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加格达奇地区10个种源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木材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密度最大的为天桥岭种源(0.462 g?cm-3),最小的为小北湖种源(0.422 g?cm-3);基本密度变异系数最大为鸡西种源(12.04%),最小的为露水河种源(6.43%)。气干密度最大的是天桥岭种源(0.562 g?cm-3),最小的为小北湖种源(0.506g?cm-3),气干密度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小北湖种源(15.41%),最小的为露水河种源(7.59%)。10个种源的长白落叶松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均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天桥岭种源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均大于其他各种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结果,揭示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主要特点是:呈现纬向为主,经向为辅,经纬双重正向的渐变模式。影响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水份。利用长白落叶松种源生长与其环境因子线性相关显著的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将长白落叶松划分成四大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大石头种源区编号(Ⅲ)、和白河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加格达奇地区长白落叶松10个种源树高、胸径的调查,对10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树高、胸径、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变异,且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显著,多重比较后天桥岭和穆棱种源为加格达奇地区长白落叶松生长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林木碳储量研究中非破坏性取样方法进行探究,通过对比树干1.3 m处木芯样品含碳率与树干平均含碳率数据,发现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利用回归分析计算出直线方程y=0.908 2x+4.379 4,R2=0.842 5,方程拟合程度达到理想水平,利用1.3 m处木芯样品含碳率推算树干平均含碳率方法可行。对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的生长、材性、含碳率、干材生物量、碳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最终筛选出生长优良,固碳能力强的种源。结果显示:干材生物量与碳储量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1.33%和21.3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碳储量与生长性状、干材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相关不显著。通过方差分析与Duncan法多重比较,最终选择出小北湖与白刀山两个种源为高固碳能力种源。小北湖与白刀山种源单株干材碳储量分别为74.38 kg和69.27 kg,二者平均值高出总平均值27.83%,比对照CK高出54.45%。以现有试验林为标准,若选择小北湖种源,则每公顷固碳27 297.46 kg,比利用碳储量最小的露水河种源造林每公顷固碳量高47.85%。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质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16年生长白落叶松6个种源进行生长和材性分析,结果表明:(1)树高、胸径、冠幅3个生长性状种源间的变异较大,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4个木材材质性状种源间变异较小,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源内个体间;(2)基本密度受较弱的遗传控制,其余6个性状分别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3)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性地理变异的基本模式是以纬向为主,温度、年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性的主导因子;(4)较低纬度、低海拔的白刀山种源为生长和材质兼优的优良种源,其次是大海林和和龙种源。  相似文献   

6.
对龙江县错海林场11年生长白落叶松11个种源和10年生兴安落 叶松17个种源试验林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分化明 显,遗传变异稳定,种源生长早晚期高度相关,4~5年可作为种源早期选择的初选 年龄;种源地理变异,长白落叶松是以经度为主要变异方向。兴安落叶松则是以 经度、纬度、海拔为主要的三重渐变;分别将长白和兴安落叶松种源划分三个类型, 即速生丰产型、中等类型和慢生低产型;选出优良种源,长白为大海林、白刀山和 小北湖三个,11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可分别获得11.2%、15.5%和38.5% 的遗传增益。兴安选出优良种源两个,即友好和乌伊岭种源,10年生时,树高、胸 径和材积可分别获得14.6%、30.3%和77.4%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加格达奇区10个种源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伐倒木进行取样,分析研究该10个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存在差异,各种源树高平均变异系数为7.31%、胸径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98%、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17%。不同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天桥岭种源生长因子表现优良,胸径、材积均大于其他各个种源,且天桥岭种源材积变异系数低于平均值,说明该种源性状较为稳定。因此,认定天桥岭种源的长白落叶松为加格达奇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吉林松花湖试验点4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性状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吉林地区及毗邻地区最佳种源为白石山种源,其树高、地径分别超出其余14个种源平均值的45.7%和28.9%;超出最差种源的68.4%和55.7%。较好种源为松江河青川、和龙、长白县海拔1075m种源。对各种源多性状及地理气候因子分别进行PCA分析,综合划分出4个种源区,即白石山种源区(Ⅰ)、长白山中低海拔种源区(Ⅱ)、小北湖种源区(Ⅲ)、长白山高海拔种源区(Ⅳ)。估算树高、年高生长量、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814、0.8959、0.8291,若选择最佳白石山种源造林,幼林期树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5.1%和20.3%。  相似文献   

9.
以带岭试验点15年生大青杨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大青杨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评选优良种源并进行优良种源区的划分。结果显示:8个种源11个个体15年生胸径的变异幅度为8.60~30.5 cm,平均值是15.97 cm,超过平均值的有5个种源、6个无性系,占参试种源的62.5%,其中加格达奇种源的C7为最优种源中的优良个体,15年生胸径20.10 cm,大于群体平均值26%,年平均生长量达1.34 cm;从大青杨种源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得出:胸径、材积在种源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看出,不同种源生长量存在着很大差异;综合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优良种源,加格达奇、延边、苇河3个种源入选,其中加格达奇为最优种源,胸径、材积、指标均排在第一位;依据种源划分原则,划定为两个种源区,即长白山种源区和小兴安岭种源区。依据种源林15年的试验结果,确定长白山种源区最佳种源是延边;小兴安岭种源区最佳种源为加格达奇。  相似文献   

