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达  张鸿昌 《福建果树》1991,(3):22-23,44
辐射诱变育种是继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快速培育优良品种的新技术。国际上果树辐射育种,始于三十年代,发展于六十年代后期,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较多,已培育出苹果、樱桃、杏等新品种十多种。我国果树辐射育种从六十年代开始,已培育出少核锦橙、抗寒红梨、高产板栗和优质苹果等新品种和大量的实变体。辐射育种具有实变频率高和变异谱广,比自然突变频率,一般要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能有效地改良品种的单一性状,并保持其他优良性状不变:育种年限短,一般仅需  相似文献   

2.
果树经辐射可产生多种性状的变异.从果树短枝型、早熟性、抗性、无籽等变异类型综述了辐射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钴60射线对枇杷种子辐射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辐射能诱发活体产生基因突变,而且变异范围广,突变性状大多稳定快。它作为一种诱变手段,在国内外果树育种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成就。如在柑桔、苹果、菠萝、板栗、葡萄等等很多果树上都开展了辐射育种工作,有的已从中获得了优良新品种。但在枇杷育种上,目前尚未见过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本试验对枇杷种子进行辐射,探讨其效应,旨在为枇杷辐射育种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果树等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工作需要出发,讨论了这类植物的遗传特点和研究方法问题。阐明了果树等无性繁殖植物的实生后代一系列经济性状显著退化的遗传原因。提出了果树性状育种值及遗传传递力的科学概念和估算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品种类型间性状的育种值和传递力强弱可以用具体数值来衡量和比较,从而给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选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和家畜改良中育种值估算方法和应用的对比讨论了果树等无性繁殖植物估算育种值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梨Pyrus spp.是世界性的重要落叶果树,在我国梨仅次于苹果和柑桔,为第三大果树,在20多个省(区、市)均有分布。采用传统育种手段,梨的许多性状已经得到了改良,但现有的梨品种在遗传上对来自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胁迫以及对影响果实品质的生理病害存在着许多弱点。这些问题可通过栽培管理来缓解,但从根本上解决要靠常规育种和分子改良途径。与其他木本果树一样,  相似文献   

6.
诱发突变育种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实验。近年来世界上和我国利用诱变育种培育出了一些新的果树品种和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突变类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用于处理果树接穗,对于改良品种一、二个不良性状而保持优良性状基本不变,具有独特的效果,并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我所早在1964年就开展了这项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这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  相似文献   

7.
果树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给果树业发展带来了一次空前的机遇 ,如何引导果树业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把握得当 ,将是我国高效益农业的突破口 ;失之毫厘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引导不当 ,可能会给我国果树业带来一次灾难。为适应果树发展形势 ,今综合各地资料 ,将有关果树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论述如下 ,供各级政府、推广机构和广大果农参考。1 我国果树业的发展方向1 .1 优良品种高度普及 优良品种是通过育种手段选择或创造而产生的综合性状优良的遗传类型。优良品种的产生属于生产资料创新的范畴 ,因…  相似文献   

8.
辐射育种比自然突变频率高,变异谱广;对易于发生芽变的柑桔,辐射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我们对辐射处理的柑桔苗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探讨,以便更好了解品种性状突变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策略和已获得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BSA)、平行芽变分析法(PSA)和已知信息捕捉法(KIH)是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已获得了大量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这些标记是果树基因作图、图位克隆、分子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等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Mile.  PG  董威 《中国食用菌》1989,(5):21-22
真菌的遗传真菌遗传的研究一般需要两个标志:(1)生长或不生长。(2)代谢产物的产生或缺乏。这种产物可以是生长必需的,也可不是必需的。我们把生物在自然界生长时所具有的性状叫做野生型。相反,把发生了遗传变化,并能区别于野生型的突变性状称为突变  相似文献   

