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提高抗寒性,促进油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研究外源海藻糖浸种对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外源海藻糖浸种的寒害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10℃),油菜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种子萌发过程中异柠檬酸裂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 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 (BR)浸种后 ,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 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 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用 BR浸种处理后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 ,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 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BR处理对小麦萌发生长及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秀璞  卢超 《麦类作物》1998,18(5):38-39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浸种后,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用BR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在10、50、100、200、500、1 000、2 000 μmol/L等7个浓度下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μmol/L的SNP可有效促进供试油菜种子的萌发,提高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油菜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而高浓度的SNP对油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SNP对油菜幼苗根的生长亦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在100 μmol/L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杂C-546为试材,采用10、20、40、80、160 mmol/L外源CaCl_2浸种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处理种子,比较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Pn、Fv/Fm、POD和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条件下,一定浓度CaCl_2(10~80 mmol/L)处理可降低玉米幼苗生长伤害程度。80 mmol/L CaCl_2浸种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发芽率提高8%,发芽势提高24.6%,发芽指数提高33.2,相对电导率降低51.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6.3%,SOD活性增加35.7%。适宜浓度的CaCl_2在低温条件下可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降低低温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溶液对8 ℃低温胁迫下豇豆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1.5 mmol/L外源NO处理下,豇豆幼苗叶面积、根冠比、壮苗指数有所提高,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过高或过低浓度的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豇豆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均不显著,过低浓度的外源NO会促进MDA累积。在低温胁迫下,适当浓度的外源NO能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形成,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增强豇豆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对辣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辣木(M.oleifera Lam.)种子和幼苗对不同环境温度的适应性,设置15、20、25、30、35、40℃等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辣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辣木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一定程度的高温和低温胁迫会使辣木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发芽指标以及幼苗的苗高、茎粗、根长、鲜质量增量、壮苗指数等生长指标显著下降。高、低温胁迫还会使辣木幼苗叶片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SOD活性、POD活性显著增加,使叶绿素相对含量、φ_(Po_、RC/ABS、P_(TR)、P_(ET)、PI_(ABS)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芸苔素 (简称BR)浸种能促进花生种子内脂肪和蛋白质的降解 ,提高萌发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和幼苗的氨基酸含量及主根根活力 ,从而促进了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在 4± 1℃低温胁迫 5d ,适宜浓度的BR能减缓花生幼苗叶绿素的衰老解体和膜脂氧化 ,使丙二醛 (MDA)积累和电解质外渗显著减少。回温 ( 18- 2 0℃ ) 5d后 ,经适宜浓度BR处理者长势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小麦专用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抗旱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小麦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的抗旱机理及给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临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用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及普通包衣剂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衣剂处理和对照相比,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小麦种子萌发率、发芽势降低,而抗旱型浸种剂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升高,两种抗旱型种子处理剂处理下小麦幼苗根数和根长均显著增加.除气孔间隙CO2浓度外,抗旱型浸种剂和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幼苗地上部干重、叶片持水力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和普通包衣剂处理,根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后二者,其中抗旱型浸种剂处理效果较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处理可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硝态氮利用和光合性能,浸种剂还可促进种子萌发,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抗旱型浸种剂表现优于包衣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外源褪黑素对盐碱胁迫条件下小黑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能力的影响,以小黑麦品种东农96026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分析了盐碱胁迫(NaCl、NaHCO3摩尔比1∶1混合)条件下外源褪黑素(浓度200μmol·L-1)添加后,小黑麦种子萌发指标、生长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相关酶活性和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条件下小黑麦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增加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提高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褪黑素可显著增强盐碱胁迫下小黑麦幼苗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高AsA和GSH含量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由此说明,外源褪黑素能促进盐碱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地缓解盐碱胁迫对小黑麦生长发育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朱迎春 《杂粮作物》2002,22(6):361-361
加强玉米制种田管理,提高种子质量,应抓好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而实施制种措施的具体操作者是农户,检验应从增强制种户的质量意识,提高技术素质,从鼓励和激发农户生产优质合格种子的积极性、自觉性等基础工作抓起。1 田间检验田间检验项目很多,贯穿种子生产全生育期,在保证隔离距离的条件下,重点应进行制种田去杂、母本花期去雄质量的检验,检验队伍应由公司的繁育员、检验员和主管检验的领导共同组成。检验时间应采取定期抽查和每日普查相结合。1 1 检验标准 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和国家标准,杂株率、母本散粉株率绝不…  相似文献   

13.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种衣剂在采种甜菜育苗时期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种甜菜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在山东高密地区利用两种种衣剂,对采种甜菜在育苗时期进行保苗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种甜菜育苗期使用种衣剂包衣保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特别是含有杀虫剂的种衣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技术发展概况公元 1世纪 ,在罗马Pling首先提出种子处理技术 ,用酒和柏树叶混合防虫 ,但公认的是MathieuTillet为第一个成功者。他于 175 0年用盐和石灰处理被污染的种子 ,降低了小麦腥黑穗病感染。 186 6年Blessing提出用面糊处理棉花种子以方便播种。众所周知 ,种子入土及萌动过程中有可能遭到病害、虫害、水涝、干旱、冷害等逆境的侵袭而延缓萌发 ,甚至不能出苗。为解决这些生产问题 ,种子处理技术迅速发展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薄膜包衣(FilmCoating)和丸化 (Pelletin…  相似文献   

16.
选择毕节地区主推品种威芋3号微型薯开展不同粒级对一级原种繁殖的影响试验,设每粒≤5、6~10、11~20、21~30、31~40 g 5个处理粒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品种和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晚疫病危害程度与原原种粒级存在一定关系,当原原种粒级每粒≤5 g时,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当原原种粒级在每粒6 g以上时,晚疫病发生情况接近;粒级为每粒21 g以上的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产量较高,生产上调进原原种时建议选择大粒种薯为宜。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