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覆盖材料对大棚内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普通塑料薄膜和光生态塑料薄膜两种覆盖材料为试验材料 ,研究它们对大棚内番茄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生态塑料薄膜比普通塑料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增温性 ,同时可以促进番茄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塑料薄膜不织布和遮阳网覆盖黄瓜试验初报刘才宇,王建军(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合肥230031)(宿县芦岭镇农技站,宿县234100)农用塑料薄膜、不织布和遮阳网是蔬菜设施栽培中极为重要的覆盖材料,为探明各材料的保温性能及增产效果,我们于1994年春在日...  相似文献   

3.
靠太阳辐射加温的温室,叫日光温室。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具气密性强,采光和保温性能好,建造成本较低等特点,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广大农村地区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种植蔬菜作物。近年来,在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温室结构的改进,内外多层覆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4.
蔬菜秋延后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秋延后设施栽培是在低温霜冻来临之前,采用塑料薄膜或其它材料进行覆盖,使蔬菜免受冻害,以达到延长蔬菜生育期和产品上市期,提高产量和产值,实行蔬菜产品均衡供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棚室蔬菜生产中,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塑料薄膜,其本身价钱也较贵,如果不能科学地使用及维护薄膜,不但会降低薄膜的寿命,而且影响栽培蔬菜的生长,无疑会增大开支,降低种植蔬菜的产量、品质及效益,所以在生产中科学地使用及维护薄膜是很重要的一环。科学使用及维护薄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严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22-6824
采用模拟田间试验和仪器测量方法,研究了常温可逆温致变色农用塑料薄膜光谱透射率及其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透明塑料薄膜)相比,变色塑料薄膜在400-900mm部分透过率在30%~50%,遮阳效果显著;变色塑料薄膜具有极好的阻隔紫外线能力,在190-340mm部分透过率在0~10%,最大下降幅度高达100%;变色塑料薄膜在变色状态和非变色状态时的光谱透射率在可见光和红外线部分(380~900nm)变化率在40%~60%,红/白变色塑料薄膜的光谱透过率下降幅度较黑/白变色塑料薄膜要大;变色地膜覆盖在高温时可使地温比普通透明地膜低3—4℃,低温时迅速升温,较普通地膜高出2~3℃,降温时,地温较普通透明地膜高1~2℃;变色棚膜覆盖,中午强日照时温度比普通棚低3~4℃,而太阳初升时迅速升温,温度较普通棚高出2~4℃;红/白变色塑料大棚内/外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PPF、光照度FC与LUX实测值的差异很小,说明温致变色塑料薄膜对400~700mm的可见光透过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大棚中种植蔬菜,由于人为地创造了增温、保温条件,避过灾害性的气候,加速生育进程,使蔬菜早熟、高产。但由于蔬菜生产周期加快,需肥量比露地蔬菜大,一般投肥量要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是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以太阳能为主要热源的保护地栽培形式,在我国北方地区规模很大,是解决人们冬春季节蔬菜需求的主要途径。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特点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光照强度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温室大棚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粘附在塑料薄膜的灰尘影响光的入射及大棚内的气温和地温。针对透光膜温室大棚外表面的清洁工作,设计了温室大棚电动清洁机,实现温室大棚顶部的半自动清洁。该机由电机带动毛刷高速旋转,将灰尘扫入集尘盒。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温室普遍采用塑料薄膜作为透明覆盖材料,其中按原料分为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和乙烯-醋酸乙烯薄膜。按性能又分为普通薄膜和无滴膜。所谓无滴膜就是在树脂中加入助剂,使薄膜的表面张力与水的表面张力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质的光照会对植物产生多种效应。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农用塑料彩膜的光质特性,测定了10种彩膜及普通塑料膜(CK)的光谱透射率,从而算出它们的辐射通量的光谱密度,及其对可见光的平均透射率和可见光中各色光所占的百分比,为蔬莱的光质栽培提供了光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刘可群  杨文刚  刘志雄  刘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17-4621,4625
