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麒麟菇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丽平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4):22-22
麒麟菇是由香菇和阿魏蘑杂交而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开伞后有极浓的海鲜味道、口感不亚于阿魏蘑;出菇时间比香菇和阿魏蘑早,接种至开始出菇45d;产量高于阿魏蘑。生物效率达80%;属于中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杏鲍菇无法生产的中温季节,可以向市场供应麒麟菇鲜品,调节了市场鲜菇供应的短缺,同时也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收入。我县于2003年10月从福建农林大学引种试验,现栽培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07,(4)
香魏蘑是新近培育的一种珍稀菇菌。它是以南方香菇和新疆阿魏侧耳两个不同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杂交选育的一个新菇种。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日新食用菌研究所引进试验栽培成功。其菇体形态介于香菇与阿魏侧耳之间,长菇多为丛生,朵大形美,色泽乳白带黄,菌褶延伸、水色,出菇密集,长势十分喜人。试栽880袋第1批当场验收,长袋的13cm×50cm栽培袋,平均袋产285g,最高袋产335;短袋的15cm×30cm栽培袋平均袋产153g,最高袋产175g,最大的子实体宽直径16cm,高20cm(图1)。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pH值对三种珍稀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利用常规栽培设施和生产操作管理技术 ,对不同p H值对茶薪菇、杏鲍菇和阿魏蘑的制菌袋污染率、菌丝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p H7~ 7.5茶薪菇、杏鲍菇和阿魏蘑菌丝生长最快 ,菌袋污染率最低 ,产量最高 ,p H值低于 5 .5或高于 8.5菌丝生长缓慢 ,对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 p H值低于 6,菌袋污染率极高 ,p H值高于 8.5菌袋污染率几乎零 ,但 p H6~ 7比 p H7~ 8可提早一个星期出菇  相似文献   

4.
白阿魏蘑栽培时间较短,生产中还存在着出菇困难、生物学效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们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双排菌墙出菇具有易于管理、生物学效率高等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四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俊霞  王立安  齐志广 《食用菌》2003,25(2):18-18,20
本文对四种食用菌包括圆芝6号,杏鲍菇、长根菇、阿魏蘑的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选出的最佳母种培养基为圆芝6号:小麦粒、土豆培养基;杏鲍菇、稻草,棉子皮培养基、长根菇;小麦粒、发酵料培养基;阿魏蘑、麦秸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阿魏蘑是干旱草原上的一种菇菌,它因寄生在一种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阿魏蘑肉质细嫩,味美可口,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较高。阿魏蘑还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我厂从1996年开始引进栽培,生物学效率达60%~85%。现将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阿魏蘑出菇适宜温度在8~25℃,以15~20℃生长较快,品质亦较好。本厂安排在7~8月繁殖母种、原种,9~10月做生产菌包,11~翌年4月可进行出菇栽培。 2原料与配方 阿魏蘑是一种腐生或寄生兼有的菌类,常生长在大型草本植物阿魏的根茎上,人工栽培常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真姬菇、鸡腿蘑均属中低温型菌类,现常规自然气候栽培,秋季接种菌袋,冬季长菇。因此一些企业投资建造冷库设施,进行制冷调控适温出菇,但生产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8.
阿魏蘑与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证明,阿魏蘑和杏鲍菇最佳栽培模式为菌棒半脱袋竖向畦栽半覆土栽培模式;最适环境条件为菇房温度13~20℃,空气相对湿度85%~95%;最佳栽培设施为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9.
pH对五种珍稀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pH对五种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真姬菇,酒红球盖菇的杨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蘑,杏鲍菇,真姬苦,酒红球盖菇和杨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0,5.4,6.0,5.4和6.8。  相似文献   

