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筛选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以及优化该菌株的培养基。[方法]以3种自然发酵的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溴甲酚紫平板筛选产酸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初步鉴定,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测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等方法,从酸菜汁中筛选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QL2,对其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及底物亚油酸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菌株QL2共轭亚油酸产量达23.263μg/ml,亚油酸转化率为3.88%。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乳糖20 g/L,酵母膏30 g/L,CH3COONa2 g/L,MgSO4.7H2O0.8 g/L,K2HPO4.3H2O3 g/L。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后,底物亚油酸添加量为0.40%(V/V)时,共轭亚油酸产量达288.740μg/ml,转化率高达7.21%。[结论]研究为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鼠李糖乳杆菌UV3-4为出发菌株,进行鼠李糖乳杆菌转化亚油酸生产共轭亚油酸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pH和底物亚油酸(LA)添加量对CLA产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CLA产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最佳转化条件: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3.4 h,pH 6.5,底物LA添加量为0.76 mg/m L,此条件下CLA的产量为37.28μg/m 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的嗜酸乳杆菌HS111和嗜酸乳杆菌HS112经紫外诱变、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处理后,嗜酸乳杆菌HS111共轭亚油酸产量提高了19μg/ml,而嗜酸乳杆菌HS112较原来出发菌株共轭亚油酸产量提高了27.7μg/ml,两菌株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亚油酸异构酶作用玉米油脂生产共轭亚油酸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亚油酸可以经过亚油酸异构酶作用转变为功能性物质-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共轭亚油酸具有抗癌、减肥、调节免疫等许多生理功能。文章主要研究亚油酸异构酶作用玉米油脂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条件,提高共轭亚油酸的生成量。通过试验确定其最适条件为:玉米油乳浊液浓度2%,40℃条件下反应,酶与其作用比例1:5,反应时间150min。CLA产量较高,达25.7μ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微生物法发酵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产量,优化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方法]试验以亚油酸为底物,利用嗜酸乳杆菌合成共轭亚油酸,选取对CLA的生成量影响显著的几个因素:底物浓度、接种量、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1.0 mg/ml、接种量4%、初始pH 5.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正交试验发现,底物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显著影响CLA的合成产量.最终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 mg/ml、接种量2%、初始pH 5.5、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3℃.用气质联用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证明产物是c-9,t-11 CLA.此时,CLA的产量为91.54 μg/ml.[结论]试验优化了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为更有效率地利用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水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研究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与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反应温度作为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以酯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5℃、酶添加量6.6%、反应时间41.2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84.37%。【结论】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的研究为甾醇酯安全、高效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共轭亚油酸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本试验以植物乳杆菌为出发菌株,探讨了温度、时间、初始pH、接种量以及油脂添加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代谢产物中共轭亚油酸产量的影响。获得了生成CLA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温度37%,发酵时间96h,pH6.5,接种量5mL/100g,葵花籽油添加量2%。  相似文献   

8.
