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1.土壤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亩施3吨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采用生物集成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时有机小麦生产可以实现亩产量400千克的目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时可以实现亩产量700千克的目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4.5%时可以实现亩产量1 000千克的目标。近年来采用常规栽培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时小麦亩产量200~300千克,土壤有机质含量2.4%~2.5%时小麦亩产量400~600千克。只有采  相似文献   

2.
<正>1.土壤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亩施3 000千克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采用常规栽培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时玉米亩产量200~300千克。采用生物集成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5%时有机玉米生产可以实现亩产量400~600千克的目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4%~5%时可以实现亩产量1 000千克的目标。有机玉米生产实现亩产量1 000千克的目标,其土壤要求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隆回县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及与影响其分布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pH等因素。结果表明:(1)隆回县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变幅为5.37~84.64 g/kg,变异系数为28.09%,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1.09%,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北向南增加趋势。(2)不同乡镇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6个主产乡镇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且处于中等及低变异。(3)不同植烟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红壤和黄壤的有机质含量属适宜水平,其他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4)不同土壤质地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2.03~34.21 g/kg。(5)不同pH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随pH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且pH>7.0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水稻土有机质的变化规律,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27 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中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消长呈现明显差异,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前提下,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比无肥或单施化肥更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单施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土壤腐殖酸、HA、F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腐殖酸、HA、FA一直高于无肥及化肥处理,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中HA和FA的增加,HA/FA比值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减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而且长期施肥土壤有机质与易氧化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水解氮含量及产量显著正相关。易氧化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产量与易氧化有机质的相关性(r=0.8181*)比与有机质(r=0.8020)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易氧化有机质对水稻增产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为例,研究了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坡向、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生态因子与马尾松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电导率、凋落量、纤维素分解强度等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有机质含量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坡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东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西北坡高;在一定范围内,植被恢复时间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越高;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随海拔的升高而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干扰的频度和强度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干扰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就越贫瘠。  相似文献   

7.
对沪郊蔬菜主产区域的165个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测定与统计分析,评价菜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和土壤pH。结果表明,沪郊蔬菜主产区土壤平均pH 6.82,不同涉农区土壤pH呈现较大差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相对丰富,绝大部分土样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处于Ⅰ级水平;土壤可溶性盐平均含量3.5 g/kg,达到轻度盐渍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初探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肖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147-150
基于榆林乃至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采用经典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滴定所用的硫酸亚铁(铵)消耗量很大,甚至与空白接近,耗时又消耗化学试剂。笔者选取69个有机质含量在2.0~30 g/kg的土样,采用经典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和减半使用K2Cr2O7-H2SO4溶液的情况下测定有机质含量,其他条件不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典方法与改进方法,当有机质含量≤8.7 g/kg时,100%的数据符合平行测定允许差;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越来越大,当有机质含量>15.2 g/kg时,修订方法的测定结果均低于经典方法的测定结果,且只有27%的数据能满足平行测定允许差,不宜采用上述测定方法。该有机质测定改进方法,特别是当有机质含量≤8.7 g/kg时,既节约了化学试剂,又节省了配置试剂和滴定所用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茶园土壤的肥瘠直接关系着土地生产力的高低。据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对山东省茶园土壤测定结果,全省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仅在0.9%左右,有的仅在0.7%上下,比上世纪五十年代下降40%左右,比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有下降;许多地区的土壤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有明显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0.
灌溉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对塿土剖面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塿土12年连续施肥后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研究发现,施肥使有机质、全P在耕层(0~20cm)与CK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肥可以显著影响0~200cm土壤剖面有机质的含量;PK处理土壤剖面存在P素适度下移,120~220cm全磷含量呈现峰值;施肥对塿土耕层及0~300cm剖面全K含量几乎无影响;塿土粘化层可以减缓养分的下移;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NO3--N与CK比较有适度增加,对培育土壤肥力有利。  相似文献   

