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黄淮麦区小麦籽粒锌含量差异原因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高产优质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人们营养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黄淮麦区276个田块的小麦籽粒锌含量与产量和产量构成、施肥和土壤养分、作物锌吸收利用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缺锌和非缺锌土壤的比例分别为42%和58%,两种土壤上的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介于16~52和17~58 mg·kg-1,分别有7%和9%样本的籽粒锌达到推荐值40 mg·kg-1。缺锌田块,籽粒锌含量与磷肥用量(r = -0.273,P < 0.01)、0~20 cm土壤有效磷(r= -0.283,P < 0.01)显著负相关,高低籽粒锌组的磷肥用量分别为73和137 kg·hm-2,土壤有效磷分别为13和20 mg·kg-1,有效锌分别为0.8和0.7 mg·kg-1,但籽粒产量低于非缺锌土壤(7 204 和7 857 kg·hm-2)。非缺锌田块,籽粒锌含量与磷肥用量显著负相关(r= -0.181,P < 0.05),与0~20 cm(r= 0.236,P< 0.01)和20~40 cm(r= 0.183,P < 0.05)土壤有效锌显著正相关,高低锌组的磷肥用量分别为112和145 kg·hm-2,0~20 cm的土壤有效磷分别为29和30 mg·kg-1,有效锌分别为3.3和2.2 mg·kg-1。因此,在缺锌土壤上,应首先解决土壤缺锌问题,将有效锌提升至临界值1.0 mg·kg-1以上,非缺锌土壤有效锌保持在3.0 mg·kg-1以上,同时适当减少磷肥用量和降低土壤有效磷水平,以减少磷对小麦锌吸收的负面影响,维持黄淮麦区小麦高产并改善籽粒锌营养。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磷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本研究选用锌效率不同的4种冬小麦基因型, 从P-Zn-植酸关系出发, 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锌肥的施用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籽粒的磷含量、磷锌比、植酸含量以及[植酸]/[Zn2+]摩尔比, 降低幅度分别为0.5%、1.85%、2.7%及6.2%, 提高了小麦籽粒的锌生物有效性。相对于锌肥, 磷肥对小麦籽粒植酸含量及[植酸]/[Zn2+]摩尔比的影响更大: ①总体上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植酸含量及[植酸]/[Zn2+]摩尔比, 降低了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性, 以施用100 kg·hm-2磷肥时为例, 植酸含量及[植酸]/[Zn2+]摩尔比与不施磷肥相比分别提高13.4%和25.94%; ②植酸含量及[植酸]/[Zn2+]摩尔比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 并分别在100 kg·hm-2和150 kg·hm-2用量下达到5.02 mg·g-1和11.56的峰值, 而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小麦籽粒中植酸的合成和累积; ③[植酸]/[Zn2+]摩尔比在适量施磷(100 kg·hm-2)条件下与少量(50 kg·hm-2)施磷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但明显低于高量施磷(150 kg·hm-2)。总之, 通过合理的磷肥调控, 辅以锌肥的施用, 相对降低小麦籽粒的[植酸]/[Zn2+]摩尔比可能是提高小麦籽粒锌生物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恩施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和烤烟锌含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恩施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偏低,平均值为(1.00±0.51)mg·kg-1,变幅为0.17~2.49mg·kg-1,变异系数为54.26%.所取129个土壤样本有62.79%有效锌含量在临界值1.0 mg·kg-1以下,部分烟区存在缺锌现象.不同海拔土壤有效锌含量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2)恩施烟区烤烟锌含量平均为(29.18±7.99)nag·kg-1,变幅为15.40~54.73 mg·kg-1,变异系数为27.38%,与巴西优质烤烟锌含量(10.15~31.64 nag·kg-1)的符合频率为63.79%.品种、海拔间锌含量差异显著,等级间则差异不显著,品种间表现为K326>云烟87>云烟85;海拔间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等级间表现为B2F>C3F>X2F.(3)烤烟锌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烤烟锌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氮锌配施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及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比较石灰性土壤氮锌配施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锌营养的影响,选10种本地主要种植小麦品种,进行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小麦产量及锌含量。结果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上单施锌肥和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单施锌肥及氮锌配施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但单施锌肥处理仅增加"西杂1号"、"武农148"、"郑麦9023"籽粒锌含量;氮锌配施增加除"小偃22"外其余9种供试小麦品种籽粒锌含量,增幅为7.3%~54.7%。单施锌肥对小麦锌累积量增加的效果不明显;氮锌配施可显著增加小麦地上部锌累积量,两季分别增加6.5%、29.8%。单施氮肥可显著增加小麦锌吸收,但其主要累积在小麦茎叶部。