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恢  尹江  张希近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2-192
<正>1选育过程1990年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杂交组合720087×X4.4的实生种子,当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编号坝90-2-10,1991~1992年入选种圃,1993~1995年进行鉴定圃试验,1996年进行品种预备试验,1997~199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国家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能明显改善夏玉米的穗部性状,与对照相比,公顷施惠满丰450~1050kg,能使果穗秃顶减少0.6~0.7cm、千粒重提高4.7~5.9g,公顷产量增加591.0~1650.0kg,平均1186.5kg;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公顷施惠满丰有机复混肥750~1050kg为好。  相似文献   

3.
毕元洪  马玉亭  毕洪波 《玉米科学》2007,15(Z1):129-130
丹玉39(原代号丹科2109/富友1号)是丹东农科院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1995~1996年进行院内比较试验;1996~1999年在辽宁省和吉林省进行多点鉴定试验;1999~2000年进行辽宁省预备试验;2000~2001年进行辽宁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同时进行了全国玉米区试预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杂交种增产潜力大,比掖单13增产5%以上。多抗,保绿性好,适应性强。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当年取代沈单16成为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晚熟组对照。  相似文献   

4.
我所一九七九年开始引用日本生产的“米可多”农用薄膜对花生进行了复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复盖的花生荚果亩产626.7~726.7斤,比未复盖的增产39.7~62.6%。全市9个点试验,复膜的荚果亩产460.2~844.9斤,增产率44.0~48.7%。1980年全市31个单位复膜403.3亩,平均荚果亩产542.1斤,增产41.2%。据全省76个单位统计,复膜面积882.5亩,平均荚果亩产560.2斤,比未复膜增产51.3%。  相似文献   

5.
以漳州当地15个水稻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富集特性的品种差异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全省范围内的重点植棉县社的试验点进行,试验面积2775.9亩。地膜覆盖的单产皮棉123.7~172.2斤,比对照棉田每亩增产皮棉50.5~65.5斤,增产率为45.2~113.3%。1、地膜覆盖对改善自然条件的效应第一,提高了播种层和根系密集层的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人工植被代替自然植被对培肥改土的效应,1976~1986年在潮盐土亚类的壤性轻盐土上,以一熟制套种冬绿肥的方法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1)免耕,用旋耕机切碎绿肥,破表土1~2厘米;(2)浅旋耕4~6厘米;(3)深旋耕14~16厘米;(4)圆盘犁深耕14~16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专用型稀土旱地宝在宁夏南部干旱区对马铃薯刀切种薯浸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的3种不同浓度稀释液浸种20~30 min可使马铃薯比对照提早出苗3~5 d,提前成熟3~10 d,株高增加3.5~12.0 cm,产量增加3.4%~19.9%,并能有效预防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在3种不同浓度稀释液中,以25倍和50倍稀释液浸种防病抗旱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大豆单粒精密排种,从而节约种子用量,使用EDEM软件设计内充种式大豆排种器,针对5个黄淮海地区普遍种植的大豆品种,对内充种式大豆排种器的性能进行仿真试验,分析排种器工作转速对排种器的单粒率的影响,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仿真试验中排种器工作转速在30 r·min-1时单粒率为90.81%~95.42%.台架验证试验中排种器工作转速对单粒率有明显影响,排种器转速在30 r·min-1时,5个品种大豆种子的单粒率为89.88%~94.13%,重播率为4.75%~9.61%,漏播率为0.12%~2.04%,试验值均符合排种器的工作性能行业标准.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4.39%,该仿真设计可以为排种器关键零部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建立了以密度、施肥量和苗数/穴为自变量,产量、小薯数量比和小薯重量比为指标的最优回归设计。利用回归模型求出了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密度水平、最佳施肥量和最佳苗数/穴。试验表明:密度8098~9332穴/667m2、施肥量40 8~45 4kg/667m2、1 7~2 1苗/穴为合理的农艺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11.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5号(原系号9303-5-4-3-2)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啤酒原料研究所于1993年以8759-7-2-3为母本、CA2-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0~2002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在参加甘肃全省域试验的同时进入生产对比试验和多点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2.
Temik 15G(15%铁灭克颗粒剂)系一种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铁灭克防治棉苗害虫试验示范工作。几年来,我们共试验示范3.7万亩。土壤隐施铁灭克250~400克/亩,防治棉蚜效果87.64~100%,持效期45~55天;防治棉叶螨效果80~100%,持效期45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施氮量和施肥时期对港啤 1号大麦品种的产量及麦芽品质的影响很大 ,在本试验条件下 ,以 2 10~ 2 4 0kg/hm2 的施氮量 ,且以 60 %~ 70 %作基肥 ,2 0 %~ 30 %作为苗肥 ,10 %~ 2 0 %作为拔节肥的施肥方式最佳 ,利于港啤 1号品种高产优质的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以来,在商丘基点进行了短季棉与小麦连作试验。结果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比麦套棉亩增70~100公斤,皮棉亩产60~75公斤,高产田逾百公斤,霜前花为70%,可与麦棉套种相伯仲。现将短季棉高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叶面肥喷施茶树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华南理工大学宁正祥教授研制的氨基酸系列叶面肥已经被农业部登记为部颁农肥临字 36 6号 ,在广东、广西等果树、蔬菜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应用其中的活性氨基酸和基因启动肽在茶树上进行了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田间小区对比试验1 .1 .1 试验时间与地点第一次试验于 2 0 0 1年 4月 1日~ 1 5日在湖南农业大学茶叶试验场群体品种茶园。第二次试验于 2 0 0 2年 3月 1 4日~ 2 9日在湖南农业大学茶叶试验场碧香早茶园。1 .1 .2 区组设计设 A:活性氨基酸 (每包…  相似文献   

16.
壮秧是高产的基础,播量是影响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早稻秧田播量的试验,试从秧田群体动态的角度,分析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以为确定合理播量提供一些依据。 试验方法 试验于1981~1982年在本所进行,试验田为四纪红壤发育的粘质土,在我县属中上肥力  相似文献   

17.
于1983~1984年对棉蚜、叶跳虫、棉铃虫进行了室内和大田药效试验,今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防治棉蚜效果。使用20%速灭杀丁2000~4000倍液,防治棉蚜的效果高,残效期长。据田间喷洒2000倍液施药后1天调查,防效为99.58%;施药后2~4天,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两年系杂交小麦E优102播种期试验和施肥量试验的结果。指出E优102在长沙9月初至10月上旬播种,均在4月中旬抽穗,5月20日前后两天成熟,可在我省作麦稻两热栽培。采用免耕密点播,播种前施复合肥376~450kg/ha,齐苗后和6~7叶期分别追施尿素和75~120kg/ha,可获得3750kg/ha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适宜的播栽期和密度。【方法】分别进行播期试验、栽插期试验、播种量试验和栽插密度试验,分析播栽期和密度对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的影响。【结果】适期分批早播、稀播,适龄早栽有利于取得足穗、大穗、高产。足丛密植有利于足苗、足穗、高产。浙北地区单季晚稻秀水134机插,以5月中旬至下旬分批播种,播量125~150g/盘,栽插秧龄15~20d,密度27万~25万丛/hm^2,基本苗100万~150W/hm^2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单季晚稻秀水134生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比色法测定甜菜块根中甜菜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甜菜块根中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离心机转数为10000r/min的条件下,称取甜菜烘干样品2g时,添加回收率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0%~100%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值在0.02%~0.08%,小于一般化学分析中含量范围0.1%~10%,标准偏差为0.008%~0.091%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好,能满足一般分析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