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换水是改善池水环境的主要技术措施,在刺参耳状幼体培育阶段,传统上采用网箱或滤鼓换水,存在换水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幼体易损伤、易造成病害交叉感染以及因筛绢破损造成幼体跑漏等问题。笔者在长期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对传统的换水方法进行改进,结合刺参耳状幼虫的生物习性及不同培育阶段的水质特点,探索出效果好、简便易行的新方法。该方法分为前期加水和后期换水两个阶段,采用的换水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大棚土池河蟹育苗以其投资少、易启动、风险低、效益高的优势,成为苏东沿海民间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笔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育苗操作,就大棚土池河蟹育苗技术提出改进措施,现总结如下。1 基建工艺的改进 基建工艺的科学性,是育苗稳产、高产的基础。目前,大棚土池育苗生产中在基建方面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1.1 池口面积 现在多数育苗水池的单口面积在40~50m2,有的甚至达到80m2。大水体育苗的优点在于育苗前期水质稳定,但是Z4以后,大水体的缺点便暴露出来:一是水质更新困难,水体大使换水的…  相似文献   

3.
河蟹人工育苗水质维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鹤鸣 《水利渔业》1999,19(3):16-17
河蟹人工育苗是用配水原料配制半咸水来进行河蟹育苗。近些年,配水原料价格也成倍增长,至今每配1m3半咸水成本高达25元,因而在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中,要大量换水不切实际,但育苗又要求有良好的水质,故水质维护是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关键技术之一,而育苗水体中亚...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育苗水质变动因子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罗氏沼虾育苗生产操作流程,作者研究了育苗池中三态氮、COD 及pH 等水质变化状况,其特点是这些化学指标无明显的昼夜变化,但NH3-N、NO2- -N 含量较高,并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COD 含量较为稳定。从育苗安全性需要出发,还研究了育苗水的预处理模式以及投饵、换水、施药对育苗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河口天然水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作为常规在操作管理上坚持每天彻底排污、适时适量换水、合理用药能有效控制育苗水的水质状况,即使采取高密度( Z1:22万尾/m 2)育苗也能获得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5.
余健 《科学养鱼》2002,(7):35-35
7~9月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既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加强水质管理1.定时换水定时换水可有效调节水体各理化因子,高温季节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下,能防止河蟹性早熟。经常换水还能提高溶氧含量,使其达到5毫克/升左右,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同时换水时形成的微水流也可促使河蟹蜕壳。换水时采用先排后进的方式,平均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水位控制在1.2~1.5米左右。换水时要注意池内外水温差不…  相似文献   

6.
水质的好坏是决定育苗成败和出苗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水质问题包括水温、盐度、溶氧量,pH值的调控,消除或降低水体中超标重金属离子,有毒物质以及清除水体中的敌害生物等。过去常用处理水质的方法是采用沉淀、沙过滤、添换水、充气以及投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有的采用含氯类药物进行海水消毒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未能有效解决育苗水质问题,甚至用甲醛消毒的单一方法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常产生副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温室养殖业蓬勃发展、因密度高、投饵量大,残饵和排泄物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摄食和生长、甚至生病死亡。因此、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集约化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名贵水产品养殖的制约因素。国外工业化养殖多采用水体封闭循环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有水产养殖专用软件系统。我国基本上靠人工进行饲养管理,设施简陋。对于水质恶化的处理、正在探索,均处在研究阶段。目前采用的就是定期换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和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1水质处理设备1.1水质封闭循环处理装置(见图1)主要由前级…  相似文献   

8.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池,如果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它水质调节措施,池水就很容易老化,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鱼类得病,甚至死亡。要调节好鱼池的水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物理方法(1)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4 养成期的水质调控4.1 加水 放苗后逐步加水,到6月初水深保持在1.0~1.2m左右。根据水色透明度变化,适时追肥,保持水色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 30~40 cm左右。以后,每 2~3天加水 1次,每次加水 5~10 cm,到 7月初池水保持水深2.5m左右。7月利用配水池每隔 7~10天换水 10 cm,进入8月利用配水池隔 3~5天换水 10 cm,到 9月以后利用环沟和配水池以实现养殖水体内循环。所有用水均应在配水池内用50~80×10-6漂白粉消毒。4.2 使用增氧机 有限水交换系统必须使…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轮虫培养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金弟 《水产养殖》2003,24(2):17-17
1日本的轮虫生产现状轮虫(rotifer)因其大小、形状适口,容易被仔鱼、虾、蟹幼体消化吸收,具有营养丰富,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鱼、虾、蟹类苗种生产前期的最佳基础生物饵料。日本栽培渔协对轮虫培养技术十分重视,做了人量的工作。在下属各事业所的鱼、虾、蟹育苗负责人,在育苗前必须订出轮虫总需求量及月需求量的大体计划,以及育苗10天(或一周)内每天需要量的具体计划。目前日本栽培渔协每年轮虫培养的总量近6兆,而实际用于育苗的轮虫量仅2兆左右,以保证育苗时能有充足的饵料保证。2…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1998年我县约有30%的养蟹面积受到病害感染,5%的面积绝收,养殖户损失惨重。主要是由于塘口老化、水路不畅、水质污染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某些不科学的防治蟹病的方法也是导致蟹病蔓延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一、换水换水是目前改善水质环境、?..  相似文献   