在石灰性土壤上,单施锌肥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锌含量,但对小麦产量及籽粒Zn含量增加有限,氮锌肥配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氮锌配施对石灰性土壤锌形态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分析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锌肥后土壤中锌的形态变化,研究锌肥的有效性及后效,为指导合理施用锌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施锌肥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增加小麦籽粒锌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反应差异很大;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存在,占全锌91.5%~97.6%,其次为松结有机态锌(1.34%~5.53%)、碳酸盐结合态锌(0.47%~1.55%);施入土壤中的锌增加了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但大部分转化为矿物态;种植小麦可以使土壤中的锌向有效态转化;施氮增加了小麦对锌的吸收,也增加了锌矿化的比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交换态、松结有机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土壤锌的有效性,石灰性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占有较为可观的比例,因此增加这两种形态储备容量是调节和控制土壤锌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麦磷锌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运输和积累、根叶细胞膜透性以及磷和锌的关系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磷锌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施锌对大麦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和P/Zn比;施用大量磷肥并不影响土壤有效锌的浓度,但啤酒大麦植株体内锌的浓度降低,锌的吸收量减少,锌在根部的积累量相对增加;同时施锌也不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浓度,这表明磷锌拮抗作用发生在植物体内;缺锌使植株地上部磷浓度增加,根部磷浓度降低;缺锌使大麦根、叶细胞膜的透性增加,有利于磷的吸收并促进从根向地上部运输。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料对土壤锌、锰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本文研究了厩肥、猪、牛、羊、鸡、鸭、兔、蚕粪等8种有机肥料的锌、锰总量及不同形态的含量,同时还研究了有机肥料及土壤中酶的活性,试验证明有机肥料是提供作物锌、锰营养的良好肥源,施用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锌、锰的有效性,但对土壤中锌、锰的有效化的影响和作用不同,有机肥供锰速度慢,强度小,伹在土壤中的残效长;而供锌强度大,速度快.有机肥与无机化肥配合施用,种植麦、稻两季作物后,在第三季的晚稻土壤中锌出现严重的亏缺.  相似文献   

8.
氮锌配施能促进冬小麦根土界面锌的有效性及化学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促进冬小麦对锌的吸收和累积。研究氮锌配施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对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为氮锌配施通过影响冬小麦根系活动进而提高土壤锌生物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石灰性土壤为试验材料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分别设置两个施肥水平(0、N 0.2 g/kg+Zn 10 mg/kg)和9种有机物处理(不添加有机物、顺乌头酸、巨头鲸鱼酸、3,5-苯丙氨酸、甘氨酸、环拉酸、羟脯氨酸、葡萄糖-1-磷酸、延胡索酸),培养0、30、90、150 d时取样,分析土壤pH、有效锌和锌形态分级含量。在培养30 d时,在不施氮锌条件下,添加巨头鲸鱼酸、3,5-苯丙氨酸、甘氨酸、环拉酸、羟脯氨酸、葡萄糖-1-磷酸能显著降低土壤pH;在氮锌配施条件下,添加顺乌头酸、巨头鲸鱼酸、3,5-苯丙氨酸、甘氨酸、环拉酸、羟脯氨酸、葡萄糖-1-磷酸能显著降低土壤p H。在培养30 d时,在不施氮锌条件下,外源添加有机物对土壤有效锌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氮锌配施条件下,添加顺乌头酸、3,5-苯丙氨酸、甘氨酸、羟脯氨酸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同时,在不施氮锌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缺锌的砂姜黑土上,氮锌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盆栽小麦增产10.2%~18.8%;大田小麦平均增产9.76%~16.6%.氮锌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和速效氮含量水平,促进了小麦对氮锌的吸收,有效提高了植株氮锌含量,土壤水解氮含量增加了9.13%~21.2%;有效锌含量提高了32.3%~64.5%,小麦氮锌含量分别升高5.2 0%~13.0%和18.9%~36.7%,氮和锌积累量分别增加22.2%~49.7%和40.2%~68.2%.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的氮锌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根际磷锌有效性及其对作物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P2O5,135.kg/(hm2.a)]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逐年提高;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根际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长期施用磷肥冬小麦抽穗期植株锌含量显著低于不施磷处理;无论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含磷量和植株磷锌比(P/Zn)都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长期施用磷肥处理(P1和P2)在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子粒含磷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其含锌量;冬小麦子粒磷锌比(P/Zn)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也显著增加,子粒含磷量与含锌量呈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弹尾目昆虫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许杰  柯欣  宋静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07,44(3):544-549
