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研究4个刺槐品种(‘豫刺1号’、‘豫引1号’、‘豫引2号’、‘刺槐3-I’)在不同浓度Na Cl(0、200、400 nmol/L)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响应并对其耐盐性进行评价排序,根据10项生理指标的统计结果,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刺槐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400 nmol/L Na Cl胁迫下,刺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不同品种间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各不相同。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中变化趋势各不相同。4个刺槐品种的耐盐性依次为‘豫引1号’‘豫引2号’‘豫刺1号’‘刺槐3-I’。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作用以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索刺槐耐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为干旱盐碱地区生态树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以“豫引1号”和“3-I”两个刺槐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0nmol/L,200nmol/L,400nmol/L三个浓度梯度的NaCl胁迫处理,利用dualPAM-100叶绿素荧光仪研究NaCl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显微电镜观察研究NaCl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豫引1号”和“3-I”的差异十分显著,两个品种的Fm值和叶片解剖结构在不同浓度胁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3-I”受NaCl胁迫影响较大,受害较重,而“豫引1号”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400nmol/L NaCl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苦荞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受性,以3个苦荞品种野鸡苦荞、宁苦2号和湖南苦荞7-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用0、50、100、150mmol/L NaCl溶液处理,通过观察和测定幼苗叶片形态特征、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苦荞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3个苦荞品种叶片出现失水皱缩和黄化腐烂的症状,以高浓度伤害最明显;随NaCl浓度的升高,3个苦荞品种的鲜重、干重、株高、茎粗和根长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100mmol/L处理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以150mmol/L处理最高;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以150mmol/L处理最低。经过隶属函数分析及综合评价,3个苦荞品种耐盐性表现为宁苦2号>湖南苦荞7-2>野鸡苦荞。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改良802、合作906、赛棚F1 3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0mmol/L、150mmol/L、250mmol/L、350mmol/L四个NaCl溶液浓度处理,测定番茄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等发芽指标及MDA含量等生理指标.比较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番茄品种随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赛棚F1的发芽率、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的下降程度小于改良802、合作906.随NaCl浓度的增加,3个番茄品种的MDA含量均增加,根系活力不断下降.改良802和合作906的MDA含量增大程度大于赛棚F1.不同番茄品种的耐盐性以赛棚F1最强,改良802次之,合作906最弱.  相似文献   

5.
发掘优异耐盐种质是进行豇豆品种耐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在子叶展开期,以分别添加50,100,150,200,250 mmol/L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对12个豇豆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对豇豆耐盐等级(STR)、叶绿素含量(SPAD)、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鲜质量(AFW)、地上部干质量(ADW)、根鲜质量(RFW)和根干质量(RDW)等8个指标的影响,鉴定适宜盐浓度;依据隶属函数值(Fi),综合评价12个品种的耐盐性,并确定耐盐鉴定方法;根据此方法,评价84份豇豆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12个品种STR值呈上升趋势,150 mmol/L NaCl胁迫下变异系数最大,确定150 mmol/L为豇豆苗期耐盐性鉴定适宜浓度;筛选出耐盐品种苏紫41和绿领四号(Fi>0.60),盐敏感品种苏豇1419(Fi<0.30);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150 mmol/L NaCl处理4周左右进行豇豆苗期耐盐性鉴定的方法;84份豇豆种质资源耐盐性Fi变幅为0.06~0.88,遴选出苏紫豇1号和紫筋肉豆角等8份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筛选到10份耐盐种质资源(Fi>0.60),为豇豆耐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改良802、合作906、赛棚F1 3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0mmol/L、150mmol/L、250mmol/L、350mmol/L四个NaCl溶液浓度处理,测定番茄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等发芽指标及MDA含量等生理指标。比较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番茄品种随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赛棚F1的发芽率、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的下降程度小于改良802、合作906。随NaCl浓度的增加,3个番茄品种的MDA含量均增加,根系活力不断下降。改良802和合作906的MDA含量增大程度大于赛棚F1。不同番茄品种的耐盐性以赛棚F1最强,改良802次之,合作906最弱。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小麦品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盐胁迫下小麦的耐盐性、筛选耐盐品种,选用本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用0 mmol/L NaCl和150 mmol/L NaCl处理小麦,测定小麦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盐溶液的胁迫下,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对NaCl胁迫的反应不同‘沧麦6005秃’、‘6005诱-1’、‘沧麦6005诱-2’、‘沧麦6005诱-3’四个品系的耐盐性较好,‘沧麦6005秃’、 ‘沧麦6005诱-1’耐盐性最好。可见盐处理后小麦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其抗盐性密切相关,这将为研究小麦盐渍逆境下的小麦育种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系芽期耐盐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系在芽期耐盐性,为今后培育耐盐品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7个水稻品系为实验材料进行芽期耐盐试验,用不同浓度NaCl(盐浓度分别为0、0.125、0.15、0.2 mol/L)胁迫后,对水稻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芽鲜重以及主根数目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多元分析对各品种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不同水稻品系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0.15 mol/L盐处理下,‘S83’,‘S85’号水稻品系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S88’号水稻品系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胁迫下‘S88’号水稻品系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NaCl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以2个黄瓜品种(‘津春五号’、‘世纪春秀’)为材料,以浓度(150 mmol/L)的NaCl溶液结合外源水杨酸SA(0~1.0 mmol/L)处理黄瓜种子并进行发芽试验,观察了黄瓜种子的发芽情况及幼根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对黄瓜幼苗根伸长的抑制比茎更明显;外源SA能显著改善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特性,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发芽和根系生长的伤害,并以0.25 mmol/L的SA溶液处理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不同品种的耐盐性和外源SA的缓解效应存在差异,‘津春五号’的耐盐性和外源SA的缓解效应高于‘世纪春秀’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及其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阐明盐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性状表现和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能强弱,同时为改良盐碱化土壤提供更加耐盐碱的植物品种,提高盐碱化土地资源利用率,本试验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0、0.4%、0.8%、1.2%),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性状均有较大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苗长和根长明显缩短,而且,高质量浓度盐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尤为显著。不同苜蓿品种在不同盐浓度间的差异显著;品种间各指标的表现不尽相同,发芽势与发芽率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苗高和幼根长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综合单项指标耐盐系数和品种综合耐盐指数来看,5个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能强弱顺序为‘Magnum salt’>‘中苜1号’>‘维多利亚’>‘巨人201T’>‘皇冠’。  相似文献   

