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坤发  赵其仓 《蔬菜》1999,(6):21-2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全县常年生姜栽培面积均稳定在5000hm2以上。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7%,严重地块高达52.4%,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达3.5万t以上。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2.
台湾肥姜不仅产量高,生育期比本地姜短,且符合出口的要求,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发展的势头很猛.永定县经过几年的种植示范,目前全县种植约133.3hm2,但由于是内陆山区,台湾肥姜又属感瘟品种,姜腐烂病(姜瘟)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镇砂蕉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姜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16.7hm^2。近年来,由于生姜价格高(好的年份4元/kg以上),667m^2产值高达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姜农的积极性。但由于姜瘟的发生,制约了生姜的发展。如该村一农户种植生姜0.4hm^2,因姜瘟危害减产60%,损失惨重。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与研究,在姜瘟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熊飞 《蔬菜》2010,(9):19-19
<正>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5.
罗宽  张凌健 《长江蔬菜》1987,(4):26-27,45
生姜是湖南茶陵特产之一,全县种植面积4000亩左右,亩产较低,平均1350公斤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姜瘟严重,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80%,甚至无收。1984~1986年,我们对姜瘟发病规律和  相似文献   

6.
生姜是四川省的主要蔬菜之一,老姜(姜头)又是主要的佐料之一,家家必备。生姜种植方式以露地为主,因其价格高,有的村、社成片种植,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种植生姜技术要求高,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姜腐烂病(农民俗称姜瘟)。  相似文献   

7.
姜与西瓜套种效益高周尚春(山东省安丘市农业局262100)随着商品经济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安丘市姜、西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有限。能否将姜、西瓜套种在同一地块呢?姜的前期生长需遮荫,而西瓜的生长盛期正好在姜的生长前期,起到了遮荫作用。基于这个特...  相似文献   

8.
大姜是山东省莱州市重要的蔬菜出口产品,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大姜斑点病的发生也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个别地区病株率高达100%,一般减产50%,较重地块减产80%以上,严重影响了大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大姜是山东省莱州市重要的蔬菜出口产品,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大姜斑点病的发生也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个别地区病株率高达100%,一般减产50%,较重地块减产80%以上,严重影响了大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实践,将该病的危害情况、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尚涛 《吉林蔬菜》2016,(6):40-41
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病害有加重危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叶枯病等。在我市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现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姜瘟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蕾 《西南园艺》2002,30(2):29-30
生姜营养丰富,具特殊辛香风味,不仅是重要调味品,而且可加工制成多种食品。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种植成太低,深受农民喜爱。但由于生姜种植具有一些特殊要求及条件而且姜瘟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损失,故有必要将其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作一介绍。1栽培技术1.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环境和地势稍高、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冬耕后翌年细耙1~2遍,栽培前1个月每 667m2施生石灰 60kg腐熟有机肥 2000kg,草木灰100kg,过磷酸钙30kg,或施TBS(蔬菜专…  相似文献   

12.
杜守良 《中国蔬菜》2015,1(10):60-62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在生姜不同生长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播种前用姜瘟净水剂(黄芪多糖、小檗碱、紫草素≥2.8%)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种,对生姜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浸种后在生姜出苗、三股杈、大培土时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对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均有效果,其中以姜瘟净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达92.6%;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次之,为90.5%。除去用药成本,生姜收益以姜瘟净最高,每667m2为23348.6元。  相似文献   

13.
1生姜高产把好种收五道关1.1种姜处理:种植生姜首先要搞好选种消毒,要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应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相似文献   

14.
韩学俭 《蔬菜》2000,(5):20-21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全国姜栽培区均有分布,是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一般年份,病田发病率达30%~40%,流行年份,严重地块病株率达9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连种姜也全部腐烂。现将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症状识别病害主要发生在根茎上,也可为害茎叶,病害先从母姜及抽出的茎上开始发生,而后向子姜、孙姜及。其抽生的茎上扩展。病株茎基部水浸状,淡褐色,叶片青枯、反卷,2~3天后,清晨可见叶片由下至上,叶缘及叶尖发黄,以后渐干枯。茎基部腐烂后植株倒伏。如将茎基部或根茎部作横切面检查.可见到病部维管束变…  相似文献   

15.
病原菌是大姜生产上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对大姜癞皮病、姜瘟、根茎腐烂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昌邑大姜田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昌邑大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壤障碍因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姜瘟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温州生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 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据调查,姜瘟病一般5月底或6月初  相似文献   

17.
正昌乐县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端,该地区土壤疏松肥沃,境内河流纵横,是昌乐县的农业重镇。红河镇的土壤质地适合种植大姜,大姜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而且当地政府把大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大姜种植,大姜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种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红河镇也由此成为昌乐大姜生产第一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当地的广大姜农总结出一套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姜收获后,茎叶被丢弃于田间等任其腐烂,易传播姜瘟等病菌,同时污染空气和土壤。通过将大姜茎叶与沼渣配合作为主料用于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达到98%,投入产出比达到1∶2.1,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延长了生物质利用链,有效切断了大姜病害的地上传播源,并产生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病原菌是大姜生产上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对大姜癞皮病、姜瘟、根茎腐烂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昌邑大姜田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昌邑大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壤障碍因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姜腐败病又称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生姜腐败病是生姜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给生姜的产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生姜腐败病一般在6—9月发病,若发病早(6月中旬),植株不但不能生成子姜,就连种姜也会全部烂掉,损失很大;若7月份发病,则可通过控防技术收获种姜及部分子姜;若8月份后发病,子姜已可收获,损失则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