共轭亚油酸(CLA)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共轭亚油酸具有预防和减低癌症发生,减肥功效,尤其具有显著降低乳脂肪合成作用。研究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乳脂合成及调控相关机理对提高牛乳品质、产量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分析CLA对乳脂肪合成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综述共轭亚油酸在影响乳脂肪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调控乳脂肪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共轭亚油酸(CLA)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共轭亚油酸具有预防和减低癌症发生,减肥功效,尤其具有显著降低乳脂肪合成作用.研究共轭亚油酸对奶牛乳脂合成及调控相关机理对提高牛乳品质、产量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分析CLA对乳脂肪合成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综述共轭亚油酸在影响乳脂肪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调控乳脂肪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可导致一些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的发病及恶化,但也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然而关于添加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时期的相关资料很少。文章旨在研究在母猪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到泌乳母猪及仔猪的生长、免疫、代谢及内分泌。在妊娠母猪分娩前7d及分娩后7d直至断奶前不添加共轭亚油酸的为对照组(T1),添加共轭亚油酸5%为试验组(T2),每个处理7头母猪,收集初乳及母猪和仔猪的血液为样本测定其代谢物浓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共轭亚油酸组仔猪断奶后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显著增加母猪血清中甲状腺素浓度(P0.05),而对血清中的胰岛素、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莱普丁的浓度无显著影响。T2与T1组相比,初乳中IgG、IgA、IgM的抗体效价明显升高(P0.05),在断奶期(21d)T2组血清中IgG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T1组(P0.05)。但在断奶后13dT1与T2组表现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分娩前7d至分娩后7d,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0.5%可提高仔猪断奶后的的体重及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农药中间体-氯乙酸生产中废盐酸的回收方法。[方法]首先,配制K2SO4标准溶液,测其不同浓度下的吸光度值并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测定废HCl溶液中初始SO42+的浓度;最后,采用BaCl为沉淀剂去除SO42+,测定其处理后溶液的SO42+浓度。[结果]用BaCl作为沉淀剂可将废HCl中绝大部分的SO42+沉淀出来,提纯后盐酸中SO42+含量为24.8μg/ml。[结论]用BaCl提纯废HCl的工艺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禽蛋壳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应用,以废弃禽蛋壳为原料,以蛋壳柠檬酸-苹果酸复合钙(CCM)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四元线性回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获得超声波法制备CCM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与苹果酸混合酸体积比为1.0∶1.4,蛋壳与混合酸添加量为0.8∶1.0,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20min,且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钙离子得率可达92.97%。  相似文献   

14.
复合有机酸、乳酸和柠檬酸对冷鲜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酸保鲜液对冷鲜肉保鲜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的冷鲜肉中微生物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的测定和感官分析,研究复合有机酸对冷鲜肉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在4℃冷藏条件下储存7d后,乳酸处理的冷鲜肉的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1.8 lg cfu·g-1,柠檬酸比对照组减少1.5 lg cfu·g-1,但它们对猪肉pH的稳定作用不明显,TVB-N上升也很快,第7天,分别为0.1963mg·g-1和0.1901mg·g-1.复合有机酸的保鲜效果最好,第7天,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3.2 lg cfu·g-1,猪肉pH也较为稳定,仍然低于5.0,TVB-N仅为0.1349mg·g-1.感官评定上,复合有机酸处理的猪肉效果最令人满意,第7天,仍处于二级鲜度范围,其他组的猪肉都已经变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对聚天冬氨酸(PASP)在0.5 mol/L硫酸中对铜的缓蚀性能进行了测试.方法 采用电化学稳态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结果 PASP同时抑制阴阳极过程,室温20℃时缓蚀效率随着聚天冬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ASP质量浓度达到8 g/L时缓蚀效率达到87.4%;PASP在铜表面的吸附作用符合修正过的Langmuir等温式形式.结论 PASP对铜具有一定的缓蚀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方法]用双层培养基法从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出115株乳酸菌,用双层平板法从中筛选出24株对啤酒酵母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菌株,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筛选产苯乳酸量最高的菌株,并对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菌株16S rDNA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对初筛的24株菌株发酵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7株苯乳酸的产量〉60 mg/L的菌株,其中菌株P421乳酸菌显示出最高的苯乳酸生产能力,苯乳酸产量可达80.5 mg/L。根据菌株P42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从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产苯乳酸的菌株,建立了1种准确筛选苯乳酸生产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话梅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话梅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2种前处理方法(超声萃取法和加沉淀剂法)。结果表明,超声萃取处理后样品色谱图基线不稳,杂峰较大较多;超声萃取处理时苯甲酸和山梨酸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79%和2.291%,而加入沉淀剂处理后二者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26%和2.049%;超声萃取法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叫收率分别为106.1%和104.9%,沉淀剂法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8.7%和91.7%。2种前处理方法虽有一定差异,但均符合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邹盛勤  陈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88-5888,5959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千屈菜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V/V),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表明,熊果酸在0.146~2.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齐墩果酸在0.282~5.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9%。该方法能准确测定千屈菜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且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