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枫香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来自8省(区)的20个枫香种源在上海松江进行了造林试验,2年生幼林的结果表明:枫香的树高和地径2个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且树高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造林地段间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与种源地理经度和纬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地径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南丹、南平和吉安3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三个大区:西南速生种源区,中部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中亚热带东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2.
樟树种源/家系早期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周边,太湖西苕溪,赣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建立4处试验林,包含种源试验林,种源/家系二水平试验林,通过种源试验,4个试验点各选出优良种源6个,研究表明,种源与地点交互作 显著水平,生长优良且具较高稳定性的种源有福建邵武,广西全州,贵州铜仁,道真,湖南郴州,湖北蒲圻,幼年期香樟树高,胸径生长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冻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樟幼年期种源/家系二水平试验表明,余杭试验点和遂川试验点不同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种源层次的方差分量大大高于家系层次,根据家系的生长和适应性表现,选出了36个优良家系,树高增加10-49%,地径增加10%-84%。根据香樟适应性和生长表现,进行种源区划分,将香樟种源区划分为北带种源区(I),中部种源区(Ⅱ)和南带种源区(Ⅲ)。  相似文献   

3.
大花序桉种源遗传变异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并进行种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在玉林试验点的生长比在钦州试验点的快,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比钦州试验点的高11%,18%和45%;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点间、种源间、区组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根据丰产性和稳定性参数,把18个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巨桉种源-家系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安,南安和永安三个试验点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巨桉种源及其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抗寒性能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年一年生长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巨桉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和冻害指数等性状与原产地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经度是影响巨桉生长及抗寒性的主要作用因子,而地点间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引种班克松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北美引进的9个种源班克松所做的17a的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是适合辽宁地区的一个优良速生树种,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表现都要好于乡土速生针叶树种———樟子松。班克松不同种源之间的生长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班克松各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2年生苗期、造林后5年生、8年生、15年生时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2、8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佳,它们的树高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高大4.8%、4.8%,胸径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胸径大8.2%、4.9%,材积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材积大21.1%、13.5%;而3、5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差。班克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与纬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来自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是最适合辽宁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而远离北纬46°及越向高纬度地区的班克松种源在该区表现较差。建议辽宁地区引进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并建立起优良的班克松种子园。  相似文献   

6.
北美一球悬铃木种源-家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速引种的北美一球悬铃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育,对1999年引进的北美一球悬铃木12个种源的47个半同胞家系进行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12个种源材料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不同试验地点间表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表明种源的生长表现不仅受种源内家系本身遗传特性影响,而且与所在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特异的气候因子等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可以遴选到较速生的育种材料.对47个家系材料进行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筛选,获得9个速生家系,其遗传增益在5.3 %~16.62 %之间.获得21个亚优家系,其遗传增益在1 %~4.68 %之间.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3个试验点5个马褂木种源4年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点4年生保存率有显著不同,位于桂林全州的咸水试验点(XS)总体保存率较高(88%),而位于南宁北郊的高峰(GF)(70%)、南郊的良凤江(LFJ)试验点相对较差(51%),表明参试种源在桂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地点内不同种源间保存率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云南金平、贵州黎平种源保存率较高。参试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在GF与XS试验点生长表现基本相当, LFJ试验点因管理不善整体表现较差。3地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在种源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地点和种源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种点与试验点的经纬度离差、年均温离差及年均降水量离差与试验点保存率、树高、胸径相关分析表明,经纬度离差与GF、LFJ试验点的保存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桂南试验点(GF、LFJ)对种源的选择性高于桂北试验点(XS),离试验点地理位置较近的马褂木种源有更高的适应性。根据生长表现和育种值,发现云南金平和福建武夷山种源生长相对较好,均高于广西本地(全州)种源。与广西本地(全州)种源比较,云南金平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8%、13.23%、30.05%。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李志新  李开隆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60-11362,11373
从大青杨自然分布区按纬度梯度选择10个种源,在哈尔滨、帽儿山、海林3个地点营造种源试验林,分析了各试验点大青杨树高、胸径与各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大青杨树高、胸径基本上表现出与各种源地年均温、1月均温、7月均温、≥10℃积温、无霜期、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有些因子达到显著甚至极显著水平;大青杨生长量与各种源地经度、等效纬度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表现最好的种源地位于中高经度中高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胡桃楸种源试验林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的选择。结果表明,胡桃楸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胡桃楸的主要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的相关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呈现随机变异;胡桃楸生长性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从相关系数看,年均温、年积温、日照常数和年降水量对生长有一定影响,表现为随着年均温、年积温、日照常数和年降水量的增加,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取值增大;舒兰是优良种源,材积比其他种源高出64.03%。  相似文献   

11.
木荷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地理种源变异,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
闽楠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江西、福建2省13 个闽楠种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闽楠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负相关.说明通过种源选择,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江西龙南、福建王台、西芹等苗期生长较好的种源.闽楠苗高生长以7~9 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河南火炬松种源中龄林生长量,干形特征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河南引种栽培的两批火炬松种源中龄林树高、胸径、材积、干形等特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火炬松种源生长量性状早期预测效果很差;耐寒火炬松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有一定的效果,但其遗传决定系数仅为0.50左右。一般火炬松种源原产地纬度对生长量影响较大,且与胸径呈显著负相关,反映出来自美国南部的种源在引种地生长较快。耐寒种源中,纬度与生长量旦正相关,经度与生长呈负相关,反映出美国东部高纬度低经度局部地区的耐寒种  相似文献   

14.
桤木栽培区区划和栽培区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桤木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对栽培区进行了区划,并对各栽培区进行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试验地点EGA,对桤木新引种区划分为两个生态亚区,即长江中下游丘陵区和赣、浙、闽沿海山地—丘陵区,并对各个栽培区进行了适生种源选择和种源调拨区划.合理的种源调拨,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育种增益分别为5.42%、6.74%和18.72%.  相似文献   

15.
16个竹柏种源在福建南平地区的苗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6个竹柏种源在南平地区的苗期试验结果表明:竹柏不同种源苗木,在苗高和地径生长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竹柏苗木生长具有明显的种源效应,其中苗高、地径的生长速度与产地经纬度变化无明显相关,而是表现出典型的随机变异模式.本文通过多点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3年生各种源苗木的生长,主要是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初选出福建延平、浙江金华等5个表现突出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个马尾松种源进行育苗及造林试验,初期结果表明各种源在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等性状上存在显差异。用10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16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一维和二维地理变异规律,马尾松种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与纬度呈现显的变异,与经度的关系不明显。且二次数学模型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是模拟马尾松地理变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种源生长量、材性的变异与优良种源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源试验林的生长量及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因子以及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具有中等程度的广义遗传力。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以及递增为主,年轮段基本密度呈正态分布。木材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用5年生木材密度能可靠地预测12年生木材密度。各种源生长量因子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有正有负,相关性大小与种源有关。木材密度与晚材率的正相关显著。生长量、木材密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晚材率与纬度正相关,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综合评估表明S1,S3、S20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8.
武汉引种火炬松种源基本密度的变异与综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3年炎生炬松18个种源间本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大于0.42,并随着树龄的增大而有加强的趋势。方差分析中种源、环境方差分量各占1/2,反映出遗传、环境对火炬松基本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株内径向基本密度以递增模式为主,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出早期测定是可行的。基本密度与种源原产地经度、纬度间相关系数很小,无明显的经向或纬向变异模式。种源内个体间基本密度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