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五代,常年第二代幼虫于七月上中旬在早稻穗期、第三代于八月上中旬在中稻圆杆至拨节期与双晚分蘖期、第四代于九月上旬在双晚孕穗抽穗期造成为害,鄂东同双季稻区还有第五代发生。目前药剂防治是控制稻纵卷螟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减少稻田中的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自1981~1982年在我省江陵县纪南区混栽稻区,选在控制用药的稻田,结合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研究,对自然天敌种类(主要对寄生性天敌)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其观察的方法是: 1.将稻纵卷叶螟各世代划分为卵期、1~2龄、3~4龄、5龄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六个年龄阶段,用人工接虫、卵与在大田直接采虫、卵的方法观察各阶段的寄生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郭世平,杨再学(贵州省余庆县植保站564400)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4~5代,以第三、四代(全国划分标准)为主害代,常年第三代幼虫在6月中、下旬为害中稻分蘖盛期;第四代幼虫7月中下旬至8月初为害...  相似文献   

3.
纵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分布,对它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现将我们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于下。一、发生世代和各虫态历期 (一)发生世代 1.越冬目前仅发现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的低龄幼虫,未发现其它寄主。稻纵卷叶螟在本市不能越冬。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卵和幼虫也不可能越冬。围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危害程度除了受迁入虫源和寄主生育状况的影响外,还和天敌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几年来,对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跟随关系、控制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调查与分析,情况如下。一、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根据几年来的调查,河南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有48种,隶属于6目20科。其中卵期天敌五种,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为优势种,幼虫期天敌24种;蛹期天敌4种;成虫期天敌10种;重寄生天敌三种。以下10种为稻纵卷叶螟天敌新记录: 幼虫期天敌:1.腹沟茧蜂Microplitis sp., 2.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3.黑斑足突眼隐翅虫Stenus cicindela,4.小黑足突眼隐翅虫Stenus veecundus。  相似文献   

5.
在稻田搭建尼龙网大棚,进行网内和网外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对比调查和卵巢解剖,明确了韶关市2008年早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虫源性质,二(1)代虫源是外地迁入型,三(2)代属部分本地、部分迁入型,四(3)代为迁出型.从虫源增长指数角度分析指出,迁入期早,三(2)代本地虫源多是稻纵卷叶螟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2,15(2):20-20
稻纵卷叶螟是思南县水稻上发生频次高、危害最烈的害虫。在各年度间全县田间均有不少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天敌寄生 ,通常年份天敌寄生率在10%~30 %左右 ,有的年份天敌寄生率高达70%以上。寄生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的发生程度 ,是不容忽视的自然控制因素。为了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和控害情况 ,近年对全县稻纵卷叶螟各代幼虫的寄生天敌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1观察方法在各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期按各龄分别采集50头幼虫于室内进行分头分管饲养 ,于每天6时 ,12时 ,18时分3个时间对各管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从各头幼虫…  相似文献   

7.
1996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许瑞秋(福建省古田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52200)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因素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有明显回升。1996年福建省古田县双季早稻和单季中稻的稻纵卷叶螟主害代...  相似文献   

8.
稻显纹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exigua(Butler)是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近缘种,目前主要在我国西南稻区发生为害。为了明确稻显纹纵卷叶螟在四川省犍为县冬后的虫源状况,我们开展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冬后虫源结构调查,观察了冬后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了温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犍为县舞雩乡和罗城镇稻显纹纵卷叶螟冬后虫源密度分别为7.09头/25丛和5.50头/25丛。调查时稻显纹纵卷叶螟主要以蛹为主,有少量幼虫。稻显纹纵卷叶螟越冬代雌雄蛹重分别为11.56 mg和11.82 mg,性比(雌∶雄)为1.29∶1,蛹被寄生率为16.5%。20℃、22℃、24℃和室温下稻显纹纵卷叶螟越冬代蛹羽化率分别为44%、38%、52%、43%。不同温度下,稻显纹纵卷叶螟产卵量及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于开春稻显纹纵卷叶螟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方玲  林华锋 《昆虫天敌》1993,15(4):167-170
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1-5龄幼虫与捕食性天敌共存时的试验时及对照处理中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数量变化,把由于天敌捕作用所导致的数量变化信息区分出来,据此讨论捕性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的选择捕食比率。得到: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粽管巢蛛和食虫瘤胸蛛对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有较高选择比率;而青翅蚁形隐翅虫则对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有较高的选择捕食比率。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具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种群数量消长复合数理预测式。通过与该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的模型耦联,可以定量、动态地预测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和虫源性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雌蛾卵巢解剖及风场分析,对2010年江苏仪征市单季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3代基本为迁入种群,分别在7月19-22日、26-27日、7月29-8月1日,出现3个明显的迁入峰;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种群,分别在9月4日、7-9日、11日、16-17日、19-21日出现明显的蛾量突减现象.同时对迁飞高度(850 hPa)的高空风向分析表明,在这个区域内的第3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从南方迁入,而第4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向南回迁.第3代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卵量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后讨论了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仪征市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祧源县1965~2007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及1977~2007年的天敌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2003~2007连续5年稻纵卷叶螟猖獗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3.
莫红星 《广西植保》2015,28(2):32-34
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为近10a来该虫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第3代发生和为害面积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第4、5代连续重发。经分析认为:虫源基数大、气象条件利于迁入、田间小气候及水稻种植制度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是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我县平均寄生率达28.6%,高的年份能达70.7%,能明显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近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消长报道较多,而对其寄生作用未有进一步探索。为此,根据1982年至1986年的大田系统调查资料,笔者对其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84—1985年,在思南县塘头双季稻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两年来,5—10月分期分批从大田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各代各龄幼虫,室内饲养至化蛹、羽化,调查其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 一、主要寄生蜂和寄生率 从饲养的888头幼虫中观察到:有398头被天敌寄生,主要为寄生蜂,计有: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螟黄抱缘姬蜂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我们在不同世代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采集各龄幼虫共1400头,并经饲养观察,取得各龄幼虫寄生性天敌共10种。现将它们的寄生率表列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应用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发生期预测的回归模型,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发生程度预报准确率迭100%,第三代和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报结果基本吻合;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的虫量影响预测准确率,异地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以及两大类天敌对其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论述了对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既更好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si Nixon)是稻纵卷叶螟专性单寄生天敌。为我县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天敌的优势种类。控制效应高而稳定:主害代(四(2)代)寄生率达10.7—70.7%,平均为28.6%。能左右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程度。为此,自198O年年开始,我站与开展稻纵卷叶螟测报同时,  相似文献   

20.
罗承云  罗清 《广西植保》2007,20(Z1):26-28
4a的调查发现,稻纵卷叶螟第2代发生在浦北以迁入虫源为主,田间监测除做好第1代发育进度和对早稻田蛾量调查外,特别要监测迁入虫源的动态,着重对其田外栖息地进行调查,才能真正掌握虫情,及时施药防治,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