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明确重大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CRAL_TRIO结构域基因的功能,利用同源比对法鉴定该害虫基因组中的CRAL_TRIO结构域基因,利用系统进化树和基因染色体定位探究其进化关系,使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反转录PCR技术分析19个CRAL_TRIO结构域基因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从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中鉴定到46个CRAL_TRIO结构域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典型CRAL_TRIO结构域,且该结构域中有8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系统进化树和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多数草地贪夜蛾CRAL_TRIO结构域基因通过基因复制进化而来。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草地贪夜蛾CRAL_TRIO结构域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可聚为2组,其中一组在幼虫前期高表达,另一组在6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高表达。挑选验证的CRAL_TRIO结构域基因大部分在触角和脑中高表达,有2个基因在触角中特异性表达,部分在复眼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表明这些CRAL_TRIO结构域基因在草地贪夜蛾嗅觉和视觉行为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化学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控,是极具前景的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本文首先从化学角度简述了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分离、结构鉴定与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其化学成分包括单烯酯与二烯酯;然后重点总结了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化学合成方法,其中构建Z-型双键的方法主要有炔烃催化氢化法、Z型烯烃复分解反应法、Wittig偶联法、Z型烯烃原料法、烯基硼烷法与环辛二烯开环法,构建E-型双键的方法为格氏试剂偶联法、环丙基乙醇开环法与反式烯酸酯法;最后分析了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对氧化芳樟醇的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挥发物作为增效剂增加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已成为研究趋势。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仪以及Y形嗅觉仪研究草地贪夜蛾对3个浓度梯度氧化芳樟醇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对各浓度氧化芳樟醇都具有较强的电生理反应,且雌蛾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为(0.40±0.051)mV,显著高于雄蛾;行为研究结果则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虫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而雄蛾则对浓度为10μg/μL的氧化芳樟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本研究为开发有效的植物源草地贪夜蛾引诱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暴发机制,探索新型绿色防控策略,通过构建16S rRNA文库和宏基因组文库系统解析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特征及功能。结果显示,16S rRNA文库主要鉴定细菌种群,共鉴定4门50属,其中厚壁菌门和魏斯氏菌属分别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优势门和优势属,其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99.715%和72.046%。宏基因组分析鉴定到的微生物类群更丰富,除细菌外,还检测到真菌、病毒及少量古细菌,其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84.227%、3.099%、2.564%和0.004%;共鉴定到的细菌有54门605属,厚壁菌门和魏斯氏菌属分别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优势门和优势属,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81.236%和38.247%,与16S rRNA文库鉴定的菌群种类和丰度一致。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膜运输通路的丰度最高,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微生物在肠道内发挥较强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具有不伤害天敌、不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Z)-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Z)-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E)-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和 (9Z, 12E)- 9,12-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简捷的合成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新方法,其关键步骤包括:醛与官能团化鏻盐的Wittig偶联、炔的烷基化以及丙二酸与丙醛的Knoevenagel 缩合等反应。其中醛与羟基鏻盐的Wittig反应及Knoevenagel 缩合反应首次用于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具有不伤害天敌、不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Z)-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Z)-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E)-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和(9Z, 12E)-9,12-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简捷的合成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新方法,其关键步骤包括:醛与官能团化鏻盐的Wittig偶联、炔的烷基化以及丙二酸与丙醛的Knoevenagel缩合等反应。其中醛与羟基鏻盐的Wittig反应及Knoevenagel缩合反应首次用于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Bt产生抗性中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草地贪夜蛾的lncRNA基因,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差异表达分析、靶标基因预测以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46个RNA-Seq数据中共有2 033个lncRNA基因,对应2 034条lncRNA转录本;与蛋白质编码基因相比,草地贪夜蛾lncRNA的外显子数量更少,转录本长度更短。草地贪夜蛾Bt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之间共有266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28个上调表达,138个下调表达;在lncRNA靶标中,顺式调控和反式调控的靶标基因分别为2 129个和1 955个;靶标基因分子功能主要集中于有毒物质结合、水解酶和丝氨酸类蛋白活性等。1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靶向碱性磷酸酶、氨肽酶N、ABC转运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钙黏蛋白等抗性相关基因,表明lncRNA可能参与了草地贪夜蛾对Bt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肠道细菌是昆虫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在害虫生理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扩散地与入侵地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云南草地贪夜蛾首发地普洱市宝藏镇、扩散区昆明市嵩明县两个地区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 V3-V4变异区域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应用USEARCH和QIIME软件统计样品序列数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分析了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物种丰度与多样性。结果表明,来自普洱市宝藏镇、昆明市嵩明县的6个草地贪夜蛾样品共产生了302 786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可将其聚成564个OTUs,共发现细菌20门、39纲、86目、161科、318属、344种。其中宝藏镇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肠道细菌分属于16门、29纲、60目、102科、178属共192种;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35.09%)、梭菌纲(15.84%)、梭菌目(15.84%)、艾克曼菌科(12.80%)、艾克曼菌属(12.80%)、不可培养的艾克曼菌属细菌(12.80%)。嵩明县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共184种,分属于15门、27纲、54目、96科、172属;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65.87%)、杆菌纲(48.07%)、乳杆菌目(47.32%)、肠球菌科(46.99%)、肠球菌属(46.99%)、NLAE-zl-C485(46.96%)。宝藏镇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内细菌群落Shannon、ACE和Chao1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46、360.25和370.54,分别高于扩散地嵩明县种群的2.26、295.54和305.42;而Simpson指数(0.13)则低于嵩明县种群(0.36)。