加播量5.8 kg/hm2,以密补晚,可挽回晚播而减产的损失9.05 kg/hm2。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花培5号适宜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小麦品种花培5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复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A2B3(10月15日播种,播量120 kg/hm2)产量最高,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适宜播量为97.5~120 kg/hm2。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小麦适播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但近30年来,其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一直在6750 kg/hm2左右徘徊,育成在正常年景产量能稳定达到7500 kg/hm2小麦品种一直是小麦育种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本文对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品种生态类型和种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在四川盆地气候生态条件下,如能育成弱春性的"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将稻麦两熟制小麦的播种期从目前的11月上旬提前到10月20日左右,就能开发利用更多的水稻收获后的光热资源并有效避开小麦成熟期的高温天气,从而突破现有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达到7500 kg/hm2以上。由于四川盆地麦区还没有育成早播早熟型品种,相关研究也很少,因此作者认为在利用现有弱春性品种早播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的育种,以尽早实现四川盆地两熟制小麦早播早熟和超高产。  相似文献   

5.
晚播小麦优质高产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晚播冬小麦产量不稳和品质低的问题,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对河北省低平原地区晚播冬小麦施肥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210.99 kg/hm2,P2O5=188.51 kg/hm2,K2O=80.31 kg/hm2,产量可达7 964.88 kg/hm2;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4.85%的施肥方案为:N=265.64 kg/hm2,P2O5=197.99 kg/hm2,K2O=148.17 kg/hm2;小麦沉降值达到22.19 mL的施肥方案为:N=199.38 kg/hm2,P2O5=173.54 kg/hm2,K2O=108.33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1月25日,密度5.25万株/hm2,施农家肥22.5t/hm2、复合肥825kg/hm2作底肥、钾肥150kg/hm2作追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怀川916小麦超高产最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怀川916小麦超高产最适播期和播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超高产最适播期为10月5—10日,过早或过晚播种均极显著减产,尽管如此,但在10月20日最晚播种仍可保持9 062.5 kg/hm2的产量水平。可见怀川916小麦不仅是一个适合中早茬种植的高产优质良种,也是一个供作晚秋茬种植的理想品种。回归分析表明,超高产最适播量为130.0 kg/hm2,延期播种需增加播量。分析表明,从10月5日以后,每晚播1 d,需增加播量4.5 kg/hm2,增穗7.8万穗/hm2,以密补晚,可挽回因延迟播种的减产损失92.04 kg/hm2。由于株高随播种的推迟而逐渐降低,因此以密补晚而增加密度,将不会招致倒伏。  相似文献   

8.
2020—2021年参试的20个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15个,春性品种5个,单产均在5250kg/hm2以上,均可以在沿淮作为稻茬迟播小麦品种.西农99单产最高,达7303.05kg/hm2;最低是扬麦24,单产为5340.62kg/hm2.其中16个品种单产在6000 kg/hm2以上,3个品种接近6000 kg/hm2.立冬后播种的晚播小麦,其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可以符合高产要求,沿淮地区立冬后播种的小麦每hm2纯收益可达606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宁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旱作地膜小麦采用 9月 2 0日、9月 2 6日、10月 2日、10月 9日不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 ,以 9月 2 6日和 10月 2日播种的小麦冬前总茎数、分蘖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各项指标均比对照和其它播期的都高 ,产量分别达到 6 0 0 0kg/hm2 和 5 70 0kg/hm2 ,分别较露地对照增产 33.3%、2 6 .7% ,表明 9月 2 6日至 10月 2日是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对脱毒马铃薯毕引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脱毒马铃薯毕引1号春播适期,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毕引1号脱毒原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该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马铃薯产量结果依次为立春(37364.55kg/hm2)>雨水(35490.90kg/hm2)>惊蛰(30910.65kg/hm2)>大寒(25816.05kg/hm2)>小寒(24738.60kg/hm2)>冬至(20672.40kg/hm2),马铃薯新品种毕引1号在贵州毕节地区自然条件下春播的最适播期为立春前后。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在白银沿黄灌区试验分析了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成穗数,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小麦产量在6 300 kg/hm2以上时,95%的置信区间播期为-0.855 9~0.054 7,密度为-0.275 4~0.672 8,相应的播期在9月17日至9月29日、密度为231.52~338.19 kg/hm2时增产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2.
对天水干旱雨养农业区旱作地膜小麦采用9月23日、9月28日、10月3日、10月8日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9月28日和10月3日播种的小麦冬前总茎数、分蘖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各项指标均比对照和其他播期的高,产量分别达到4 851.0 kg/hm2和4 605.0 kg/hm2,分别较露地对照增产11.17%、5.53%,表明9月28日至10月3日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播期播量下小麦矮抗58群体性状表现和最终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小麦10月12日-19日播种,相对应播量为120~180kg/hm2是适宜的播期播量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5.
响水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响水县小麦最佳施肥量,结合本县实际,推荐本县油泥土地区小麦施肥量为氮(N)330-380kg/hm2、磷(P2O5)60-80kg/hm2、钾(K2O)50-75 kg/hm2;沙土地区施肥量为氮(N)240-270kg/hm2、磷(P2O5)40-50kg/hm2、钾(K2O)40-60 kg/hm2.氮肥的当季平均利用率油泥土为48.9%,沙土为38.18%.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普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1125 t/hm2的基础上,以播期12月10日,密度7.5万株/hm2,施尿素75 kg/hm2、磷肥900 kg/hm2、钾肥450 kg/hm2、锌肥22.5 kg/hm2作底肥最为适宜,产量为25.31 t/hm2,商品薯率为60.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小麦秸秆还田和播种量对小麦净产值、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氮肥是对各性状影响最大的因素,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净产值影响较小。获得小麦高产的最佳组合是N3P2K2S2D1,即施N 210 kg/hm2,P2O537.5 kg/hm2,K2O 45 kg/hm2,小麦秸秆2 250 kg/hm2,播种量10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小麦氮肥用量肥效试验方法,建立小麦产量与氮肥用量的肥料效应一元二次方程,并结合小麦和氮肥价格,科学制订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小麦氮肥最佳用量为178.5~189.9 kg/hm2,最佳产量为6 900~7 350 kg/hm2;氮肥最大用量为208.5~228 kg/hm2,小麦最大产量为7 050~7 500 kg/hm2。在此基础上,结合砂姜黑土耕地土壤特性,按照N∶P2O5∶K2O=1∶0.4∶0.4的比例,制订了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小麦施肥配方为:施用氮肥(以纯N计)180 kg/hm2、磷肥(以纯P2O5计)72 kg/hm2、钾肥(以纯K2O计)72 kg/hm2,目标产量7 12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鲁东地区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适宜播量为90万~270万/hm2。在适宜播期播量范围内,9月28日播种时应选小播量90万/hm2,10月4日播种时应选中播量180万/hm2或大播量270万/hm2,以大播量270万/hm2更能取得较好产量,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8日、9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