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中,滇橄榄是知名度比较高的资源,基于滇橄榄的价值,滇橄榄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此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漾濞彝族自治县的滇橄榄产业发展为例,对此地区的滇橄榄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南地区橄榄枯死现状的分析研究,剖析橄榄枯死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基本策略,以期为促进橄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培育优质橄榄苗是橄榄产业发展的基础。该文从种子采集、处理、播种、移植、培育、出苗等方面介绍一年生实生橄榄苗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发挥广东橄榄的优势,推进产业的发展,介绍了广东橄榄产业的区位资源、历史文化、消费市场等优势,阐述了广东橄榄生产布局、品种、经营规模和品牌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管理水平低下、组织化程度低、采后商品化和深加工滞后、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乏力、科技创新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主要对策:加大橄榄品种结构改良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推广矮化早结丰产栽培技术;采用先进的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农机农艺结合的新技术以实现省工提质高效生产;加强采后商品化和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推广机构,培训和指导果农,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力度宣传广东橄榄文化品牌,培养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名牌效益。  相似文献   

5.
海南亿宝橄榄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主营橄榄种植、橄榄系列产品深加工及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6.
郑金营,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州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和"国家八七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郑金营长期致力于橄榄、青梅、余甘等南方特色水果的研究,这些珍稀果品在福建有大面积的规模种植,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果品具有独特的保健营养价值,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郑金营和他的企业采用现代食品工程技术提取有效活性成分,制成高附加值的保健新品,全面提升了这三种珍稀果品的产业价值,并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集群。如今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销售收入5200万元,出口创汇300多万元。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相关产业的繁荣。郑金营被福州市橄榄行业协会推选为行业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云南省隆阳区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思路与目标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一,目前,全市栽培面积在0.67万hm2以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橄榄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资金、技术以及品种老化逐渐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发展和加大投入是一对矛盾,要把油橄榄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产业来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9.
橄榄属橄榄科橄榄属,以其独特的营养及医疗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特产稀果。福州地区的闽清、闽侯是福建省橄榄主产区,近10年来,福州地区的橄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以长营、自来圆、惠圆、檀香等品种为主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闽清县橄榄园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措施,为发展该县橄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闽侯县为福建省高山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该文总结了近年在闽侯县示范推广的高山乌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57 ~ 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1983年站址迁移对福建省闽侯气象站所获气象要素资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迁址对闽侯站所获月平均最高气温有很大影响,对月平均气温影响较大,对月最低气温影响很小,对月降雨量没有影响.迁址后闽侯站的各月平均最高气温明显升高,≥35℃的高温日数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闽侯县耕地地力样区调查资料和改进的耕地分等成果,进行闽侯县耕地等级折算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闽侯县及其因素指标区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农作物年标准粮产量关系拟合的最佳模型是对数函数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r=0.969-0.870).全县及丘陵山地、山间盆地和沿海平原区最高和最低质量耕地折抵系数分别为4.94、5.22、3.64和1.60.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福州地区设施辣椒根腐病病原菌种类,于2015-2016年从长乐、福清、闽侯等3地主要设施辣椒栽培区采集辣椒根腐病样本90份,分离到327株病原真菌。根据来源、培养性状以及形态学特征可将这些病原菌分为7种(来源于长乐2种、福清2种、闽侯3种)。通过菌株的致病性测定以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长乐的B1、福清的B2和闽侯的B3均具有致病性,并且在系统发育上与茄腐镰孢菌(KT271766.1)同源的置信度达99%。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优化利用结构下的县域农产品人口支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研究了闽侯县土地现实承载力,结果表明,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后,闽侯县土地资源优势和潜力均得到较充分发挥.全县除植物油亏缺外,其它农产品供应均能满足2010年全县人口的需求,且有较大盈余;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402002.5t,是1997年的1.7倍.即使在富裕型消费水平下,全县土地资源仍能完全承载2010年的人口规模且有盈余.资源优化配置下全县土地承载力比未优化配置下承载力提高约12.6%以上.  相似文献   

16.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优势;评定方法改进后闽侯县高、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地理空间分布更合理,质量等别与实际土种类型的肥力和产出水平也更加吻合;耕地分等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7.
依据白沙国有林场资源调查数据、市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面数据,对林场不同方面生态效益价值进行经济核算。结果表明:白沙国有林场固碳释氧效益值最高(约为1.728×108元),其次依次为固土保肥效益值(约为4.458×107元)、其他生态效益值(约为3.969×107元)、水源涵养效益值(约为2.193×107元),土壤改良效益值(1.241×106元)最低。当前国有林场在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较大,林场管理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逐步提高对其生态价值量的重视,降低林场对用材林采伐的依赖程度,促进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资源优势鉴别与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鉴别闽侯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区域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闽侯县具有耕地、园地和水域等土地资源优势 ,粮食、蔬菜、水果和淡水产品优势 ,劳动力数量、有效灌溉、电气化、化肥投入和保收比重等开发条件优势以及区位和政策优势 .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后 ,2 0 10年全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青饲料与绿肥、林地、园地和淡水养殖用地将分别比 1998年增长 31.10 %、31.2 0 %、87.5 4 %、37.74 %、3.70 %、14.36%和 2 2 1.31% ,农用地总产值是 1998年的 1.66倍 ,既可充分发挥全县的资源优势 ,又能取得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GIS支持下的闽侯县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通过对未利用土地质量的分析,就未利用土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闽侯县未利用土地中,宜耕、宜园、宜林和不适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58.21%、13.19%、26.56%和2.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在田间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开展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供试杀虫剂对同一种群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6种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作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结论]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尚未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产生明显的抗药性,6种药剂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