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客户送检的冻猪胃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反应,梅里奥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以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抗原式为4,5:i:1,2。该菌株致接种的小白鼠全部死亡;分离菌对先锋V,氟哌酸,环丙沙星,氯霉素高敏,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某猪场病死猪进行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通过采取病料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病原分离培养,对纯化的分离细菌进行动物试验、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猪链球菌。对头胞噻吩等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
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鹌鹑的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试管凝集试验,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样品的细菌分离结果对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鹌鹑的可靠性。试验中以1×10 ̄(10)CFV的肠炎沙门氏菌培养物经口接种健康鹌鹑,然后以不同的时间间隔采取泄殖腔拭子、粪便和血清进行细菌分离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鹌鹑呈间歇排菌,而且排菌主要集中在感染的早期阶段,随后排菌率下降。所以,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样品在感染的早期分离率高,随后分离率下降,细菌分离结果不能说明鹌鹑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状态,为提高细菌分离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多次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凝集反应中,鸡白痢沙门氏菌‘O’抗原的凝集反应滴度比肠炎沙门氏菌‘O’和‘H’抗原更一致、敏感、持续时间长,与肠炎沙门氏菌‘H’抗原结合时,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鹌鹑,尤其是过去感染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血清学和细菌学试验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诊断的可靠性。本试验为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鹌鹑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海洋细菌,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4种常见致病菌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同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红树植物土壤中分离得到654株细菌,其中107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4%。菌株M36对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 mm、16 mm;菌株P19和P25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16 mm;菌株P83对沙门氏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3 mm;菌株M36和P31的抑菌谱最广。综合两种培养基的培养结果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被分成4个属,分别是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其中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其次为芽孢杆菌属,占比分别为69.2%和15.9%。说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  相似文献   

5.
以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从病死猪肺脏和种猪的鼻腔分离到7种细菌,初步证明了所分离的猪场存在呼吸道病混合感染,并对7种分离培养物进行了有效敏感药物的筛选,用以指导临床防治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调查新疆石河子农八师某团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70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其乳样细菌检出阳性率为82.86%)。共检测出8种细菌和真菌,其中主要有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其中7种分离菌进行了13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吩钠比较敏感。除粘质沙雷菌外,其余6种分离菌均表现出硫酸链霉素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国金  龙建勇 《中国家禽》2004,26(23):14-16
某“南海黄”鸡养殖场鸡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从病死鸡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鉴定为肠炎沙门氏菌。经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毒力很强,但对丁胺卡那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8.
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对上海地区分离的4株细菌经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4株细菌用O抗原单因子血清鉴定均为O78;用临床上常用的14种抗菌素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患病和死亡仔猪的病例解剖,细菌培养,细菌分离,药敏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并根据分离菌热性肠毒溶血情况,诊断为大肠菌性肠管毒血症。  相似文献   

10.
奶山羊急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人们已从奶牛乳房中分离出130多种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但是,引起羊的隐性乳房炎和急性乳房炎的病原菌是否与奶牛一致,还未见相应的报道。本试验对奶山羊急性乳房炎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为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乳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某奶牛场患乳房炎(Mastitis)的奶牛乳汁中共分离到13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结果表明,13个分离菌株中,无乳链球菌最多见,占10株,其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各占2株和1株,将三类细菌人工感染小白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及丁胺卡那对上述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集南宁地区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共5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细菌,挑选出高度敏感的药物;并对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现状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角度进行探讨,探求根治奶牛乳房炎的办法。同时,通过本试验,为奶牛场防治该病提供指导,为建立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乳房炎防制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症及病原菌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疑似猪萎缩性鼻炎的病猪,采集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鉴定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将优势菌株培养后接种感染健康新西兰家兔,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家兔具有致病作用。对4株细菌以琼脂扩散法做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耕牛猝死症的诊断及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春市松柏镇、岗美镇零星散发耕牛猝死症,经过细菌培养,先后从小肠内容物中分离到2株细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动物及菌型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获得的2株细菌均为D型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i)的强毒株,病原诊断结果为本病的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等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反刍兽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市郊区数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3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对其中19株作本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都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质粒指纹图谱技术是目前医学界用于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追踪的一项新技术,本试验33株细菌的质粒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北京郊区数个集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市三个集约化奶牛场选取16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的20个乳区乳样,经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出了此类型乳房炎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细菌检出率为80%;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沙星类、头孢类等药物对其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常用药的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噬菌体研究再度成为细菌病原研究的最新热点之一,许多溶源菌的遗传性状、细菌毒力与原噬菌体密切相关,噬菌体控制着一些重要细菌毒素的产生。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0157原噬菌体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就是毒素结构基因是由溶源性噬菌体编码的。这些噬菌体已经从人、牛和猪各种各样临床病例菌株中分离到,但关于这些噬菌体的流行特性、传播规律还有很多尚未阐明,噬菌体的分离是这些工作的基础,本研究使用EHEC O157:H7标准菌株EDL933,对快速分离噬菌体的方法进行摸索和研究,为今后噬菌体的分离提供有价值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临床疑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肉鸭的病原菌,本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种特异性鉴定、荚膜分型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病鸭肝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表面光滑凸起、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和吲哚等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聚为一支,同源性 > 99%;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膜分型鉴定结果仅扩增到约为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3、tetX)和Intl1 4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一例疑为粪肠球菌感染的羔羊进行病原鉴定,本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PCR方法分别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根据菌落形态、细菌染色特性及生化特性,鉴定出分离的细菌为羊源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