11.
核果类果树同工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李、杏、梅和樱桃等,有着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共有200余种,在果树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如对其种类、起源、地理分类、可供生产和育种开发利用的具有独特性状的珍贵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果树主要性状及其遗传规  相似文献   

12.
影响苹果离体培养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苹果离体培养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因素丁爱萍,王洪范(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果树具有童期长和基因高度杂合两大特点,使其传统的有性杂交育种成效较低。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果树育种开辟了新途径。利用转基因技术已获得近百种植物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3.
刘富中 Gosti.  s 《园艺学报》1999,26(6):380-383
对豌豆隐性突变体带化茎伞状花序(Fasciated culm and umbel)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 扫描电镜研究表明,突变体的花蕾密生于茎顶端,花序呈伞状。遗传试验表明,F1代植株 皆具正常的茎和花序,F2代突变性状和正常标记性状呈3:1分离,表明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支配,用基因符号fcu表示。fcu基因具有使茎带化和产生伞状花序的双重遗传效应。以樗基因系L-1238和w-2为工具材料,对豌豆fcu突变体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4.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形式,是DNA分子碱基序列变异的直接反映。分子标记不受内外环境、发育阶段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数量极多,多态性高,与基因表达与否无关,且操作简单,检测迅速,因此在农业科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果树基因组高度杂合,而且具有童期,因此遗传育种的难度较大、周期长、效率不高,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果树遗传育种的效率。果树上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有RFLP、RAPD、AFLP、SSR和ISSR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果树》2007,(3):69-69
为促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加强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相互间项关研究的交流,提高我国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推动“十一五”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与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中国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拟于2007年9月中、下旬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召开《全国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上应用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研讨内容(1)果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指纹图谱研究;(2)果树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究;(3)果树重要功能基因分子标记、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精细定位研…  相似文献   

16.
黄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我国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易受多种真菌病害的危害而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耗资大、效率低、受抗性基因资源匮乏的限制,还易出现抗性退化的现象,用现有品种资源进行有性杂交育种很难尽快得到具有抗性的优良品种.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使性状在种间转移,且受体本身主要性状不被改变,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开辟了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诱变缺陷型及抗药性标志基因菌株作计划性育种程序,是中线育种途径的一种有效方法,已被广泛采用。由于这种方法在产生缺陷型及抗药性的同时,往往会导致决定其它性状的遗传基础也随之有大的改变,从而表现出某些规律性特征。这就有可能将正突变的某些性状与其它性状进行组合,达  相似文献   

18.
果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关林  方宏筠 《中国果树》2002,(3):43-47,49
果树的基因型多为杂合型 ,杂交后代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分离。因此 ,把许多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果树品种上是非常困难的〔1〕。果树基因工程为果树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迄今国内外果树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果树基因转化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及基因工程对果树遗传改良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最后根据目前果树基因工程面临的问题和作者的研究工作体会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1 果树基因工程研究概况1 983年 ,科学家们首次利用农杆菌( Agrabacterium tumef aciens)介导将 npt II外源基因导入烟草 ,获得转基因植株 …  相似文献   

19.
植物芽黄突变体是在幼苗或生长点前期黄化,随着植物生长而转绿的一种叶色突变,对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叶色突变机理以及遗传育种等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蔬菜芽黄突变体在蔬菜育种上简化良种的繁育过程和提高种子纯度上有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蔬菜芽黄突变体的来源、产生原因、遗传规律以及芽黄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光合特性等研究进展,介绍了至今在蔬菜上发现的芽黄突变体以及蔬菜芽黄突变体的应用价值,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以后蔬菜芽黄突变体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农业部邀请美国新泽西州立罗吉尔大学郝夫教授前来我国,并委托北京农业大学于1980年8月11日至9月2日举办了“果树育种讲习班”.参加这次讲习班的学员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63个教学、科研单位,共103人. 在讲习班上,郝夫教授做了‘引言',‘桃的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遗传',‘抗病育种',‘抗寒育种',‘抗虫育种',‘嵌合体',‘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