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我国农药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项目自2003年正式开始。农药官方评议工作主要从对比研究国外通报措施与我国相关法规标准、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调查我国生产实际和进出口贸易情况等方面入手,分析通报措施对我国相关农产品和农药产业的影响,对外做出评议,对内提出管理和风险预警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我国农产品市场和产业、保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本文对近年评议过程中专家评议环节涉及农药残留限量制修订内容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通报类型相对应的评议所应涵盖的具体内容,从中发现了一些实际性操作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WTO成员共发出农药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337份,主要涉及农药登记、评估、市场准入、标签等管理法规的制修订,农药产品的登记批准和限制使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修订等方面。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农药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专家对国外通报措施与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比对研究,结合我国生产实际和进出口贸易情况,对通报措施对我国相关农产品和农药产业的影响进行风险分析,对外做出评议,对内提出管理建议和风险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6届年会上,来自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成员国代表,对新推荐的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特色作物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原则、风险分析原则、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法典作物分类修订草案等15项议题进行了审议。大会审查并通过了啶虫脒等43种农药在动、植物产品中的600余项残留限量标准草案。这些新制定或修订的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将对今后国际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63年开始,CCPR就作为CAC的一个综合主题委员会开  相似文献   

4.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食品和农产品公平贸易意义重大, 各个国家及组织均对其非常重视?发达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体系中, 农药的限量并不都是利用本国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 也包含进口限量和一律限量, 其中一律限量成为发达国家保证本国消费者安全的一种手段, 也成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发达国家的限量标准相比, 我国限量标准数量明显偏少, 为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 我国可借鉴欧盟?日本等的做法, 对于在其他国家已登记使用而我国没有登记使用的农药进行分类, 根据残留检测方法的定量限, 制定一律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农产品及食品中允许摄入的农药残留量的最大值。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不仅是判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时也是各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保护本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农业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欧美等国家有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及管理程序,制定了《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和《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导原则》,对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6.
韩国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对于没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所有农产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我国是韩国的主要农产品贸易国,该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影响。本文概述了韩国农药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分析了可能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和农药品种,提出了减少贸易影响的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接受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份WTO-TBT/SPS农药领域通报,主要内容为农药等化学品管理法规及标签、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作物分类等技术标准.涉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通报占总数量的81%,主要为6 888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修订、残留定义、作物分类、豁免限量等内容.2012年,我国向WTO成员发出了2个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SPS通报,涉及172种农药、346项最大残留限量.本文分析了主要通报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和涉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法规的通报内容,讨论了做好农药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涉及农药残留问题的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的仲裁标准,也是各国政府制定本国农药残留限量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标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和消费者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法典农药残留评估计划的制定原则及2013年-2015年度评估计划,结合我国农药登记使用情况,系统分析法典标准制修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对我国如何积极应对、主动参与法典限量制修订工作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水果农药残留管理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主要水果贸易国在水果农药残留方面的标准情况概况。相对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水果上设立越来越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我国的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订和研究还比较缺乏,迫切需要根据国际食品法典要求和我国及其主要水果贸易伙伴国的水果生产和农药管理实际,制订或修订我国水果农药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两岸稻米贸易的障碍,促进贸易顺畅,本文对两岸稻米的农药残留限量、重金属、真菌毒素限量等卫生安全标准做了详细比较分析,得出两岸农药残留限量差距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加快两岸对稻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制修订,关注禁用物质两岸检测方法检测限的不同而引起的限量标准的差异,结合两岸生产实际及农药残留限量的特别关注点,制订合理使用农药规范,及制定大陆与台湾稻米管理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梨中噻虫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0%噻虫胺悬浮剂在梨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NH2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UPLC-PDA) 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2.5 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胺在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0%~3.3%;噻虫胺在梨中的定量限为0.05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噻虫胺在梨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12.0~16.4 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按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06和0.09 g/L,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后采样,梨中噻虫胺的残留量为<0.05~0.13 mg/kg,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 (0.4 mg/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覆盖下植物残体分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子午岭次生林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下植物残体的分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植物残体腐解速率为苜蓿>玉米>大油芒>辽东栎>沙棘,添加氮素比不加氮素的植物残体腐解速度快。根据腐解残留量的变化可将腐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快速分解阶段(0~1个月)、分解停滞阶段(2~7个月)、缓慢分解阶段(8~12个月)和趋于稳定阶段(13~15个月)。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植物残体腐解速率和腐解时间进行拟合,发现玉米、苜蓿、大油芒、辽东栎、沙棘分解95%所需的时间(T0.95)分别为43.73、23.35、52.56、108.1和161.1个月,且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3.
Residue trial data reported by the Joint FAO/WHO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s (JMPR) have been reviewed to establish whether or not the resulting residues in harvested commoditie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pesticide application rate used on the crop. Numerous sets of trials were identified where the only parameter varied was application rate or spray concentration. Analysis of this database in terms of application rate, spray concentration, formulation type, preharvest interval, crop, pesticide, residue level and application type confirms that residues scale with application rate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use of the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 by regulators and those interested in evaluating pesticide residue data will improve pesticide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4.
桃中残留有机磷农药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洗洁精、食用碱、洗洁精加食用碱水溶液和自来水。对喷施过有机磷杀虫剂甲基对硫磷、毒死蜱的桃子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证明,食用碱水溶液对农药残留去除效率可达34.26%~57.23%,对毒死蜱药后7d采摘的鲜桃处理后基本可达食用标准.而甲基对硫磷仍然超标,供试洗洁精无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比例推算是指农药使用剂量与收获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假定该施药剂量与残留量的比例推算关系独立于作物类型、农药种类和施药方式,则超过临界良好农业规范(cGAP)标签范围±25%的施药剂量所导致的农药残留量将可以按比例进行归一化调整,从而增加了可用于评估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的残留数据。对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将比例推算应用于评估农药MRL的历史背景、制定过程以及最终提交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审议的比例推算应用指导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采用比例推算法评估MRL的10项指导原则。使用比例推算法有利于增加评估农药MRL时的残留数据,推进农药MRL标准的制定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用薄层扫描法从市场所售的橘子中的检测出硫磷超标残留,以提请有关部门加强对食物中农药残留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植株、稻米、稻田水样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稻、稻米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水(7∶ 3,体积比)提取,水样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HPLC-UV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田水中的添加水平为0.050~1.0 mg/kg时 ,回收率为88.44% ~94.10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9% ~10.57%;在植株、稻米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在0.10 ~1.0 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86.29% ~101.1% ,84.49% ~105.5%和88.69% ~93.27% ,RSD分别为11.28% ~13.68% ,2.62% ~6.73%和6.72% ~8.89% ;在稻米中的检出限为0.018 mg/kg,定量限为0.061 mg/kg;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 ~1.61,1.93 ~2.04和2.01 ~2.14 d;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间隔期为7 d时,稻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18.
氟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建立了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5×10 -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85.4 %~95.8 % ,变异系数为2.3 %~12.0 %  相似文献   