11.
外源脯氨酸对荞麦幼苗耐盐性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脯氨酸(Pro)处理对荞麦幼苗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实验材料,100 mmol/L 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Pro处理,测定相关耐盐生理指标。外源Pro能明显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20~30 ?mol/L Pro处理时降低幅度最大;外源Pro还能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叶片SOD活性和净光合速率,20~30 ?mol/L Pro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说明外源Pro可明显改善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生理特性,对盐胁迫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20~30 ?mol/L Pro处理对荞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9个山东大豆育成品种种子进行不同盐浓度处理(5、10、15 g.L-1),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数、相对发芽率、株高、胚根长和须根数,分析了其相对盐害指数,评价各品种的耐盐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品种间的发芽数、株高、和须根数都呈下降趋势,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3个品种的胚根长较对照呈增长趋势,其他指标在三个盐浓度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9个品种都为高耐盐品种;在10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5个高耐盐品种;在1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1个高耐盐品种。证明了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相对盐害指数与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能更好的反应大豆的耐盐性,为大豆耐盐种质创制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和亲本材料,为完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和提高盐渍土壤利用效率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刺槐、臭椿、白蜡种子为材料,经过不同浓度PEG 6000(O%、10%、20%)水溶液浸种24 h.然后观察种子在不同浓度梯度NaCl胁迫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预处理对3种树种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其中10%的PEG预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最高,对3种树木种子的盐胁迫伤害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及TaNHX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鲁原502和青麦6号2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50,100,150,2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2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质膜透性、MDA含量、Na~+含量等生理指标,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小麦耐盐基因TaNHX1在根部和茎基部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 mmol/L以上浓度NaCl胁迫下青麦6号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鲁原502;低浓度NaCl胁迫对青麦6号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150 mmol/L NaCl胁迫下青麦6号幼苗鲜质量显著降低,而鲁原502幼苗鲜质量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就开始显著降低;高浓度NaCl胁迫下鲁原502根系活力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青麦6号;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鲁原502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青麦6号,说明NaCl胁迫对青麦6号叶片细胞质膜伤害较小;高浓度NaCl胁迫下青麦6号根部和茎基部Na+含量均显著高于鲁原502,说明青麦6号根部和茎基部的拒Na+能力显著大于鲁原502,可以有效限制Na+向地上部运输;鲁原502和青麦6号的TaNHX1基因分别在100,150 mmol/L NaCl胁迫下达到最高表达量。以上结果说明青麦6号比鲁原502更耐盐,鲁原502的最高耐盐浓度为100 mmol/L,青麦6号的最高耐盐浓度为150 mmol/L。  相似文献   

15.
以13份茄子材料为试材,用0、30、60、90、120、150 mmol/L和180 mmol/L的盐溶液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了不同材料的萌发期耐盐性.结果发现,低浓度盐胁迫(< 90 mmol/L)促进一些材料的种子萌发,而高浓度盐胁迫(>120 mmol/L)抑制了种子的萌发;13份材料间存在明显的耐盐性差异,2份为极耐盐材料,3份为盐敏感材料,其余为中等耐盐材料;NaCl浓度120 mmol/L时为茄子耐盐萌发试验的临界浓度,为耐盐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马铃薯耐盐品种(系),本试验以来自不同地区的6 个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在植物组织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Cl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比较盐胁迫对植株外观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对耐盐品(系)进行初步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东农09-33069’在成活率、生根率、生根数、根长、叶片数、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上均表现优于其他5个参试品种(系),且其他5个品种(系)均在部分指标上表现出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6 个参试品种(系)中‘东农09-33069’的盐胁迫耐受性强、稳定性高,可初步鉴定为耐盐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