10.
鸡腿蘑驯化栽培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鸿 《中国食用菌》2001,20(3):16-17
本文研究了野生鸡腿蘑的人工驯化栽培,筛选出各级菌种培养基及栽培料的配方,并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培菌和出菇管理,使菌株的生物学效率达到120%,同时对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按照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标准评价了该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Pe528生活习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文林  王新丽 《食用菌》2002,24(3):13-14
杏鲍菇 ,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珍稀食用菌。 1999年 5月笔者采到一朵生长在废弃杏鲍菇菌袋上的鲜菇。经分离、高低温定向驯化栽培 ,发现该菌株具有发菌快 ,抗杂力强 ,出菇早 ,质量优 ,产量高 ,口感佳 ,杏仁香味浓。最大特点抗高温耐低温 ,是提前出菇或推迟上市的好菌株 ,现暂名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白阿魏蘑的驯化与栽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综述了产于我国新疆著名的食用菌白阿魏蘑的分类地位、分布、驯化与栽培研究概况、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菌种选育、栽培技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白灵蘑又名天山神菇,是刺芹侧耳白色变种。1996年春新疆伊犁菇农在阿魏茎根部采到一株野生菇邮寄我们研究,笔者进行孢子分离选育获得一株优良菌株。经两年较大批量的商业性栽培和试验推广表明,具有栽培技术简易,周期短,适应性强,质嫩,味鲜,色泽洁白,市售价高为25~40元/kg,颇受消费者青睐,是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珍贵食用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翅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身茂  闫永先 《食用菌》2001,23(4):31-31
翅鲍菇中文名是刺芹侧耳白色变种,拉丁文学名为 pleurotus eryngii var.nebrodensis,也有称白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刺芹侧耳)、刺芹侧耳阿魏变种(阿魏蘑)亲缘关系很近,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稀有食用菌品种之一。野生的翅鲍菇、腐生或寄生在我国新疆荒漠沙滩上生长的阿魏植物根茎上,子实体于春末夏初发生。人工栽培翅鲍菇,在国内仅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味如鲍鱼,因此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和高…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杏鲍菇菌包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效果,在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对杏鲍菇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从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菌种1号为保龄球型液化菌种,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2号保龄球型固体菌种由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试验配方:玉米芯30%,粗木屑25%,棉籽壳20%,玉米粉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茹、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白色变种等,是近年来大面积商业性栽培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其菇种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白灵菇的周年生产和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已成为生产中非常突出的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和种菇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我州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黑木耳总产达100万斤,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双孢蘑菇和平菇,其他如榆黄蘑、元蘑、猴头菌、花脸蘑和毛木耳等人工栽培实验也获得成功,即将投产。但目前菌种质量不稳定,影响栽培效果。全州100多个菌种厂,生产的菌种栽培效果各不相同,有些菌种几乎不出菇(耳),长出杂菇,或者出的菇体不大,生活力弱,易受虫害和发生烂菇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棉籽壳木屑菌种、麦粒菌种与枝条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对3种不同类型菌种的生产周期、子实体性状以及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使用枝条菌种栽培杏鲍菇生产周期为78 d,短于其他2种类型的菌种,且其单袋产量为415.52 g,子实体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达83.10%。枝条菌种是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较为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19.
白阿魏蘑肉质肥厚、色泽洁白 ,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白阿魏蘑产品的售价较高 ,再加上需求量不断增加 ,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许多菇农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不太了解 ,只是受到影响而盲目栽培 ,缺乏相应的技术 ,生产管理不当 ,导致栽培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 ,我们一直从事白阿魏蘑栽培技术研究 ,并通过推广实践 ,对白阿魏蘑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 ,现将其总结成文 ,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以期促进我国白阿魏蘑产业的发展。1 菌种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各地乱引乱繁 ,使白阿魏蘑菌种混乱 ;母种多次转管 ,一扩再扩 ,引起种性…  相似文献   

20.
(七) 出菇管理五项技术措施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养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也就是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要及时根据栽培方式,分别把菌袋搬到室内栽培房或野外荫棚畦床上。根据古田县成功经验,野外栽培比室内生态条件好,长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