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中国家禽》2001,23(16):46-47
鸡在育雏期(0~4周)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引起死亡,下面就雏鸡死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1 胚胎病和孵化不良胚胎病是由于种禽的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一是种禽的营养缺乏,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钙磷比例不平衡、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缺乏。由于饲料中上述物质的缺乏,造成种蛋卵黄成分不能满足卵细胞和胚胎发育的需要,导致禽胚生命力和抵抗力的降低,从而影响雏鸡的健康。二是传染性胚胎病从母体经过种蛋传给后代,常见的有白痢病、副伤寒、败血性霉形体病等。…  相似文献   

2.
幼雏期的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笔者对不同规模鸡场雏鸡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浅谈自己的看法。一、胚胎病和孵化不良致雏鸡死亡1传染性胚胎病是指病原经垂直传播途径发生在子代的传染病,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毒霉浆体病、包涵体性肝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贫血、白血病和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种鸡群净化不彻底,其次是在种蛋的收集、贮存和运输环节出现漏洞。2营养缺乏症种鸡群营养缺乏或患病期…  相似文献   

3.
幼雏期鸡常常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胚胎病和孵化不良的弱维 1、传染性胚胎病,是指病原经垂直传播途径发生在子代的传染病,包括鸡白痢、鸡副伤寒、鸡白血病、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种鸡群净化不彻底。 2、营养缺乏症: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的种鸡群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引起钙、磷比例失衡,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缺乏症等。 3、孵化不良。孵化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通风换气不足致使出雏鸡过早或过迟而出现大批弱雏。这种鸡体形小,…  相似文献   

4.
育雏期的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如何控制雏鸡死亡,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雏鸡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广大养鸡户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减少育雏阶段雏鸡的死亡率,促进养鸡效益的提高和养鸡业的发展,笔者对不同规模鸡场的雏鸡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育雏期应重视鸡弧菌病的防治藏荣鑫(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730020)育雏的成败是提高鸡场效益的首要条件。近年来,一种不明原因、高致死率、临床症状与鸡白痢相似的疾病,严重困扰着一些鸡场的育雏工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研究发现,该病是由麦氏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6.
随着家禽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疾病也越来越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在自然情况下2~15周发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染。肉鸡的育雏期为4周,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都在法氏囊病易感周龄内,所以育雏期要重点做好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肉用仔鸡传染性矮小综合症是引起肉用仔鸡严重生长抑制的传染性疾病,因此又称为鸡传染性发育障碍综合症、营养吸收不良综合症、苍白鸡综合症、直升飞机病、骨脆病等等。由于该病发生原因错综复杂,在临床诊治上比较棘手,近年来对肉鸡养殖业危害较大,给养殖场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雏鸡在育雏期(0~4周)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引起死亡,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这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下面就雏鸡死亡的原因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所饲养的鸡应有的遗传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育雏阶段是关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饲养场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生长良好的鸡。因此育雏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雏鸡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病力差,常发生各种疾病,引发大批死亡。现就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的育雏期(蛋鸡0~6周龄、肉鸡0~4周龄)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养殖者能否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取决于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鸡在育雏期内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占整个饲养期的30%以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惨重的损失。就蛋鸡群而言,在整个饲养期内,如死亡率达到30%,那么无论其产蛋率多高,都将无利可图。 育雏期的鸡病多达数10种,常见的就有20余种,而在育雏期需要预防的疾病还远不止这些。 鸡白痢。1~3日龄即可发生并导致鸡只死亡,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温度的回升,很多养鸡户也选择在这一时间育雏,由于幼龄的鸡只抗病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加之日夜温差较大,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育雏路上的一道拦路虎,有着极高的发生和病死率,下面笔者就本病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很多养鸡场户选择在春季育雏,由于幼龄鸡抗病能力较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加之日夜温差大,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有着极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笔者现将本病的  相似文献   

13.
<正>肉雏鸡一般生长发育较快,对环境条件、营养水平要求较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当,常因疾病和其他原因而引起发病或死亡。现就肉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急性传染病规模化养鸡场,大群密闭饲养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炎等疫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  相似文献   

14.
1早期的胚胎感染或孵化不良1.1胚胎病主要指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矮小综合症等。1.2孵化不良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的合理控制至关重要。温度急高急低,通风换气不良都会致使出雏提前或推迟,从而产生大批弱雏。这种弱雏体形小,腿脚发干、脱水、卵黄吸收不良,往往因站立困难、抵抗力差、感染疾病等而引起死亡。1.3孵化消毒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如果种蛋、孵化器、出雏器、孵化后的其他用具消毒不彻底,刚出壳的雏鸡就极易感染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  相似文献   

15.
怎样提高育雏期鸡的成活率,是决定育雏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清楚雏鸡死亡的原因,现就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一、育雏期的温度不适宜养殖户育雏一般采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抓鸡多的养殖户大多都是火炕+煤炉保暖,室内温度难以控制,因此很难  相似文献   

16.
去冬今春,养殖场同一鸡舍的前后两批肉鸡均在育雏期发生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疾病。据了解,前后两批鸡空栏时间为2周,两批鸡的发病情况均相似。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起肉鸡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1.1环境原因鸡舍建设不合理,建在交通要道附近,与生活区太近,鸡舍较密集。周围堆积粪便,死亡鸡只乱扔或喂狗,人员出入频繁,饲养犬、猪、鸭、鹅等畜禽,都会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1.2饲养管理原因鸡舍管理不善,易引起疾病发生。特别是淘汰鸡舍和病鸡舍处理不当或消毒不严格,残留的病原体会引起新进鸡发病。有些呼吸道疾病如败血霉形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疾病对养鸡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给鸡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辽西地区蛋鸡育雏期发生的疾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笔者从2005年7月1日~9月30日诊治的蛋鸡育雏期发生的疾病中,随机抽取172个病例,对鸡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治疗措施等。1.2方法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病理剖检,采取治疗措施。统计各种疾病的病例数,计算各种疾病在172个病例中所占百分比。2结果各种疾病的发病统计见表1。在172个病例中,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占32.5%,感染非典型新城疫的…  相似文献   

19.
1造成鸡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引起鸡肾病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传染性因素,二是非传染性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单独或合并在一起引起鸡发病。1.1传染性的因素传染性的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传染,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产蛋下降综合症腺病毒、禽肾炎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螺旋体等。后者常见的有住白细胞原虫等。这些传染性因素有很强的嗜肾性,它们感染肾细胞后,寄生在细胞内,对肾功能造成破坏,影响肾细胞滤过能力,导致大量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或体内,形成典型的肾脏病变。另外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20.
正刚出壳的雏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很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弱,一般来说在第一周内的死亡比较大,引起雏鸡前期死亡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1疾病因素1.1鸡白痢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也是雏鸡前期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鸡白痢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