建立客观的冬季大棚蔬菜气象灾害灾损评估模型与气象灾害预警指标,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科学性,稳定蔬菜市场。试验对1998~2009年武汉城市圈大棚蔬菜风灾损失数据与当地气象条件、2005~2010年冬季大棚蔬菜冻害实际监测资料与大棚内外的气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棚风灾灾损率与瞬间极大风速的平方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灾损率与低温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相关不明显,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即累计小时负积温的相关极显著;由此分别建立了竹棚和水泥钢筋大棚风灾、雪灾灾损模型及冻害灾损模型,利用模型对2008年年初的低温冰雪灾害过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人为干预越少,即救灾不力,则会使实际的灾害损失越接近理论值;试验通过灾损模型建立了风灾、雪灾、冻害的预警指标,为灾害客观评估、气象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雪凝灾害蔬菜改良地膜栽培技术示范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良地膜栽培技术在贵州蔬菜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抗灾减灾效果,改良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一方面防冻减灾,使农民在雪灾之年不减收;另一方面,蔬菜产品可提早上市,缩短蔬菜春淡季,确保市场供应.示范的总面积为97.33 hm2,总产量约447万kg,总产值596万元,平均产值达4 082元/667cm2,比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增加产值约250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示范带动效果显著.该技术适宜在贵州的中、低海拔早熟栽培、次早熟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地膜机械化技术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我国地膜机械化技术研究成果,以覆膜播种与残膜回收两大类典型机具为对象,分析对比其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总结剖析当前地膜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中,主要存在因苗膜错位、覆土不均、打孔成穴机构不可靠造成的空穴率高、出苗率低等问题。在机械收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膜厚度小、强度差,增加了机具作业难度;现有机具的适配性单一,核心工作部件的可靠性不高,并且机收成堆(条)的地膜转运困难,后续处理工艺不完善,降低了农户的积极性。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研究人员在设计覆膜机具和残膜回收机具时应当与农艺相结合,改善机具作业效果及自身可靠性;2)提高我国农用塑料地膜质量,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研制。综上,加快研发优质可靠的覆膜、收膜机械是拓宽覆膜种植技术应用领域、提高覆膜地区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及残留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农田中的降解特性,以普通地膜(CPF)为对照,设置2年田间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BPF)的降解及残留指标。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从玉米苗期(40 d左右)开始出现降解,拔节时地膜降解已进入破裂期,抽穗之后进入崩解期。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量也相应增加,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表层残膜累积量分别增加165%和47%,残片总数分别增加80%和21%;2种地膜残留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伴随覆膜年限增加,深层土壤中残膜占残膜总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其中,普通地膜比例由8.2%增至12.4%,全生物降解地膜由2.9%增至3.7%。通过2年覆盖,表层土壤中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残片数分别为277万和236万片/hm2,残膜质量分别为73.6和57.6 kg/hm2,与普通地膜相比,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实现自身降解,有效减少农田残留,以其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覆盖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苹果不同部位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含量水平,为评价套塑膜袋苹果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种套塑膜袋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的11种PAEs化合物.[结果]套塑膜袋苹果果皮中检出6种PAEs,含量在0~2.70 mg/kg;果肉中检出4种PAEs,含量在0~0.04mg/kg.套纸膜复合袋苹果果皮中检出5种PAEs,含量在0~5.17 mg/kg;果肉中检出两种PAEs,含量在0~0.07 mg/kg.[结论]PAEs在套塑膜袋苹果中污染主要富集于果皮部分,果肉中PAEs含量较低,与设施蔬菜相比,PAEs在苹果中总量较低,套塑膜袋苹果食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新疆地膜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取抽样方式,五点梅花形法.[结果]地膜的大范围应用, 对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新疆地膜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地膜在农业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的农田地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结论]农田地膜逐年的残留积累致使土壤耕作层对水分的吸湿性降低,渗透量减少,孔隙度下降,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对作物的前期生长影响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滚轮缠绕式残膜回收机,利用分布在滚轮边缘上的拾膜弹齿将田间的残膜拾起并缠绕储存在滚轮上。该机具将拾膜与储膜融于一体,略去了输膜过程,在配置割刀或犁的情况下,可进行割茬或起垄与收膜的联合作业。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回收大根茬作物的残膜具有良好的效果,残膜收净率85%一90%。  相似文献   

20.
地膜集水技术在北方玉米的栽培过程中,能够起到使玉米增产增收的好效果。对地膜集水技术做相应介绍,就运用于北方种植玉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地膜集水技术举例进行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