19.
烯啶虫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田水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土壤样品用水提取后经二氯甲烷萃取;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依次用水、丙酮提取,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及柱层析净化;HPLC-UVD检测。当烯啶虫胺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1~5 mg/L和0.1~5 mg/kg,在植株和糙米中的添加水平为0.2~5 mg/kg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2% ~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在1.9% ~12.9%之间。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中方法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1 mg/L和0.1、0.2、0.2 mg/kg,检出限(LOD)分别为0.04 mg/L和0.04、0.08、0.08 mg/kg。温室模拟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以推荐使用高剂量的20倍(有效成分1 500 g/hm2) 施药,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0.58、3.31及2.70 d,消解速率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于大田分蘖期按推荐使用高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112.5 g/hm2)分别施药3次和4次,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7 d后采样,糙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低于LOD值(0.08 mg/kg)及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5 mg/kg)。  相似文献   

20.
干旱荒漠条件下残茬分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大豆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条件下残茬的腐解率、腐解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和C/N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残茬的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腐解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腐解率分别达19.7%和18.5%,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有机C的分解率均为19.2%;腐解残留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存在不同的变化,有机C的含量变化不大,N的含量则是先逐渐上升,6个月后基本不变,K的含量前1.5个月迅速下降,1.5~3个月缓慢下降,然后基本不变;整个腐解过程是N的固定过程,N的释放量和释放率均为负值,K的释放集中在前1.5个月,释放率达75.8%;腐解残留物的C/N比先迅速下降,6个月后基本不变,最终为3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