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江苏淮北地区杂交棉皮棉产量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和缩节胺用量三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密度>钾肥>化控,并得到了1900~2000kg·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移栽密度344万株·hm-2,氯化钾用量2229kg·hm-2,缩节胺用量4845g·hm-2。  相似文献   

2.
本文于1988~1990年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淮北地区麦套棉花产量和效益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施纯N量、P2O5量、K2O量、密度、化控5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产量和效益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密度>氮肥>钾肥>化控>磷肥,并得到了达到最高产量和效益的最佳组合方案:每公顷施纯N180~195kg,P2O530~60kg,K2O150~165kg,移栽密度5.25万~5.51万株/hm2,缩节安用量30~45g,于盛蕾期、盛花期或封顶时化调2~3次。为生产上制定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施肥、水分、收获期等栽培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播期F1=9.72>R0.01=4.8、密度F2=5.67>F0.01=4.8,二者均呈极显著性,且F1>F2,播期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播期因子作用大于密度因子;施肥F3=4.26>F0.05=3.0,水分F4=3.11>F0.05=3.0,二者均呈显著性,施肥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播期和密度因子影响作用大,且施肥大于水分作用;收获期F5=3.27<F0.05=4.5,即收获期对产量影响不大. 该研究还从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验证了栽培因子对大豆产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索河西内陆灌区粮饲通用玉米超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研究密度(X1)及氮肥(X2)、磷肥(X3)、钾肥(X4)主要栽培因子对耐密抗倒玉米正德305产量的影响,建立产量与4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表明,4个因素对玉米产量效应的主次为氮肥>密度>钾肥>磷肥,且密度和氮...  相似文献   

5.
覆膜与钾肥互作对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半干旱区油葵高产高效的最佳栽培措施,2015-2017年以油用向日葵(陇葵杂3号)为材料,研究3个覆膜栽培条件及4个钾肥水平条件下的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3个栽培模式分别为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沟播+补灌。4个钾肥水平分别为0、48、84和120kg/hm2。调查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计算钾肥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覆膜与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效率,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栽培方式对上述三者的影响均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全膜双垄沟播>露地,且差异显著;与露地相比,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油葵籽粒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70.1%和103.9%、184.3%和143.7%。各施钾处理籽粒产量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不施钾,表现为K120>K84>K48>K0,施钾处理间除120与K84外,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84kg/hm2时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最大。油葵产量与钾肥农学效率和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综上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和施钾量为84kg/hm2是半干旱区油葵适宜种植模式,且补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刘艳辉  曾昭杰 《杂粮作物》2005,25(3):213-214
钾肥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一个因子,正确施用钾肥对提高大豆出苗率、产量及品质起重要作用 .通过在不同土壤上进行硫酸钾和氯化钾不同施用方式和施用量试验表明:侧深施对大豆出苗率影响最小,施用量以基施尿素52.5 kg/hm2,追施135 kg/hm2,重过磷酸钙225 k g/hm2,氯化钾2 701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水钾耦合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水分状况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营养生长期涝害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含量外,开花期和结荚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降低了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钾肥有提高大豆脂肪、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水分供应适宜时,钾肥效果才显著。各生育时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时期引起的减产程度表现为:结荚期>开花期> 营养生长期;而涝害胁迫对各生育时期所引起的减产程度则是相近的。无论何生育时期控水,本试验中产量最优的处理是W2K3(适宜水分+0.136 g K2O kg-1土),而经济系数最优的处理是CK(适宜水分+0.068 g K2O kg-1土)。钾肥能促进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钾肥才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而开花期、结荚期控水,钾肥的产量效应并不显著;开花期、结荚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都显著地影响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甘蔗目标产量优化农艺措施推荐及函数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子二次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旱地蔗区影响甘蔗产量的下芽量、行距及氮、磷、钾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甘蔗产量的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不同条件的旱地蔗寻优组合,各变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程度,效应作用顺序:下芽量(X1)〉氮肥(X3)〉磷肥(X4)〉行距(X2)〉钾肥(X5),以及两因子之间的一级交互作用。为提高滇西旱地甘蔗生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黑河54号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微机对横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以及等产量线图。通过边际产量分析了经济效益,并且藉助微机模拟试验(频数分析),求出指定产量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为总结大豆栽培经验与指导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湖南春大豆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及其利用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优良品种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测定参数,对密度(X_1)和氮(X_2)、磷(X_3)、钾(X_4)、硼(X_5)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双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近年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均具有亩产180~230kg的生产潜力;(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因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2.4~3.6万株;(3)不论稻田或旱土施用氮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量为每亩5.0~20.0kg;(4)施用磷、钾、硼肥均有一定增产作用,每亩用量分别为过磷酸钙25.0~50.0kg、氯化钾7.5~22.5kg、硼砂0.4~0.8kg;(5)提出了以优良品种为中心的高产综合农艺模式,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综合农艺模式亩产130.2~180.0kg,比对照(常规栽培)增产22.78%~73.1%。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根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影响的规律。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均为增加效应,增加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和钾肥对脂肪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获得绥农14号大豆品种21.5%以上的脂肪含量,相应的施肥措施为:施N量为0.07~0.13 g/kg,施P2O5量为0.11~0.37 g/kg,施K2O量为0.04~0.10 g/kg,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大豆品种绥农14的脂肪含量高于21.5%。  相似文献   

