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笔之前,想以“给额济纳写悼词”为题写这篇文字,但想来想去,还是写下了这个标题,原因是多数人都愿意听好话。况且,额济纳绿洲距彻底死亡还有一步之遥。像人一样,虽说已“病入膏肓”,但在没有最后咽气之前就写悼词有不吉利之嫌。额济纳绿洲真的已经“病入膏肓”了。  相似文献   

2.
树、树林、森林,是由个体到群体、由单元到系统这样一个概念的逐级外延拓伸。对树、对木,人们观察于森林,索取于森林,熟悉林木生性,察其成材不易,便有“十年树木”之说。昔日“十年树木”,劝导人们育树、养树,以求取生产生活必须之用品。然而终因育之少、取之多,旧树古木几尽矣。今回首,树寡林少不仅难再取用,且灾多难重。顾往观今,应再度宣扬光大“十年树木”,并以此求得树林、森林之综合效应,让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到大自然的温馨怀抱。树·树林·森林@山云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见到“薇菜”一词,需要了解其学名。但查过多种植物名录、植物志、野生植物资源利用手册,野菜图谱等,都没有得到答案。笔者自愧才疏学浅,只好钻在图书馆里东搜西索。不成想,在新书架上,竟有一本《中国名特优林产品》的小册子突然映入眼帘!我迅速地翻检了一遍目录,嗬!山野菜类还真有“薇菜”。细读其文,方知薇菜系紫萁属,又名“牛毛广”真是“偏方治大病”啊。 笔者去年写过一篇《“森林副产物学”荣登台湾大学课堂》,今次看到《中国名特优林  相似文献   

4.
火树银花     
火树银花刘自立魏晋时代,“火树银花”就出现在诗赋里了,如晋时,傅玄的名文《朝会赋》:“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他写的是“灯”,灯的明亮如“火树”,而“火树”是如“炽百枝之煌煌”的,可见“火树”是有火的。晋代是否有焰火?古代中国人是否以“火树”来...  相似文献   

5.
元旦食俗     
我国元旦食俗丰富多彩,不仅食品味美可口.而且还大多富有祝福康寿的吉祥含义。饺子 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相似文献   

6.
春暖花开之际,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欢迎的绿叶菜──越冬菠菜面市了,青翠绿嫩,一派生机。菠菜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它生长泼辣,易长易繁,常年可得。阿拉伯人曾赞誉菠菜为“菜中之王”,菠菜自从波斯传入我国之后,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吟咏佳句。《西江月》菠菜词的下阕是:“北地太平车载,南方小用篮盛,最滋血液说医经,化验发明新颖。”生动有趣地表现了菠菜的特点,并以营养方面给予赞美。苏东坡《七言散联》诗:“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菜如铁甲。岂知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菠菜长出后可耐摄氏零下9度的严寒,这在蔬…  相似文献   

7.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这话用在苏京平身上最恰当不过。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话的原意是恭维某大人声名远播、受人尊崇。要不,在“子曰诗云”大行利是的时代,人们见面总要先送上一句“久仰!久仰!”。要说,如今这时代怎么就是不同了!比如某先生听了苏京平八年的节目,愣是没见过苏先生本人。说起来,这也难怪。苏京平要是去中央电视台主持“东方时空”,即使他“老”人家有一副“东方第一脸”,恐怕您也不会有这样的念想了,那该叫一个词——“避之惟恐不及”。  苏京平做的是新闻广播的工作——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  相似文献   

8.
OK的由来     
《内蒙古林业》2008,(11):38-38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OK”,也都知道“OK”的意思。但是关于这个词的由来,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桥山古柏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千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是孙中山先生写在黄帝陵的祭词。 黄帝为五帝之首,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世110岁,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其陵墓就在陕西中部,南距西安230公里的黄陵县缄东北的桥山之巅,人称黄帝陵。因位于桥山,故又称桥陵。陵高306米,周长48米,巍峨、庄严、肃穆。“黄帝陵”三  相似文献   

10.
元旦食俗     
我国元旦食俗丰富多彩,不仅食品味美可口,而且大多富有祝福康寿的吉祥含义. 饺子的前身是馄饨,馄饨是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  相似文献   