土壤弹尾目昆虫作为无脊椎动物和中型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其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概述弹尾目昆虫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中、生态毒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上的一些方法体系及检测主要指标参数(群落结构,种群特征,生存率,生长率,繁殖率,金属硫蛋白和酶活指标)。最后对弹尾目昆虫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应用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ABA对水稻花后剑叶光合产物输配作用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浩  龚荐  罗时石  葛才林  马飞 《核农学报》1996,10(4):244-250
运用示踪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 ABA 涂稻穗及剑叶后,剑叶中几种光合产物的变化,发现 ABA 涂稻穗后,能抑制剑叶中暂不输配物质的形成,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具促进作用。ABA 涂剑叶后,对暂不输配物质、结构物质与呼吸消耗具抑制作用,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硼的吸附-解吸对土壤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棕红壤、黄棕壤、灰潮土在特定条件下的电荷零点(PZC) :ck—PZC(无硼 )、ads—PZC(硼吸附 )和des—PZC(硼解吸 )的研究发现 ,棕红壤和黄棕壤的ads—PZC与其ck—PZC相比 ,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灰潮土 ,由于本身碳酸盐的缓冲作用 ,其ads—PZC与ck—PZC几乎相等。在硼吸附发生后 ,3种供试土壤的des—PZC较之它们的ads—PZC ,改变甚小 ,但这时灰潮土却保持强劲吸附电位离子的趋势 ,其吸附H 离子数量是棕红壤和黄棕壤的 2倍 ,表明在灰潮土上 ,原先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硼这时才显示利于电位离子的吸附。研究还表明 ,硼在酸性土壤中的吸附会引起 1 0倍量的质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铁锰铜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4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 ,研究了 9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铁、锰、铜、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是土壤铁、锰、铜、锌的良好给源。紫色水稻土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单施化肥比较 ,土壤中的全铁、全锰变化不大 ,全锌提高了 5.5%~ 30.0% ,交换态铁、碳酸盐结合态铁、有机态铁、无定形结合态铁分别提高了1.5%~12.7%、2.4%~8.9%、11.6%~19.5%、32.5%~72.5%。锰、锌的各形态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 ,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大了土壤铜的消耗 ,全铜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网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根外施硒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雪林  姚鼎汉 《土壤学报》2000,37(2):242-249
本文通过对嘉善县平原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1)嘉善县平原水稻土,水溶态硒含量低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态硒的临界值(0.010μg/g),这与该区的土壤母质、地形等因素相关;(2)低硒水稻土了水稻对硒的吸收积累,因此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亦普遍较低,平均含硒量低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070μg/g);(3)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杆中的含硒量  相似文献   

17.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34、5、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辐照引起幼虫的生活期延长,发育迟缓;辐照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强,5龄幼虫最耐辐照,阻止其化蛹的剂量为55~60 Gy。γ射线辐照杨树木段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结果也表明,60Gy能够100%阻止老熟幼虫化蛹。因此,可以推荐60 Gy作为光肩星天牛幼虫检疫辐照处理的有效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8.
风化对土壤粒级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土壤风化程度经常与地带性土壤的磷素存在形态相关,这已为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工作所证实,但对土壤不同粒级中磷形态的影响,迄今仍研究较少.在五十年代,Williams,E.G.和Saunders,W.M.H.曾测定了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全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指出在所有供试土壤中,无论是无机磷或有机磷,粘粒部分的相对含量都高于砂粒部分.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中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同工酶的酶谱中,有些谱带是不育系与保持系共有的,不受雄配子的育性和胞质差异的影响。有些谱带则伴随雄配子的败育而出现(或缺失),其余谱带组分,则因胞质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对细胞质进行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