通过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发现,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基因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是整体组织构建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且宝藏镇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基因在大多数的代谢通路中表达量高于嵩明县种群。以上结果说明,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首发地种群肠道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高于扩散区种群。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学差异及肠道微生物对其生态适应性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MbMNPV)是一种广谱昆虫病毒,近年来已被应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的防治上,而不同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因环境因子的差异导致其对MbMNPV等生物农药的敏感性不同。本研究首先基于COI和Tpi基因对湖南长沙、河南济源、四川成都、广西南宁和辽宁丹东等5个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群体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同时通过饲毒法测定了不同群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对MbMNPV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基于COI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湖南长沙、河南济源和辽宁丹东的草地贪夜蛾均为水稻型,四川成都和广西南宁群体的草地贪夜蛾为水稻型和玉米型的混合群体,而基于Tpi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5个群体的草地贪夜蛾均为玉米型。5个群体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在浓度为1×108 PIB/mL和1×107 PIB/mL的MbMNPV处理下7 d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而浓度为1×106 PIB/mL时,湖南长沙、广西南宁和...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江苏省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在开展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江苏省的发生动态及玉米受害情况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2019年5月入侵江苏苏南地区后,逐步向北扩散,6-7月是其主要扩散期.2019年江苏省玉米受草地贪夜蛾为害面积约3 440.3 hm2.其中,夏玉米发生面积最大、占7...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灰翅夜蛾属,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斑痣悬茧蜂已被证明对同属于灰翅夜蛾属的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为探究短期驯化是否能有效改善斑痣悬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能力,本研究比较了有、无寄生经历的斑痣悬茧蜂雌蜂分别对2龄和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寄生行为和效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有寄生经历的雌蜂相对于无寄生经历的雌蜂能够较快刺扎寄主幼虫,并表现出更高的刺扎频率和寄生率,但雌蜂的各项行为指标在2龄和3龄幼虫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将为改善本土天敌对入侵性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入侵害虫,已经入侵了全球100多个国家,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省被发现后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危害。本文对草地贪夜蛾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害虫防控方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特别是害虫的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家族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并优化草地贪夜蛾的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目前国内关于草地贪夜蛾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报道很少。2019年6月,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安东村玉米田调查发现了被虫生真菌感染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经室内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和ITS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确认,感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病原性真菌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ZYSP190701菌株。调查表明,2019年7月17日田间草地贪夜蛾的莱氏绿僵菌感染率为15.46%±2.52%,8月2日感染率达29.83%±13.71%。用莱氏绿僵菌ZYSP190701菌株1×10~8个/mL孢子浓度接种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后第7天时草地贪夜蛾的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上述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ZYSP190701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草地贪夜蛾生防菌剂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美洲当地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重要自然天敌。该蜂早在1979年就被引入我国。为检测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适应性,本研究以发育12 h内、24~36 h和48~60 h的草地贪夜蛾卵为研究对象,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探究了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果及子代蜂的适合度。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对两种寄主不同日龄的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但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更高的卵粒寄生率。与斜纹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偏小,平均单卵出蜂数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应用短管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草地贪夜蛾为害冬粉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2019年入侵到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同年7月1日至2日在广西北海市调查首次发现该虫为害冬粉薯Maranta arundinacea。本文介绍了冬粉薯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和为害特点,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特点,利用田间调查数据对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分布范围、受害作物种类、幼虫种群动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有发生,重发区域集中在川东和攀西地区;受害作物以玉米为主,甘蔗、高粱、小麦和油菜零星受害;在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观察到2个幼虫为害高峰,其余地区只有1个幼虫为害高峰;草地贪夜蛾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局部地区为周年繁殖区,其在四川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云南江城县,随后逐步向国内扩散传播,同时为害作物种类也陆续增多。1月份入侵德宏主要为害玉米,4月份为害甘蔗,至2019年9月1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混合发生为害生姜。本文介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为害程度和生姜的受害症状。草地贪夜蛾为害株率及百株虫量分别为58.4%和42.2头,发生量比斜纹夜蛾高,形成田间相对优势种群。建议准确区分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为害情况,有效提供预测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9.
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迁飞性重大害虫,为害玉米的心叶、生长点及雄穗等,能引起严重的损伤、烂心、授粉不良等,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产。本文评价了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通过低容量喷雾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原药成本下,6%甲维·茚虫威超低容量液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超低容量液剂具有优异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在较低的用量下(有效用量1 g/667m~2)具有良好的保叶和杀虫效果,3%呋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基本无效,但有一定的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经侵入我国云南省。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与甜菜夜蛾S.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上往往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黏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