10.
兴安落叶松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兴安落叶松17个种源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主要受3个因子的影响。经度和海拔为主,纬度为辅,呈现出水平和垂直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对生长性状和各种源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个种源区: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对各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选出乌伊岭和友好种源为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种的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树种的群体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提供了该树种是如何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的基本信息。因此交配系统研究可有助于:(1)推测群体的基因型组成;(2)分析多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程度;(3)推测种子园的种子质量及提供种子园营建设计的有关信息;(4)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于分析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在落叶松的10个种和3个变种中,目前已报道了2个种的交配系统:一个是美洲落叶松(L.laricina[DuRoi]K.Koch),另一是欧洲落叶松(L.deciduaMiler)。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交配系统的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同功酶标记:(1)测定和比较这3个兴安落叶松种间及种内群体的异交率;(2)比较与其它针叶树的交配系统差异;(3)推测群体内自交或双亲近交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由6个酶系(PGI,MDH,6PGD,AAT,PGM及SDH)产生的7个多态性位点的同功酶标记分析了我国3个落叶松种(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共9个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结果发现兴安落叶松的加格达奇(内蒙古)群体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异交(tm=0.986±0.081)。华  相似文献   

12.
承德县试点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八年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在河北省承德县所进行的落叶松属种和种源选择研究的结果。该试验用同一批材料在两种立地上造林,八年的数据表明,在供试的五种落叶松中,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优于其它几种。各种落叶松在生长力、物候期方面均表现有种内的种源间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无地理规律性,与国外报道的落叶松属种内遗传变异模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苗与各优良种源苗(2年生)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26.8%~46.9%之间,平均为32.8%;各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青山种源杂种苗高生长最快,为49.21cm,小北湖优良种源苗高生长最慢,为22.6cm,青山种源高生长比小北湖种源高生长快117.7%;23个落叶松各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黑龙江青山Q6号家系(58.04cm)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家系(22.6cm)快156.8%.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17.5%~46.9%之间,平均为26.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geographic provenance test of nine years oldlarix olgensis in Liangshui Natural Reserve of our university, a study on the geographic varition and the primary selection of the best provenance ofLarix olgensis was carried out.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The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Larix olgensis have rich and wide genetic variation, and exist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latitude and longitude in collection area. General trends are enumerated below: Provenances at lower latitude and more west longitude have lighter thousand seed weight, short growth period, higher increment, wide branches, rich leaves and crown as well as worst adaptabillity. It is a dual-way variation along with two directions of latitude and longitude, and also embodies a change gradually in climate condition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temperatures in seed production site, especially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January and ≥10 °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produce geographic variation forlarix olgensis. 2. The variation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in periodic biological phenomena and growth rhythm trends are that: 1 both of the provenances from Changbai Mt. (III) and Dashitou(IV) at low latitude belong to the centralized growth type, and have shout growth perio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provenances is that the provenance from Changbai Mt. grows well in all time, Dashitou provennce is well only in later period; 2 the provenance from Baidao Mt. (II) at middle latitude belongs to even growth type and has longer grpwth period, this provenance has higher increment in early and later periods relatively; 3 Xiaobeihu provenance at high latitude is a growth type among II. III and IV provenances and has a general growth period, the provenance grows better in middle time and worse in later time. 3. The best provenance in Liangshui Natural Reserve and its meighbourhood is Dashitou Procenance, which growth in height, diameter and volume has exceeded 16. 28%, 46. 27%, 30. 58%, 78. 20, 82. 00% as well as 392. 00% by comparison with the mean value of the contrast and the worst provenanc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from the height growth of three, five, seven and nine years oldLarix olgensi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rder 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ake early selection of the provenance. Meanwhile, data from juvenile and mature of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also 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arly selection. 4. The provenance heritabilities of nine years oldlarix olgensis in Liangshui Natural Reserve are follows: The heritability of the height growth (h2) is 0.79; The heritability of the diameter breast height (h2) is 0.791; The geretic gain is 24.5% and 40.36%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长白落叶松几种酶活力及在种源早期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季节测定了 8个种源长白落叶松 4种酶活力 ,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快的种源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弱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 ,4种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各种酶活力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且与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回归分析表明 ,过氧化物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的负相关性较低。初步研究表明 ,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可成为长白落叶松种源早期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杜坤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19-21,41
通过对198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各种源胸径、单株材积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适应小陇山林区立地气候条件的日本落叶松种源是辽宁恒仁,其次为宽甸。  相似文献   

17.
木荷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初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环境条件差异而迥异.在中心分布区的福建建瓯点,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相关性显著,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南部;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种源高径生长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仅发现侧枝总数和树冠浓密度与产地纬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部;而在较高海拔区的浙江庆元点,由于环境相对恶劣,木荷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偏北部种源的早期生长表现较好.基于种源幼林测定结果,分别从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区初选了一批速生用材和生物防火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8.
针对福建建瓯的7年生33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研究揭示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并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表明,木荷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变异,其中以材积指数的种源变异最大。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产地温度影响,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来自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产地的木荷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小。木荷各性状间也存在相关性,其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除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外,不同重复间的微立地效应也非常显著,在较差立地条件下,木荷种源的生长量较小,但木材基本密度呈现增大趋势。基于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进行种源聚类,可大致将木荷划分为中心种源区、中部种源区和北部种源区3个种源区。同时,以高于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种源总体均值为选择标准,分别初选出17个速生型和11个速生优质型木荷优良种源,其中多数优良种源来源于南岭山脉—武夷山脉的中心种源区。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遗传改良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落叶松遗传改良的可能性及其潜力。其主要论点是:(1)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遗传力较高;(2)落叶松个体选择效果明显.12~13年生的子代测定表明,家系间差异显著,遗传力很高,按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3)落叶松种间杂交优势明显、稳定,在F_2代申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