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入药甘草的种子特征及鉴别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3种甘草属植物的果穗、果荚及种子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测量了果穗的大小、果穗中的果荚数,果荚的大小、果荚中的种子数,种子大小、种子直径和千粒质量.结果表明:‘胀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大,为2.93mm,‘光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小,为2.55mm,‘甘草’略小于‘胀果甘草’,为2.92mm;‘胀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大,为10.7g,‘光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小,为6.2g,‘甘草’的千粒质量介于两者之间,为6.9g;‘光果甘草’单个果穗平均种子产量最大,为0.832g,‘甘草’最小,只有0.400g,‘胀果甘草’介于两者之间,为0.688g;通过肉眼观察果穗和果荚形态学特征容易将3种甘草区分,通过研究种子形态特征和鉴别指标也可将3种甘草明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2.
甘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甘草又名甜草根、粉草、灵通、国老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云南甘草、圆果甘草、刺果甘草,定西地区栽培的甘草品种主要是乌拉尔甘草.我国的甘草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及东北省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甘草     
《天然产物分离》2006,4(6):39-39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 ),和光果甘草(G.glabra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的药材正品,其它尚有无腺毛甘草、粗毛甘草、园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及欧甘草等。豆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茎入药,为常用及大宗出口中药。甘草性平,味甘,能调和诸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强筋健骨诸多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气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及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被称为中药里的“国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接种根瘤菌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及开发优质菌剂,以无处理甘草为对照,将3种根瘤菌(Rhizobium mongolense subsp.loessense strain CCBAU 7190B、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13129、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CBAU 65237)菌液按照10 mL·株-1(675×10-6 CFU·mL-1)接种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地下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处理下甘草的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菌株处理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根瘤菌与甘草共生可以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的积累,为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甘草药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是用量较大的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随着甘草的大面积种植,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病虫害,造成甘草的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了药农的收入,影响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本文概述了甘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对广大药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秋水仙素对刺果甘草染色体倍性诱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刺果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05%、0.1%和0.2%的秋水仙素处理甘草种子16、20、24h,进行刺果甘草多倍体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以0.05%秋水仙素处理16h刺果甘草染色体的诱变率最低为7.5%,0.2%秋水仙素处理24h时刺果甘草染色体诱变率最高,为88.64%;在0.1%秋水仙素处理种子24h得到刺果甘草四倍体(4n=4x=32),此时刺果甘草染色体诱变率可达4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甘草渣纤维在烟草薄片纸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喀什市的乌拉尔甘草渣和阿克苏的胀果甘草渣为原料,对其水分、灰分、纤维素、木素、果胶等含量进行分析与对比,初步得出2种甘草渣纤维均适合用来抄造烟草薄片纸基。通过检测2种纸基的厚度、松厚度、紧度、抗张性能,及对其进行感官评吸,考察2种烟草薄片纸基的性能。[结果]由胀果甘草渣抄造的烟草薄片纸基性能更优,且由胀果甘草渣抄造的烟草薄片感官吸味较好,烟气舒适,综合评分86分。[结论]胀果甘草渣更适宜用来抄造烟草薄片纸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特异性成分甘草查尔酮A在全草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超声辅助的乙醇提取法制备新疆胀果甘草根、茎、叶和种子的提取物;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法分析以上4种样品的斑点特征;利用制备薄层法分离薄层板上的特殊斑点并对所分离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胀果甘草乙醇提取物在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酸(6∶4∶1)的薄层色谱条件下所显示的一种特殊亮黄色斑点被鉴定为甘草查尔酮A,此斑点仅存在于胀果甘草根和茎的提取物中,而不存在于叶和种子提取物中。[结论]甘草查尔酮A在甘草中主要分布在根和茎中。此结果为胀果甘草茎的药用开发及胀果甘草的快速品种鉴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最佳盐分条件,为甘草资源的人工种植和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恒温培养箱+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及不同浓度(0(CK),50,100,150,200,250,300,350 mmol/L)NaCl和Na2SO4对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亚适宜温度为25℃,高于30℃时,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越低。(2)低浓度(50~100mmol/L)2种盐处理下,光果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且盐害指数为负值;在高浓度(≥150mmol/L)条件下,2种盐处理光果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低于对照,并随着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盐害指数随之升高。(3)相同浓度下NaCl处理光果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Na2SO4,盐害指数则相反;低浓度NaCl对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优于Na2SO4,高浓度Na2SO4胁迫对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结论】在人工种植或培养幼苗过程中,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盐分条件为50~100mmol/L NaCl溶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