11.
花与女人     
《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以说是以花比喻女人的第一声。此声之后花与女人就有不解之缘。曹植诗:“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顾况诗:“美人二八颜如花。”韦庄词:“绿窗人似花”。这些都是以女人比花。欧阳炯词:“一朵荷花初发……恰似轻盈女,好风姿。”这是以花比女人。以花比女人,世人觉得非常的自然;而如果以花比男人,未免滑稽可笑了,但并非没有。《随园诗话·竹枝词》:“怪郎面似荷花好,郎是茶花生日生。”说郎面如荷花,言其秀美。唐朝女皇武则天宠爱张昌宗。-日献媚者在武氏面前夸张昌宗貌似莲花,说…  相似文献   

12.
仲夏之时,绿色葱郁,花事渐寂,鲜红似火的石榴花开,争芳斗丽,显得分外妖娆,惹人喜爱。 我国的石榴是由国外引入的。据清代汪灏《广群芳谱》记载,石榴“本出淙林安石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安国”即今布哈拉,“石国”即今塔什干。因石榴花多为红色,故有人称之为丹若、沃丹等。 石榴属安石榴科多年生灌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长椭圆形,果实为球形浆果。我国的石榴现有 60多个品种,可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大类。果石榴以产果为主,兼赏其花;花石榴以花取胜,所结果很细,不宜食用。花石榴中的“重…  相似文献   

13.
庭园史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庭园”一词出于近代,我国古代查无此词,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世界用语。据造园学先辈陈植教授著《造园学概论》中论述为:“盖庭园云者,乃于建筑周围之土地上,为多量观赏植物之栽植,及户外休养娱乐设备者之总称也”。它有别于通常园林,其范围小些,景观以建筑为主,以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园林艺术审美重视气势韵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说:“既焚既酾,奇气迭出。”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贾岛《黄鹤楼》诗:“高槛危檐势若飞。”辛弃疾《临江仙》词:“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写莫愁湖:“隔岸坡陀隐然,不甚高而迤丽有致。”祁彪佳《寓山注序》写其造园体验:“……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说瘦西湖:“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又说湖之小金山:“有此一挡,便觉气势紧凑,亦非俗笔。”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写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大门外虽冷落无人,……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  相似文献   

15.
牡丹是毛茛科牡丹属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西部秦岭、大巴山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被引种下山,其雍容华贵,艳丽动人,被称为国色天香的“花王”。花王一词源于《神农本草经》,说明在唐代,牡丹就有盖世之美了。  相似文献   

16.
荷泽牡丹甲天下华明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谷雨时节,牡丹盛开。在华夏域中古今百花苑中,唯我国特产花卉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世称“国色天香”、“百花之王”,倍受推崇,视为人间幸福和平、繁荣昌盛的象征。当今,花开最盛知谁处?答曰:“菏泽牡丹甲天下!”。每...  相似文献   

17.
话柚     
抽类原产找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秦《禹贡》就右“杨州……鹰包桔油词贡”的记载;公元前周书更有“秋食护梨桔抽”的佳话,可见油类生产的历史久远,历史上对抽类的记载多夸其果大、花香,西晋《广志》有“成都有油大如斗。”’东晋《装渊广州记》中有“广州别有油,号回香油,实大如斗。”南宋(桂南皮衡志》记载有:“老果、轮子,南州名奥抽.大如瓜,人亦食之!皮甚厚。”明《闽部流》中对抽的描述为“油大…··,柑桔中之最品也,…··花亦奇大,三月开,香气甚郁。”明·《五杂咀》称“成…  相似文献   

18.
荠菜     
荠菜虽是一种野菜,但历来都受到人们的赞美。《诗经·邶风·爷风》里,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骚人墨客对它更是揄扬备至。晋人夏侯湛作过《荠赋》,宋代陈达叟写过《甘荠赞》。苏东坡谓荠菜:“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相似文献   

19.
金秋时节,板栗飘香。漫步街头,到处可见油光闪亮、香气诱人的糖炒栗子,使人馋涎欲滴。 板栗,俗称票子,又名栗果、毛栗、凤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我国各类果品中,栗子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陕西半坡村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里就出立有栗子。这说明在五六千年以前,栗子就曾经是人们的食品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对栗子写下赞美的诗篇。《诗经》中有“树之榛栗”、“东门之栗”的记载。唐朝杜甫写有“山家菜栗暖”的诗句,把吃蒸栗子的情景写得极有生气。宋代范成大写有“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的佳句,把栗子奉为群…  相似文献   

20.
兰有“香祖”、“国香”、“第一香”等雅称,孔子也将兰称作“王者之香”,足见她让人喜爱;兰的“与众草为伍”、“不无人而不芳”、“不采羞自献”的高贵品质,备受人们赞颂。兰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连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无不受其影响。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