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南、西部地区,是由农户分散零星种植.通过精耕细作、苗间喷洒除草剂、结合后期人工拔大草,一般都可收到理想的灭草效果.至1998年以来,黑龙江省黑河、大兴安岭地区的国营农场、森工系统亚麻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北安、嫩江农管局及大兴安岭、通北林区等高寒地区亚麻已发展到3.3万hm2,占全省1/3左右,成为我省新兴的亚麻原料基地.但这些地区人少地多,而亚麻属适合大规模连片种植的作物,仅靠苗间一次施药往往不能控制后期杂草.经2000~2001年多点调查:北部新麻区有1/3~1/2杂草危害严重,尤其近两年在亚麻开花前持续干旱后期连续降雨的条件下,许多麻田草苗齐长,甚者杂草高超过亚麻,给收获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
<正> 油用亚麻,也称胡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普通亚麻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华北、西北高寒、半干旱地区主要油料作物,全国栽培面积800万亩左右。实践证明:油用亚麻具有抗低温、耐干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为了研究开发这个作物,鹤壁市农科所从1984年陆续从河北省坝上引种油用亚麻,开展了南移试验研究工作,目的在于筛选适宜品种,总结配套栽培技术,提出在我省的适宜种植区域和充分利用春白地,以增加新的食油源。  相似文献   

3.
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云南的气候特点具有发展亚麻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最近两年,云南省许多地区纷纷上马这个前景看好的产业。但是,亚麻一定会为云南省的农村经济带来巨大利益吗?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由于云南的亚麻产业链还没形成,加工能力较弱,上马种植亚麻项目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岭西属高寒地区,热量条件是制约提子种植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牙克石地区保护地提子种植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恒翠 《吉林农业》2012,(12):20-21
亚麻,分为温水麻和雨露麻两种。雨露麻是在亚麻收割后,放于露天地晾晒,通过天然雨水淋浇,脱皮去茎而制成的打成麻。所生产的亚麻纤维麻壳细致柔软,织出的布面麻壳分布成如下雨般均匀,故而译名雨露亚麻。其制品一般不染色,保持了麻的本色。同时,麻的颜色,还因当年采收的气温高低而存在不同的麻色,属纯天然物品。亚麻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作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在高寒地区气温低,早晚温差大,降雨频繁,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杂草少的气候和土壤。笔者认为雨露亚麻在昭通作为重大产业来发展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最近几年以来高寒地区麦豆种植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小麦面积逐年减少,需要尽快对高寒地区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所以在高寒地区发展水稻生产,是提升单位土地产出率,确保农民群众增收的有效措施。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常见病害的防治,保证高寒地区水稻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胡麻又名亚麻,是一种高寒干旱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性,适于在巴里坤县种植,且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种植胡麻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巴里坤县旱地胡麻栽培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亚麻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种植的密植作物,按用途分纤维用亚麻和油用亚麻。近年来,我国纤维用亚麻的种植区已由黑龙江扩展到甘肃和新疆等地,原产地的杂草也随种子调运传播至新的种植区。伊犁地区以亚麻的检疫对象——毒麦为重点,进行了防治亚麻杂草的专项研究,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综合防除技术已臻成熟。 一、纤维用亚麻田间杂草的综合防除 防除纤维用亚麻的田间杂草,重点是单子叶杂草。包括疏离黑麦草,波斯黑麦草,野燕麦,狗尾草等,重点是植物检疫对象——毒麦。……  相似文献   

9.
引进 3个亚麻品种到阳新县进行种植试验。在播种期、播种量相同的情况下 ,3个亚麻品种日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成株数以亚麻 10号最高 ,但均未达到标准成株数 ;原茎产量以亚麻 11号最高 ,每公顷达 2 6 4 0 0kg ;种子产量也以亚麻 11号最高。并对种植亚麻、油菜、小麦、蚕豌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表明亚麻经济效益最高。提出阳新地区种植亚麻的适宜播种期和播种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高纬高寒地区水稻种植实验,并对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提供了高纬高寒地区水稻种植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1.
菟丝子是亚麻田间常见的一种恶性杂草,俗称黄缠。近年来,随着当地亚麻纤维加工企业的引进、生产和亚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菟丝子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40%,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亚麻被害症状菟丝子将幼茎缠绕于亚麻茎上,常把植株成簇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于高寒地区玉米种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升玉米产量。目前为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高寒地区玉米种植区域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而且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其对高寒地区玉米种植区域延伸程度和产量的影响也日渐加重,基于此,本文就以地膜覆盖栽培对高寒地区玉米种植区域的延伸程度及产量影响为论文课题,对其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禹春熹 《农村科技》2008,(10):20-21
亚麻是伊犁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亚麻的生产发展很快。与其他作物相比,种植亚麻投入低、效益好。但是在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中,从播种到出苗,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的苗数,达到苗全、苗均、苗壮、苗齐是栽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为此,对英塔木乡、巴衣托海乡共4个村24.7公顷的亚麻田进行苗情调查,以便了解大面积生产上保苗难的问题,分析有关保苗技术措施,为大面积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亚麻作为高效经济作物,在我国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尤其在我省北部地区,因为这里具有种植亚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我国种植及初加工亚麻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致使种麻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现有的亚麻原茎初加工设备,主要以国外引进的6DY-87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青南高寒牧区进行优势牧草的种植及观测试验,分析了莞根和4种嵩草在该地区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确定了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关系的一些基本指标,总结了在我国高寒牧区人工种植优势牧草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的作物具有特点,这与地形和气候具有关系。青稞属于高寒地区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对于农民的生活起着很大的影响。青稞的利用价值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这需要一定的种植技术支持,并将其与高寒地区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具体的青稞技术利用方案,用于指导实践。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以及其利用的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黄金侠 《吉林农业》2011,(4):195-195
亚麻是一种高效的经济作物,麻茎、麻耔均能创造经济效益,因此,文章探讨了亚麻的种植技术,为今后亚麻的生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亚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油用亚麻、纤维用亚麻和兼用亚麻3种,油用亚麻即胡麻。我国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约在l000万亩以上,产量居世界第6位。我国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以纤维用亚麻为主、华北及西北地区以油用亚麻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分析甘肃山丹马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观点及方向,指出了西北高寒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托高寒地区优势资源,提出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魏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28-2830
[目的]探讨种植紫花苜蓿对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后其土壤中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弱。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2年后,土壤耕作层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7.70%1、4.45%、13.53%,而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分别下降1.63%、9.03%和12.67%。[结论]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改善土壤氮素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充分发挥其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