11.
胶东半岛蓝莓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蓝莓土壤的肥力状况,采用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对青岛沃林农业公司蓝莓生产基地60个土样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样本中,仅有20%的土壤pH处于最适蓝莓生长的范围内;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仅为13.649g/kg,有机质含量>10 g/kg的土壤样品仅占20%左右。此外,不同种植基地间土壤的养分含量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很高,尤其是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效硼的含量,样本间的变异系数均大于50%,说明基地间的养分含量不平衡,波动幅度很大。以上分析认为,对蓝莓主产区的土壤pH有必要进行调节,同时如何提高种植基地的有机质含量及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全面了解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科学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以该地区处于盛产期的9个果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园表层土壤的pH、有机质以及有效态的N、P、K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明显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充足,70.7%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超过了30 g/kg;79.3%的土壤样品碱解N含量超过120 mg/kg,仅有4.8%的土壤样品碱解N表现缺乏;18.3%的土壤样本速效P含量表现缺乏,仅有8.5%的土壤样品缺乏K素。从整体上看,果园的土壤pH和有机质空间变异较小,而有效P和有效K分布不均衡。此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的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56.1%土壤样本的pH<5.5,在猕猴桃适宜生长范围pH 5.5~7.0的样本数只有32.9%。76.9%的土壤样品碱解N含量超过了150 mg/kg;62.2%的土壤样品速效P含量超过了50 mg/kg。因此,需要及时提高果园土壤养分管理水平,建议适当调整施肥策略,根据果树生长需肥规律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果园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和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不同植烟土壤类型腐殖质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张家界5种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的腐殖质含量、组成、性质。结果表明:胡敏酸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黄壤>水稻土>黑色石灰土>红壤>紫色土;富里酸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黄壤>水稻土>红壤>黑色石灰土>紫色土;胡敏素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胡敏酸/富里酸(HA/FA)为: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红壤>黄壤。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黄壤>黑色石灰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紧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稳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红壤>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松/紧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紫色土>红壤>水稻土>黄壤>黑色石灰土。这说明5种植烟土壤类型中黄壤的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紫色土的腐殖质品质最好,水稻土和黑色石灰土的腐殖质含量和品质均为中等,红壤最差。各腐殖质组分与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胡敏酸和松结态腐殖质可作为衡量植烟土壤肥力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贵政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87-191
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时空变异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土壤养分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成逐年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主要受耕作方式、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质地、成土母质及施肥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实施有机质提升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衡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爽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84-89
本研究利用2017年墨脱县农田测土配方项目土壤调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墨脱县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以期为墨脱县耕地土壤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前墨脱全县土壤SOM、AN、AP和AK平均含量为89.18 g/kg、201.25 mg/kg、11.23 mg/kg、313.17 mg/kg;9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水平;83%的土壤样本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稍丰等级;84%的土壤样本速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中等以下肥力水平;46%的土壤样本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SOM、AK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AN含量由北至南呈升高趋势,土壤AP整体上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墨脱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素养分较丰富,磷素养分缺乏现象普遍,钾素养分部分区域缺乏。为提升墨脱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各乡镇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6.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贵州省铜仁市202个植烟土壤样点进行了取样测定,采用地统计学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47~59.81g/kg,碱解氮27.33~241.32mg/kg,有效磷1.50~115.96mg/kg,交换性钾46.20~977.10mg/kg。铜仁市植烟土壤中有机质和交换性钾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应适当控制相应肥料的施用;33.70%的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30mg/kg,建议这些区域适当控制磷肥的施用量;30.70%的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mg/kg,建议这些区域注重增施磷肥,以满足烟草正常新陈代谢和品质形成的需要。铜仁市植烟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均呈现由东往西增加的趋势,在垂直分布上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钾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农田开垦年限不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6~8%左右,速效氮100ppm,速效磷5~8ppm,耕作施磷多年的可达8~15ppm,但仍属缺磷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可达180~250ppm,是富钾、缺磷的地区。虽然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大,但春季低温少雨,肥力释放慢,在生产上增施肥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在什么施肥水平下获得的产量较高或肥料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烟稻轮作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三大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群数量间的灰色关联关系,以烟草品种K326(烤烟)为材料,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3个不同的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则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烤烟移栽后45d达到最大值;土壤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规律性变化,烤烟移栽后60d达到最大值,且数量上表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钾含量与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影响最大时期分别在烤烟移栽后90、30和45d;随着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的增加,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随之增加,有机质含量则随之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基施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有着良好的影响,这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烟土壤改良上的应用及烤烟生产中养分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史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55-257
为了研究土壤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分别在校花房地、南区野生大豆地和瓦房店人造湿地采集9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校花房冬小麦地平均有机质含量最高,达到了11.34g/kg,南区野生大豆地有机质含量为8.97g/kg,瓦房店人造湿地有机质含量最低为8.33g/kg。经过方差分析,校花房冬小麦地有机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南区野生大豆地和瓦房店人造湿地的有机质含量;南区野生大豆地的有机质含量也极显著地高于瓦房店人造湿地的有机质含量。校花房的两期播种冬小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南区不施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施盐碱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瓦房店人造湿地的自然状态和芦苇的有机质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野生大豆地和水稻地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高光谱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利用美国ASD FieldSpec FR地物光谱仪,在室内条件下对经过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土壤样品光谱反射率不同变换形式与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土壤光谱变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元回归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波长492 nm、663 nm、1221 nm、1317 nm、1835 nm和2130 nm处,采用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好,决定系数R2为0.909。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为精准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