13.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模型解析和多目标决策分析,研究了旱地胡麻主要栽培因子播期、播量、施N量、施P2O5量对其产量、效益的影响及最佳组合措施。结果指出:(1)对产量的贡献率,播种量>氮素>播种期>磷素;对效益的贡献率,播种量>播种期>氮素>磷素.(2)以毛收益、产量、可信度、成本、化肥投入量为决策目标,求出旱地胡麻获得籽粒产量110kg/亩、毛收益350元/亩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4月21日-22日,播种量4.24-4.50kg/亩,施氮量4.56-4.66kg/亩,施磷量4.85-5.74kg/亩。  相似文献   

14.
王明喜  严换胜 《大豆科学》1993,12(2):123-130
甘肃渭河流域夏大豆种植区位于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最西端,海拔高,麦后无霜期短,单产低。本研究采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双目标”(产量、效益)筛选,提出了该生态区在灌水条件下夏大豆亩产165—200公斤(比习惯栽培增产25%以上)、技术性增投比2.5—6.5的优化栽培方案,经生产示范,实用有效。 本文并就密度、氮、磷对产量的影响与东北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的低海拔地区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华南春大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钾,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氮磷磷钾氮钾;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时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80.6,21.6和58.4 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氮(N)、磷(P_2O_5)、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75.5,21.3和54.1 kg·hm~(-2)。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春大豆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氮、磷、钾三因素旋转回归设计,以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为目标,对强筋冬小麦品种藁8901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藁8901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产量和品质指标的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氮〉磷〉钾,氮肥是影响该品种产量和品质指标的首要因素。通过藁8901产量和品质指标与氮、磷、钾三因素关系的回归方程进行多目标综合决策,模拟筛选出多个优化施肥量厦配合方案。入选方案的施肥量范围为N239.25~300kg/hm^2,P2O5 150~300kg/hm^2,K2O 112.5~225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霞浦县沙江镇进行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表明,N、P、K肥均影响马铃薯产量,且N肥对产量的影响较P、K肥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分析,马铃薯产量与N、P、K施肥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N、P、K肥施用量分别为201.12、40.78、324.16ks·hm^-2,则马铃薯经济产量达最高,为34069.89kg·hm^-2;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91.80、44.42、285.55kg·hm^-2,则马铃薯施肥经济效益达最佳,为78548.4元·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磷钾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盐粳2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入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各处理比其平均单产增幅-15.3%~8.0%,磷肥各处理比其平均单产增幅-2.9%~1.7%,钾肥各处理比其平均单产增幅-3.3%~1.8%。同时根据氮、磷、钾肥施入量对盐粳218产量影响的函数方程求得与该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相配套的氮(N)、磷(P2O5)、钾肥(K2O)适宜施入量为16~20 kg/667 m2、6.5~8.5 kg/667 m2、5.0~7.0 kg/667 m2。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盐粳218可获得598.3~625.0 kg/667 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与N、P、K关系分别为: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呈先缓慢上升,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小幅度上升,再大幅度下降,然后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呈现大幅度下降,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氮、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大,不同磷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小。适用于寒地的施氮量97kg/hm2、施磷量52kg/hm2、施钾量29kg/hm2,使纹枯病发病轻,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云油杂10号高产栽培因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云南省油菜生产中种植密度(X1)、氮肥(纯氮,X2)、磷肥(五氧化二磷,X3)、钾肥(氧化钾,X4)、硼肥(有效硼,X5)5个栽培因子对甘蓝型双低油菜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栽培因子,本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优化数学模型:Y=246.15 +12.70X2 +7.00 X3-6.26X12-9.81 X22-5.07X32-10.56X1X2-6.37X3X4。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云油杂10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硼肥、钾肥。其中种植密度、氮肥、磷肥与产量的关系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氮、磷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种植密度与氮肥、磷肥与钾肥交互作用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10.5~22.5万株/hm2、施纯氮0~207kg/hm2、施五氧化二磷0~96kg/hm2、施氧化钾0~120kg/hm2时,两因子之间均为正相互作用。频率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产量大于3 9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15.48~17.94万株/hm2、纯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效硼施用量分别为360.2~387.1、170.0~181.4、15.0~30.0、1.46~1.8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