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鲁北棉田害盲蝽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下称棉盲蝽),以绿盲蝽为优势种。棉盲蝽在田间交替重叠发生,已成为重要害虫,并在某些片区猖獗危害,严重障碍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寄主广、周年发生时间长、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曾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杀手,但随着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铃虫的危害受到一定的控制。而棉花其他害虫却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棉盲蝽发生上升迅速,广大棉农一定要提高警惕。江苏棉田盲蝽象发生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4.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以刺吸口器取食植物的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的细胞内容物,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我国作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和消费国家,在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绿盲蝽对葡萄造成危害以来,绿盲蝽在葡萄上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且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本文综述分析了我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了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绿盲蝽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的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防治 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的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综述分析了中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绿盲蝽是一种由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施药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6.
<正>据新疆植物保护网消息,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盲蝽在全区棉花、小麦、果树上发生为害逐年加重。8月上中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陆宴辉研究员和自治区植保站一行,赴昌吉州、石河子、沙湾等地调查棉盲蝽发生危害情况时,在玛纳斯县棉田首次发现绿盲蝽危害。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据文献记载,绿盲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此前在新疆棉区无相关发生报道,当前绿盲蝽在西北内陆棉区发生,给全区棉花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隐患。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8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团队证实了棉花盲蝽对其他害虫的捕食作用以及盲蝽与其他食叶性害虫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而揭示了由盲蝽发生加重导致的Bt棉田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近年来,随着Bt棉田化学杀虫剂使用量的减少,盲蝽由次要害虫上升成了主要害虫,发生为害明显加重。最新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解生草园对果园内绿盲蝽与金纹细蛾的影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土壤肥料工作站联合桥头镇农业办公室、羊亭镇果树站、环翠区农安办、环翠区农技站科技人员在桥头镇碑鲁村和马井泊村苹果园连续三年对绿盲蝽与金纹细蛾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两处生草与清耕园片均为同户管理,防治虫害用药次数、种类、浓度相同。调查对绿盲蝽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生境对绿盲蝽生长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在果园的适合生境。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精氨酸激酶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绿盲蝽成虫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3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含有783个核苷酸,可编码26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表明AL-AK与其他昆虫AK相比近似度85%以上,且同半翅目昆虫较为靠近。枣园绿盲蝽精氨酸激酶基因表达量低于葡萄园。以上结果说明枣园生境比葡萄园适合绿盲蝽的发育,为针对性的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棉盲蝽是危害棉花的各种盲蝽象的总称。主要种类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麦盖提县发生主要见绿盲蝽。棉盲蝽危害棉花茎、叶,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四十六团农业科通过对艾美乐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防效好、对天敌危害轻的艾美乐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2.
<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是危害棉花害虫的两个优势种。为探明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和生殖的影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将在27℃饲养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卵和初孵若虫每天暴露在不同高温(30、33、36、40℃)4小时,以27℃恒温饲养的为对照,比较了两种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13.
春茶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Lygus sp.属半翅目盲蝽科昆虫,是国内各地常见的一种重要茶树芽叶害虫,我省各产茶县屡遭损害。茶树是绿盲蝽的越冬寄主植物,越冬卵在春茶萌芽时孵化,若虫早春即大量剌吸危害嫩芽,若不及时防治,对春茶产量、品质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绿盲蝽,程呜珂、吴宏雷等曾先后在皖南山区作过一些研究报道,作者七十年代以来,结合江淮丘陵和皖西大别山茶区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观察与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后,期望进一步认识和控制这一害虫,亦希得到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绿盲蝽严重为害春茶、防治指标空缺的问题,根据田间绿盲蝽若虫为害特征,对若虫的田间计数方法进行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测算在不同绿盲蝽虫口密度下,茶鲜叶的经济损失率,并结合日照茶区绿盲蝽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分析,确定日照茶区以虫口密度为测度的绿盲蝽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茶丛的活动范围,受到鲜叶密度的影响。鲜叶密度大的茶园,一般在小范围内取食;鲜叶密度小的茶园,在略大的范围内取食。但是无论哪种茶园,其取食活动的茶丛横向范围都在一个不超过直径70cm的圆内。采摘单芽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0.99头/千梢;采摘一芽一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08头/千梢;采摘一芽一二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48头/千梢。以田间绿盲蝽虫口密度为测度的防治指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与日照类似的茶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绿盲蝽若虫田间一般呈聚集分布,且刚孵化若虫虫体较小,而且生活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应采取多次观察计数的方法,确定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直播春棉田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共存机制,采用直接观察法,系统研究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春棉的不同生育期,棉田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不同。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多集中在6—7月,而棉蚜高峰期在5月下旬,棉叶蝉高峰期在9月下旬。不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不同,害虫中棉盲蝽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棉铃虫,棉叶蝉和棉叶螨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天敌中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小花蝽,黑襟毛瓢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而黑襟毛瓢虫和瓢虫类天敌与棉蚜、棉叶螨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因此,皖西南棉区直播春棉田可利用瓢虫类天敌抑制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保护并利用好蜘蛛类天敌,需重点防治棉盲蝽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16.
<正>4月上中旬以来,我国棉花先后进入了播种育苗时期,棉花害虫也将陆续入侵棉田。近几年来,广大棉区基本普及了转基因杂交抗虫棉或者常规抗虫棉,随之,棉花的害虫群体结构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为害比较严重的棉铃虫、红铃虫已转为次要害虫,棉盲蝽、棉粉虱、甜菜夜蛾在很多地方已上升成为主要害虫。提起这三类害虫,植棉农民常大吐苦水。一、棉盲蝽。棉盲蝽种类很多,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原来的次要害虫棉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加之农民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使其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生田危害株率达10%,严重地块达25%~30%,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2006、2007两年笔者对棉盲蝽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治方法,供农民朋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棉盲椿象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发生较多!一般绿盲蝽发生期比中黑盲蝽早7~10天。绿盲蝽除危害蕾铃造成脱落外,还刺吸嫩头顶芽和嫩  相似文献   

19.
正绿盲蝽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范围广泛,主要为害棉花、苜蓿、葡萄、枣树、梨树、桃树、茶树等农作物。绿盲蝽口器为刺吸式,其取食为害常导致植物生长点枯死、叶片破损、花蕾与幼果脱落、果实畸形,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最常用的防治手段为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能让绿盲蝽迅速产生抗药性,同时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推广应用高效、环  相似文献   

20.
<正>9、枣树绿盲蝽蟓和皮暗斑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单位名称:河北农业大学评价日期:2010.12.26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枣树是我国的特色优势果树,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最快的果树之一。目前,全国栽培面积已达135万hm2,年产量30亿公斤以上。本成果针对目前枣树生产中片面追求产量、绿盲蝽蟓和皮暗斑螟等害虫危害越来越严重、防治成本越来越高的突出问题,历经8年研究,在弄清绿盲蝽蟓、皮暗斑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