12.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水质污染、病菌感染和蟹池缺氧以及互相残食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河蟹死亡。1及时换水稻田蟹池应经常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在盛夏,1—2d就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应在1/3以上,最好是边灌边排,同时要注意河蟹的活动。如发现河蟹成批爬出水面吐泡沫,表明水中严重缺氧,应立即冲灌新水。2消毒防病用生石灰彻底清池,保持水质清洁,夏季要特别注意加注新水。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内泼洒新鲜生石灰,使全地浓度达15一20g/…  相似文献   

13.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谭北平杨小林(湖北农学院,荆沙434100)温室养鳖由于放养密度大,换水周期长。致使水质较差,很容易暴发疾病。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毛霉病、白霉病等)是稚鳖养殖过程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若防治不当,便会导致大量稚鳖死亡。本文结合两个实例,介绍该...  相似文献   

14.
黄正强 《科学养鱼》1995,(10):36-36
黄鳝的冬季囤养技术(下)七、囤养期的病害防治(一)发病原因黄鳝在自然状态下有很强的北抗力,但在高密度囤养池中,也会导致病害,引起大批死亡。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囤养密度过高,或运转过程中运输时间长而不及时换水,产生“发烧”缺氧,使鳝窒息死...  相似文献   

15.
(3)水质调控:布苗时的池水水位保持在40厘米,之后每天加10厘米新水,直至80厘米。第3天开始吸污(虹吸池底污物),第6天开始倒池(即将全池罗氏沼虾涵状幼体用网捕至另一加好新水的育苗池),整个培育周期倒池2~3次。到布苗第15天左右出现仔虾以后,水质调控以换水、吸污为主。出现特殊情况时(如死苗、水质恶化等)应紧急倒池。每天上下午各吸污一次,吸污换水应安排在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之前,以减少卤虫无节幼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河蟹人工育苗中亲蟹促产及抱卵蟹培育是关系到育苗成效的两个重要生产环节。作者通过多年来的生产性试验,亲蟹的抱卵率和抱卵蟹成活率均达90%以上。促产处理宜在3月上中旬进行(水温在10℃以上),促产地面积在1000m2上下,投放亲蟹密度为750kg/10-1公顷,雌雄性比掌握在2~3:1,待绝大多数雌蟹抱卵后应及时将雄蟹捕出。抱卵蟹培育的关键是防逃、合理投饲及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17.
1对虾育苗期常见病害和防治对虾育苗过程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如下:(1)越冬亲虾褐斑病此病因虾体外伤引起,病原体是一种能破坏甲壳的细菌。得病对虾初期患处呈白色,以后为褐色,外观呈划痕状、点片状或不规则块状。严重时呈黑色。虾体各部位都可发生,以第二、三腹节的背面为多数,也最容易感染。感染后的对虾食欲减弱,甲壳变软,蜕壳困难,患处下方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萎缩变红,还可能引起其他病原体感染,病情加剧。治疗方法:用福尔马林25X10‘或孔雀绿0.4X106泼洒在池内各处,一天后进行换水,每天换水1/5,直到药液消失,为一个疗…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只海捕亲蟹,在1000m^3育苗水体中,采取充气,吸污,换水,倒池,分池,防治病害等措施,进行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稚蟹培育,共育出壳宽0.5~2cm的稚蟹315万只,平均1m^3水体出苗3150只,实现产值157万元,利润101万元,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和育苗总量均国居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内陆池塘一般面积较小(3~10亩),养殖密度大,水质恶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甚至产生病害。如何有效改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改善水质,效果明显。1.适时换水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抽出池水20~30厘米,同时加注新水,冲淡水中的有机质。注意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以保持水中藻相和水环境的稳定,以免水环境因子变化过大,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影响生长。2.施用沸石粉沸石粉除了可以降解有机质、减少底质污染外,还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用量视水…  相似文献   

20.
一、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而且鳜鱼在饱食后对水质的要求比空腹时高,如水质不良将产生回食现象,在排除鳜鱼养殖病害和水体药害的前提下,应及时换水。少数鳜鱼因腹中饲料鱼回不出而出现饱食死亡现象。换水的方法: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2~2/3后,及时注入新鲜水。放足饲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络合碘等将水体消毒1次,一般即能恢复食欲。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